首页 > > 2622

港交所亡羊補牢

2018-01-02
来源:香港商报

  眾所周知,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競爭激烈,早在幾年前,香港股票市場的集資地位已經受到嚴峻挑戰,對於港交所(388)來說,想方設法吸引大型創新企業來港上市成為當務之急。然而,早在2013年,雖然阿里巴巴有意在香港上市,且集資規模巨大,是港交所物色的最為理想的上市公司,然而,由於阿里巴巴所提出的「合夥人制」與香港一直奉行的同股同權制有極大衝突,儘管兩方經過多次溝通,但由於香港堅持同股同權的原則,阿里巴巴被迫放棄在港上市的念頭,香港也失去了一家理想的上市公司,最終形成雙輸局面。後來,阿里巴巴選擇了在美國上市,成為美國紐約市場有史以來集資規模最大的IPO。

  事實上,美國為適應新興網絡公司的情況與特點,有效解決公司控制權問題,美國股票交易所設計了一種新的「雙重股權」制度,即發行A類股、B類股兩種股票,放大B類股的投票權,創始人和管理層通過持有B類股確保控制權。依照此項新設計,美國科網公司「臉書」就通過雙層股權設計成功上市,公司創始上也成功地掌握到了大部分的投票權。美國股市的做法的確值得香港思考。

  吸引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

  四年之後,香港終於有所動作,2017年12月15日,港交所在收盤之後,宣布了幾條重要信息,有三大改革舉措引人注目:1、港交所將接受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架構安排;2、對於沒有現實盈利仍處於虧損狀態的生物科技公司將放寬上市限制,允許其在港上市;3、對於已經在其他金融中心上市的優質企業,將放寬其把香港作為第二上市管道的限制。據悉,這一籃子重要舉措將是港交所繼H股上市之後,時隔24年香港股票市場最為重大的上市制度變革。

  自阿里巴巴離港赴美上市之後已經四年有餘,雖然港交所作出改變遲到了一步,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如果相關改革舉措能夠很快到位並實施,那麼,將會立即縮小香港股市與美歐等全球主要股市在IPO制度上所存在的時代落差,不僅令香港的上市制度更具靈活性和彈性,更為重要的在於將會吸引一大批新經濟公司和科創企業前來香港上市,從而,極大地拓寬了香港股市上市公司的來源,阿里巴巴的悲劇不會再重演了。據悉,根據市場傳聞:小米、鬥魚、螞蟻金服、滴滴出行、陸金所、大眾點評、摩拜、騰訊音樂及平安好醫生等一大批代表中國新經濟的企業,都有意來香港上市。試想,香港股票市場有了中國這些不斷湧現的新經濟公司的支撐,還愁集資地位遭受挑戰嗎?也正是由於港交所最終順應了大勢,作出了改變,所以,市場和廣大投資者對港交所的決定幾乎一面倒地給予了支持和點讚。

  顏安生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