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1

美須適應中國科技崛起

2019-02-11
来源:香港商報

   淩昆

  近年美國攻擊中國的主要依據之一是偷竊技術及強迫技術轉移,最近在參院的一個聽證會上這種論調又高唱入雲,並引來中方的反駁。顯然技術戰已成為中美經貿戰的日益重要環節,有關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不應阻撓別國發展科技

  中方的反駁指,美國乃第一科技大國,但不應阻撓別國發展科技,而中國科技成果來源不靠偷搶,乃來自廣大科技人員的智慧與汗水。中方常以「科技霸淩」來形容美國行徑乃十分貼切的評價,這在近期更變本加厲,除不斷收緊對華出口技術的限制外,又加強對中企在美投資、經營的限制,並向他國施壓要求禁用中資通訊設備,特別是華為的5G網絡。此外,還通過媒體、智庫及各類人士,以誇大甚至造假造謠等手段來抹黑中企及其產品。在輿論上更全面攻訐,除了國企民企外,還指控中國留學生、學者及其他人員為偷搶技術媒介,實行散布技術上的麥卡錫主義式恐怖氛圍。

  顯然美國正加緊全面封殺中國科技,但這明顯地違反常理及世貿精神。正如中方官員所說:中美間有技術競爭是正常的,只要公平合法進行便好。這正如田徑賽跑各運動員應奮力向前而絕不能阻人前進,否則將違規被罰。雖然國際上沒人能罰美國,但市場卻可以,美國的霸淩行為終將自食其果。相比下,德國的反應理性得多,總理默克爾去年訪問深圳後十分震撼,認為不能坐看中美競跑而自身落後,回國後便發憤圖強做了兩件事:一是設立30億歐元的電子信息科研基金,二是要求內閣成員參與短期的周末學習班,聽專家講解科技發展情況。

  美國突然猛打中國科技自事出有因。一方面是保持科技領先乃美國的核心利益;這乃其霸權的根基所在,涉及軍事、經濟、金融以至民生社會等各領域。另一方面中國科技水平近年的爆發性提升已開始或快將衝擊美國各類科技的領先優勢,美國認為中國從美國的先進科技發展獲益良多,再加上「自大狂」妄想症便認定中國是偷搶美國技術才取得今天的成就。習慣了遙遙領先的美國,面對急速冒升的中國心中自不好受,故行為失當及情緒化亦非全屬意外。

  及早加強合作乃上策

  關鍵的問題是美國封殺能否阻延中國科技發展,其影響又將如何。答案是封殺最多只能在個別科技領域暫時拖慢中國的發展,但從長遠看反有推動作用。封殺對美國企業更有短中長期的損害,無疑多年來中國從商業、留學及其他交流中由美國科技獲益不少,但這基本上都是正常交易;技術轉移是貨物及服務貿易一項,中國留學生則是美國的服務出口成果,美國可由此取得豐厚回報。若是全面封殺,許多美國企業(如高通等)及美國大學將苦不堪言。有人擔心美國的封殺會造成中美間不同的技術體系,並成為中美經貿「脫」的重要一環。但不同技術體系的存在其實很普遍及正常,從市場競爭角度看亦無妨。過去3G移動通訊便有美歐中等多款制式,現時定位衛星及三代核電都有中美歐俄等四大體系,因此5G有中美歐等不同體系並非異常。

  中美已無可避免地進入了科技競爭,而中國有明顯優勢。除了市場規模巨大遠超美國外,供給方也有兩大優勢:一、人才量多質優。中國每年有幾百萬STEM畢業生,遠超美國,蘋果CEO庫克更指在華設廠主要非因工資低而是人才多;所需製造業人才在美只可坐滿一室,但在中國可坐滿幾個欖球場。更有趣的是,英國Vouchercloud網的最聰明國家排名表,這乃以諾獎得主數、人口平均IQ及學校成績三大指標來計算。中國因IQ高而排第三,美國因諾獎得主多而排第四,但若扣除諾獎的歷史累積因素,論潛力計中國遠勝美國。二、供應鏈優勢。中國的工業體系全球最齊全,而美國的則已空洞化。但也反映於另一個蘋果的故事,在美國的電腦廠試產時因螺絲供應不足而受阻延,到量產時便要從中國大量入口。這種配套齊全的優勢,在研發階段比量產時更為關鍵,可有效縮短研發周期。

  總之,美國終要接受中國步向科技強國的現實,及早加強合作乃上策。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