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於逢吉鄉的上將府第

2019-09-29
来源:香港商报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內地軍閥混戰,不少將領遭受滑鐵盧,來港避難隱居,當中包括廣西桂系軍閥沈鴻英。他在元朗逢吉鄉興建府邸和祠堂,經歷八十多年,至今仍然堅固如昔,被古諮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沈鴻英字冠南,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客家人,綠林出身,後來加入辛亥革命洪流。1916年隨廣西督軍陸榮廷參加護國戰爭,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任大總統,各地軍閥割據,擁兵自重。沈鴻英在這亂局中冒起,被北洋政府授予「協威將軍陸軍上將」榮銜。其後他向孫中山投誠,1923年獲委任為桂軍總司令,繼而成為廣西建國軍總司令,統率數萬大軍,馳騁於桂粵湘贛等省。1925年他被新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和黃紹竑等將軍出兵擊敗,流亡香港。

  軍閥沈鴻英建大宅「上將府」

  沈鴻英有一妻六妾,育有九子十女,今天只有第九子沈榮榴仍然在生。長子沈榮光生前隨父親打仗,二子沈榮亮任職中國農民銀行,經常到各地出差。沈鴻英曾在中環堅道置業,後來經居港軍人李福林介紹,請風水師在新界覓地建屋,最後選了沙埔村以北一幅土地,便向村民收購,約1932年建成大宅,名為「上將府」。主樓兩旁還築有沈氏家祠和協威樓,三座青磚房屋一字排開。屋前有廣闊的曬坪,可供居民休憩和曬穀。

  逢吉鄉有「逢凶化吉」之意

  正門門樓設於協威樓旁,上刻「鎮南堂」三字,是為建築群的名稱。沈鴻英將所住土地起名「逢吉鄉」,有「逢凶化吉」之意。至於為何叫「鄉」而非「村」,據沈鴻英後人解釋,那是因為他希望家族繁衍,日後可以分支形成多條村。

  逢吉鄉是一條典型的客家村,祠堂與居室相連,形成一面高聳的圍牆。當關上正門和後門,外面的人便不能進來,亦看不見村中情況。協威樓高兩層,以西式設計,立面高處加上山花和矮牆,有別於上將府和沈氏家祠的傳統金字頂房屋。它縱深很長,中間隔有天井,沈鴻英當年住在二樓。

  上將府也有兩層,採用傳統的三開間房屋設計,兩旁連接橫屋,後方還有一幢同等高度的房屋。昔日沈氏九房人連同傭人住在這組大屋仍綽綽有餘,尚有房間可招待訪客。上將府地下客廳懸掛了黎元洪寫給沈鴻英的四個大字:「宣威馳譽」,但隨着年代日久,現已看不清字迹了。毗鄰的祠堂供奉沈氏歷代祖先神位,周圍掛滿牌匾和木聯,大多是祝賀祠堂落成。

  晚年病重東普陀皈依我佛

  沈鴻英挾大量資金來港,曾在不同地方購置物業和商舖,又在荃灣開紗廠,在深圳開賭場,可說是城中巨富。他於1932年成為元朗博愛醫院總理,1934年出任主席一職,但同年患重病而半身不遂。據說他病中時見異象,在副官引薦下,到荃灣東普陀皈依茂峰法師,聆聽佛法,於1934年12月15日往生。

  沈氏家族在八鄉石湖塘擁有私人墓園,園中有不少墳墓,以沈鴻英的墓穴最大。他的墓碑刻了「故協威將軍冠南府君之墓」,由前國務總理農商總長李根源題字。這位曾經叱吒一時的風雲人物,如今長埋黃土,其事迹逐漸被人遺忘。沈氏後人亦分居各處,部分移民美國,住在逢吉鄉的只有十餘人。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