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企業振經濟須各方協力

2020-03-09
来源:香港商报

  

 

  陳茂波落區聽取市民意見。

  文/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葉建明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公布,可稱作是「翹首盼望」。不僅僅是因為18歲以上永久居民派錢1萬元,更是因為在經歷暴力動蕩和疫情、也就是人禍與天災的雙重打擊下,香港經濟慘淡,市民、特別是基層市民生計困難,政府如何短期內紓困,同時為長遠發展注入動力,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今屆政府表示,重點是放在「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上,資源大多向這方向傾斜。多年來政府被稱作「守財奴」,守着大量的財政儲備不輕易出手。但本年度1200多億元的財政支出是這些年來最「大手筆」,足見政府在關鍵時刻的決斷,把「好鋼」花在急需地方的決心,也為自己的「守財奴」形象平了反。但是,一份財政預算案只是一個「計劃」,如何落地還需要社會各方配合才能實現效果最大化。

  預算案回應各界訴求

  細讀本年度財政預算案,總體上回應了社會各界的訴求。既着重於當下的紓困,也考慮了今後的復蘇;既幫助了基層和弱勢群體,也考慮了中產階層的利益;既關注民意反映強烈的短板,也對市民關注度不高,但有利於香港長遠發展利益的方面投入資源,比較全面,希望能夠成為經濟谷底的強心針。

  作為財政預算案的「受益人」,港人有必要思考,本次經濟嚴重衰退,除了疫情這個天災外,我們還經歷了「暴力攬炒」這個人禍,我們有什麼教訓可以記取?天災無法躲開,而且時間相對比較短暫,而人禍原本可以避免。在政府大灑金錢助推經濟復蘇的過程中,「暴力攬炒」的人禍會不會死灰復燃?大規模的動亂會不會令政府復蘇經濟的努力功虧一簣?在政府「拼經濟」的當下,大家都需要想一想。

  對於全民派錢1萬元,香港不同政治派別都有呼聲。這次政府是從善如流還是跟隨「民粹」,社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必須看到,從去年動亂開始,香港零售業、餐飲業、旅遊業遭受巨大打擊,員工收入大量減少,出現「放無薪假」,甚至失業的情況,他們是動亂和疫情的最大受害者。雖然政府有專項的關愛基金,但有多少能進打工仔和小商販荷包呢?這1萬元對他們而言,就是雪中送炭。政府認為,派錢1萬元不僅有助於協助市民渡過當前難關,也可以鼓勵及帶動本地消費。此言不差,去年動亂嚇跑一批旅客,今年近乎於封城的措施更是幾乎杜絕了所有遊客,香港短期內提振消費唯有靠「自救」了。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現實是,750萬港人的自我消費畢竟有限,光靠一份財政預算案解決不了旅遊、餐飲回潮。如果香港社會繼續泛政治化,社會動蕩不止,對遊客的敵視不減,相關行業的從業者恐怕還會捱較長一段苦日子。

  從動蕩中汲取教訓

  這不是危言聳聽。政府宣布派錢的當天,就有一些黃絲在網上討論,呼籲每人從1萬元中捐出一定數額支持繼續「運動」。他們直白地說,要拿政府給的錢,繼續「時代革命」反政府,極具諷刺。但願這只是個別人士的情緒發洩。如果一邊是政府不惜財赤花大錢進行建設,一邊是有心人的不斷破壞,政府再多的預算也是枉然。

  政府的錢不是從天而降,政府的腰包得靠經濟提振才能充盈。此次政府除了紓民困的一次性舉措外,還有一些補短板的努力,比如醫院等公共衛生建設、宜居城市建設、拓展創新產業等都需要政府掏腰包。2019年香港經濟增幅是負數,而政府開支加大,財政赤字增加,要充盈庫房唯一的辦法是把經濟搞上去。而經濟提振離不開一個好環境,有賴每一位市民的支持配合。試想,如果沒有去年6月以來的動亂,沒有一些人的「攬炒」,香港經濟體質就不會如此弱不禁風。但願香港從去年的動蕩中汲取教訓!

  就目前各方的反應來看,本年度財政預算案評價正面。但要順利落實,也需要社會各界支持。第一步,就是立法會這一關了。但願某些議員不要再「拉布」!

[责任编辑:郭玉桔]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