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規模核酸排查與最嚴風險管控之下,廣東疫情目前如何?

2021-06-06 19:32
來源:香港商報網

 防疫升級不等於疫情升級。隨着對病毒的認識更加清晰、防控策略更加明確和完善、防控舉措更加落實到位,廣東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硬仗。

 自5月21日報告一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廣州這一場抗疫已持續半個月。截至6月5日24時,目前廣州總共報告的感染者達到了94例(確診80例,無症狀14例)。如果加上佛山和茂名的感染者,這一起本地疫情已經總計報告了105例感染者。

 短時間內感染數破百,顯示這一波本地疫情非同小可。與此同時,廣州也不斷升級防控舉措、不斷擴大核酸檢測範圍,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這個周末,廣東上下正在積極研判,捕捉新的風險點,進而開展圍堵。

 圍堵病毒:廣州管控措施不斷升級

 近一周來,廣州疫情防控措施在不斷升級,許多人都能感受到,氛圍一天比一天更加緊張起來。

 5月29日,廣州實行分級分類防控,荔灣區海龍街、白鶴洞街、中南街、東漖街、沖口街區域範圍內所有人員居家不外出。

 5月31日10時起,離穗旅客需持有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5月31日,廣州市荔灣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布對白鶴洞街、中南街全域實施封閉式管理,人員足不出戶。

 6月1日,廣州發布15號通告,對中南街全域等38個區域實行封閉管理,其他多個街道和小區實行封控管理。

 6月2日淩晨,廣州市荔灣區白鶴洞街、中南街調整為高風險地區。

 6月3日,廣州市荔灣區增加白鶴洞街、東漖街全域實行封閉管理,沖口街、海龍街、石圍塘街、茶滘街、東沙街、花地街封控管理。廣州交警對荔灣區芳村片區實施交通管制,人員只進不出。

 自此,荔灣區的整個芳村片區實行了封閉封控管理,將疫情風險圍堵在這一片區域,嚴防外溢。6月6日,廣州再將越秀區、海珠區部分出現感染病例的地點調整為中風險。

 5月31日,廣州市副市長黎明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發現的病例絕大部分來自荔灣區兩個街道的個別小區,其他病例均與荔灣區病例高度關聯,而且相關重點區域已經全部實現隔離管理。”

 如今又過了近一周,從每日廣州的疫情通報可以看出,大多數的新增感染者仍然集中在荔灣區的中南街和白鶴洞街區域,這顯示了對病毒的“圍堵”的方向是正確而有效的。

 防疫升級不等於疫情升級。對疫情風險區域進行最嚴管控之後,市民的心反而安定下來。6月5日,荔灣芳村封閉封控管理區域開展了新一輪的全員核酸檢測。這是新一輪的摸底排查,不放過任何一個“漏網之魚”。相信當所有的潛在感染者通過細密的篩查被找出來,這一區域內的新增報告的感染者例數將很快降低。

 根據6月6日廣州市衛健委的疫情通報,廣州荔灣區芳村片區新增感染者3例,均集中于白鶴洞街,且都作為密接者篩查而出。無疑,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擴大核酸檢測,搶在病毒前面切斷傳播

 6月5日,“廣州南沙發布”的兩則通告,打破了南沙區上空的寧靜:先是宣布南沙區開展全區全員核酸檢測,隨後宣布了系列管控措施:對該區珠江街嘉安花園的一棟樓實施封閉管理、周邊區域實施封控管理,全南沙區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高快速路、高鐵等離南沙通道暫時關閉。

 為何突然“封樓”?顯而易見的猜測是,這一樓棟出現了疫情。6月6日的疫情通報證實了群眾的猜測——南沙區一家六口感染。

 這一起游離在防控視線之外的家庭聚集性感染,為廣州的疫情防控敲響了警鐘。這意味着,在荔灣區芳村片區的嚴格管控之下,在“順藤摸瓜”的密接、次密接人員排查之外,在重點人群的大排查之外,還可能有“漏網之魚”,在社區潛藏,可能引發新的傳播鏈條。

 面對狡猾強大的病毒,面對錯綜複雜的人員行動軌跡與密切接觸,疫情防控網必須要織得更密更牢,與病毒的賽跑必須要爭分奪秒趕在更前。

 其實,從一開始,廣州通過核酸大篩查來跑贏病毒的思路就非常清晰。

 5月26日,廣州荔灣區報告感染者例數達到5例時,啟動了全區全員核酸大排查。

 5月30日,在荔灣區開展全員檢測的基礎上,廣州宣布擴大全員檢測範圍至海珠區、越秀區全域以及天河區、白雲區、番禺區的重點區域。

 6月4日,廣州市番禺區、白雲區、黃埔區、天河區先後發布通告實施全區全員核酸檢測,越秀區、海珠區宣布開展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全區全員檢測覆蓋廣州的中心城區。

 6月5日,在南沙區因出現疫情宣布開展全區全員檢測之後,廣州的增城區、花都區、從化區也相繼宣布開展全區全員檢測,不能不說是受到了南沙區疫情的警示。至此,廣州11個行政區全部開展全員檢測。

 更大範圍、更快速度開展大規模核酸篩查,“揪出”每一個可能的感染者,摸清底數,盡快切斷傳播鏈條,是與病毒作戰的最關鍵一招。

 在一個常住人口近2000萬的超大城市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全民行動,考驗著政府的統籌能力、動員能力、組織能力、社會治理能力,並需要醫療資源、檢測資源乃至於整體經濟實力的支撐,充分顯示了廣州痛下決心與時間賽跑、阻擊病毒的擔當與魄力。

 史無前例的大篩查,需要你我每一個人的配合,才能構築起阻斷病毒傳播的堅固防火牆。

 我們看到,一輪輪核酸檢測,從烈日當空到深夜淩晨,居民們有序排隊,無怨無悔;醫護人員一批批出發支援,烈日暴雨下,防護服下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像從水裏撈出來的,卻仍然斗志昂揚;公安干警、志願者們手持大喇叭一遍遍“喊樓”,引導人流、維護秩序,讓人們安心。

 “守護我們共同的美好家園”,短短的一句話,此刻有著擊穿人心的力量。

 病毒傳播速度快,我們就要跑得更快

 一邊,是封閉及封控管控範圍逐步擴大、管控措施不斷升級;一邊是核酸檢測範圍不斷擴大、輪次不斷推進。這是廣東面對本次疫情防控硬仗的精準打法,以“鐵腕硬核”之策及“排山倒海”之勢,與變異病毒正面“硬剛”。

 畢竟,這一次廣東面臨的是與去年相比更加嚴峻的挑戰。

 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B.1.617)在去年年末被首次發現,今年4月開始迅速在印度多個城邦變成數量領先的毒株,增長迅速。

 僅僅幾周內,它就成為了印度的主要流行株,並傳播到了約40個國家。在英國,Delta變異株也逐漸取代之前的Alpha變種病毒(B.1.1.7),成為優勢毒株。

 此次疫情,是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首次在中國大陸引發了社區傳播。此次疫情波及的廣州、佛山,位於中國最具有經濟活力的粵港澳大灣區,人口密集、交通便捷、人員交流頻繁,這給病毒的傳播带來天然的便利。

 這也提醒著我們,面對更強大的敵手,廣東需想得更前一步。病毒傳播速度快,我們就要跑得更快,爭分奪秒搶在病毒前面,切斷它傳播的鏈條、建立起防火牆。

 經過半個月來的正面交鋒,對於這一變異株,我們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病毒潛伏期短、病情進展迅速;呼吸道病毒載量高;傳播速度快;核酸轉陰時間長。

 從傳播鏈條可以看出,許多案例是短暫地非直接接觸,就被傳染。感染者中,上有94歲高齡老人,下有1歲的幼兒,年齡跨度非常大。臨床上發現,患者的咽喉病毒載量高,呼吸道症狀不明顯時肺部已經出現炎症。

 隨着核酸大排查的推進,不斷有新增病例在大排查中發現。有的暫時還未通過流行病學調查找到傳播源頭,給溯源和防控工作带來挑戰。但與此同時,這也正說明了大排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自5月26日啟動核酸大排查以來,截至6月5日24時,廣州累計核酸採樣1608.81萬份,已發現陽性33人。“在核酸大規模篩查中不斷發現新增感染者是正常的事,感染者能夠被發現,正說明篩查是快速有效的。”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首席專家蔡衛平說。

 蔡衛平指出,Delta變異株的傳播途徑並沒有太大變化,仍以呼吸道傳播為主,接觸傳播為次要途徑。這意味着,此前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的防護措施依然是有效的。他提醒,在室內密閉空間一定要佩戴口罩,在餐廳等可能摘下口罩的室內場所,盡量與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與去年相比,今年我們還有疫苗這一對抗病毒的有力武器。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院長雷春亮在4日透露,目前收治的本地感染者中,有多例接種了新冠病毒疫苗。雖然疫苗沒有100%阻斷病毒的感染,但根據臨床反饋,疫苗預防重症的效果很突出。這說明,接種疫苗依然是有效的、值得的。

 有專家說,現在是變異病毒的傳播速度和人們接種速度之間的一場比賽。

 5月31日起,為了全力以赴做好核酸檢測,廣州暫停新冠疫苗的社會接種,暫緩個人預約。相信隨着這一波疫情得到控制,疫苗接種重啟,廣州市民的疫苗接種意願將得到充分釋放。甚至有網友樂觀地估計,廣州可能成為中國首個建立起免疫屏障的超大城市。

 高度警惕疫情應對中潛在的風險點

 報告本地疫情半個月來,廣東處置疫情不可謂不果斷、迅速、有力。與此同時,我們仍要高度警惕此輪本地疫情應對中潛在的風險點。

 廣州、佛山作為外來人口大市,人員流動頻繁,與省內其他地市及周邊省市的交往交流頻繁。是否有可能對外輸出感染者?這值得警惕。

 就在6月6日下午,廣東吳川市報告發現了1例新冠無症狀感染者。這名感染者是廣州某公司職工,5月31日從廣州市返回吳川市,6月5日晚核酸檢測疑似陽性,6月6日淩晨覆核確認陽性。

 目前,廣州已經加強了離穗管控,呼籲市民非必要不離穗、不出省。自6月7日12時起,離穗旅客需持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時間從72小時內縮短為48小時內。

 與此同時,省內多個地市也陸續開展了大規模的核酸排查。這背後,就是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將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的積極作為。

 個別群眾疫情防控意識薄弱、不主動上報旅居史、接觸史信息,可能成為這一場疫情防控硬仗中的最大變量。6月5日報告的南沙聚集性疫情,就是一個慘痛的案例。

 從廣州市相關通報可以看出,南沙的感染者張某夫婦與確診病例的活動路線有重疊,但他們是在近日的核酸大篩查中才檢出陽性。而此時,一家六口已全部感染。14天內活動軌跡里,甄別出了93個密切接觸者、280個次密接者,行動軌跡涉及範圍廣、接觸面大。

 6月6日,廣州市發布17號通告,要求近14天有中高風險地區,實施封閉、封控管理地區旅居史人員,應第一時間向所屬社區報告,提供活動軌跡和個人健康信息,並配合做好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等工作,並強調“所提供的信息要真實可信,瞞報、謊報需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對此,省疾控中心首席專家柯昌文呼籲,各位市民如果近期行程曾與公開發布的確診病例活動路線軌跡重疊,或曾與確診者接觸,一定要主動上報相關信息。

 隨着打疫苗的人很多,有的人以為打了疫苗就有了“金鐘罩”,不必再做防護。其實,疫苗保護力並非百分百,目前的本地感染者中就有接種了疫苗的。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這並非意味着打疫苗沒用,即使只打了一針,也能更迅速產生抗體,而且能極大地降低重症率。但如果打了疫苗就不作防護,依然存在感染和傳播病毒的風險。

 此外,還值得注意的是,首發病例郭阿婆的丈夫篩查了三次核酸才出現陽性,這意味着,做一次核酸篩查並非就能“靴子落地”。蔡衛平指出,像荔灣、海珠的中高風險地區,估計核酸大排查要做三輪以上。這也再次提醒我們,做好保護措施,主動參與核酸排查。

 一次次的疫情防控實戰都充分說明:正視問題、從嚴應對、科學防控,才是與病毒作戰的應有之義。病毒不會遵從地域之隔,疫情面前,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不遵守防疫要求,就會带給身邊人風險。美好的家園需要我們共同來守護,嚴格防疫從我做起。(來源:廣東發布、南方+客戶端、晶報傳媒運營)

[責任編輯:謝燁挺]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