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惠民金融創新多贏

2021-06-14 01:40
來源:香港商報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披露,最新一批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結束認購,反應十分熱烈,超過71萬人申請,比去年發行的一批債券大幅增加55%;初步認購總額超過545億港元,比去年多40%,兩者都創出2011年發行以來的新紀錄。基於認購反應理想,政府會將這次發行額由原來的150億元調高至200億港元。

 新一批iBond的最低息率保證維持兩厘,實際上是穩賺不賠的投資產品。若通脹率低,投資者可賺取息差,即使將來通脹升溫,回報也能抵銷財富被通脹侵蝕的損失,讓市民立在不敗之地。現處低利息、低通脹環境,而未來通脹有機會重臨,此際iBond受熱捧實在意料之中。

 政府創新利用金融市場發展服務經濟和社會,讓更多市民獲益,值得肯定。本港首季GDP按年實質增長7.8%,高於市場預期,成績主要受惠於金融行業表現穩健及貿易帶動,而直接關係到本地大量僱員的餐飲、酒店、零售和旅遊等行業,受疫情影響仍處於低迷狀態,復蘇並不平衡,基層市民還在捱苦。政府積極做事,包括推出惠民金融,讓市民能感受到、參與到和受惠到金融市場發展的好處,有利於更好分享經濟復蘇的成果。

 面對iBond認購踴躍,政府除了適時加推發行額,滿足市場需求,還設法進一步擴大受益人群。陳茂波表示,會緊接在本月底公布新一批銀色債券(Silver Bond)的發行詳情。這批銀色債券的發行額將不少於240億港元,而合資格認購年齡亦會由65歲降低至60歲,為更多長者提供有不錯回報又穩定可靠的投資選擇。這對投資渠道有限、習慣將錢存入銀行收息的長者而言,相信會受到歡迎,可以滿足養老保本的需求。

 在目前低息環境下,加上面對疫情未除、經濟復蘇乏力、市場波動大等因素,更需要不斷創新,設計推出更多的惠民金融產品。例如多鼓勵業界研發低風險、能跑贏通脹、中長線有穩定回報,或能在提取階段提供穩定分派的合適投資產品,並在政策上作出配合和支持,可以「食住上」、「翻尋味」,提供配套措施,讓市民有更多對抗通脹的選擇,以滿足保值增值需求。亦可探討是否有空間擴大現有發債計劃的範圍及規模,更多惠及民生。

 與此同時,政府利用低息環境發行債券,成本低而效益高,還可彌補自身在債市發展上的短板,拓闊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陳茂波指,過去數周iBond接受認購申請之際,美國通脹呈升溫趨勢,迅即令通脹掛鈎產品吸引力格外突出,有利於認購氣氛,借助發展政府債券,以推動本港債券市場的發展,既現在受益,更有利未來。

 iBond、銀色債券等惠民金融產品,市場已經存在且規模龐大,具開發潛力,政府積極引導債券市場發展,促使業界投入創新開發,有利本地債券市場更多樣化,增加流動性,進一步提升債券市場的競爭力。創新豐富惠民金融產品,既滿足市民投資抗通脹和保值的需求,又有助擴大本港債市規模和產品選擇,正是多贏之舉。(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責任編輯:朱劍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