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心聲】助工業界把握區域化發展機遇

2021-07-26 02:02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 葉中賢

 自2008年國際金融風暴以來,不少先進國家面對經濟低迷,都開始提振製造業以重建經濟平衡。自此,環球製造業向高技術、高增值發展,不少國家大量投入資源於科研、高端製造業、工業數碼化等,為國家建立核心技術和優勢產業,以穩定經濟及就業。美國、德國及中國等先後提出國策推動製造業,香港亦於2016年提出「再工業化」,為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經濟增添生機。

 香港工業總會於7月中發布《香港製造:香港工業啟新章》研究報告,全面地檢視港資廠商在近年因應製造業發展趨勢及政策、經營條件等因素,所採取的發展策略。事實上,雖然大部分工廠遷離了香港,但製造業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力不容忽視。根據研究團隊估算,在上世紀80年代工廠北移以來,香港本地生產總值中由製造業所帶動的生產性服務產值佔比一直上升,在2019年佔香港經濟總體42%。而且報告指出,近年港資製造業向高增值發展,並擴展至東南亞國家,可見製造業正在不斷演變。

 是次研究的一個主要發現,是港資廠商採取「中國+1」策略的趨勢。基於內地經營成本上升、中美貿易糾紛等因素,港資廠商逐步將較低增值的勞動密集工序遷到東南亞地區,23%的受訪廠商正在考慮或已經設置中國以外的廠房,當中八成選址東盟國家,形成香港總部、大灣區產業化及內銷、東南亞量產及外銷的區域格局。

 香港一向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具有成熟的國際營商網絡。加上近年在創科及再工業化上的政策支援,香港作為製造業總部的角色日益明確。香港應當加快腳步,發展上下游生產服務(包括科研、設計、採購、物流貿易、銷售、金融保險等),以及選定具有產業化能力的行業推動本地「再工業化」,如先進電子業、食品科技及食品加工業、回收及環保工業和生物科技工業,並在港進行先進製造工序,讓香港發展成為亞洲製造業產業鏈的核心,主導區內製造業發展。加上「十四五」規劃、RCEP等有利政策,逐步消除香港、內地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壁壘。

 故此,香港工業發展並非只靠本地「再工業化」,而是需向鄰近地區延伸,將以往「香港製造(Made in Hong Kong)」的意義,轉化成更廣義的、由港資製造企業進行科研、設計、生產管理,蘊含源自香港的智慧與工藝的「香港製造(Made by Hong Kong)」產品。我們期望政府能就此長遠規劃產業政策,特別是就港資廠商把握亞洲區內的機遇作出部署,讓香港得以開創工業新時代。

[責任編輯:朱劍明]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