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擬限VIE中概股前往上市 專家料港交所迎良機

2021-08-18 00:34
來源:香港商報

  美國時間8月1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加里·詹斯勒在發布於社交網絡上的一段視頻中表示,美國投資者對一些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知之甚少,他已要求SEC工作人員「暫停」中國公司用來在美國上市的殼公司的IPO。受訪專家認為,美國為了打壓中國經濟,包括股市在內的資本市場已完全政治化,而國際化程度高的港股市場有望成為中資企業境外上市的新目標。

 美國資本市場完全政治化

 加里·詹斯勒在視頻中重申了一項要求,即必須允許美國官員檢查中國公司的財務審計,「如果中國運營公司的審計師在未來三年內不公開他們的賬簿和紀錄,無論是在開曼群島或中國註冊的公司將無法在美國上市」。

 稍早前,針對中國企業採用在境外註冊殼公司模式赴美上市的問題,加里·詹斯勒在《關於與中國近期發展相關的投資者保護聲明》中稱,鑒於中國最近的事態發展與中國VIE結構的整體風險,要求SEC工作人員對那些與中國實體運營公司相關的(離岸空殼企業)境外發行人,在通過VIE赴美上市之前,提出額外的信息披露要求。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為了打壓中國經濟,包括股市在內的資本市場現在已完全政治化,其國際市場、自由市場的角色已發生反轉。他指出,SEC出台的一系列針對中國企業的法案和相關規則表明,該機構具有極強的趨勢性和政治性。在此情況下,到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會越來越少。

 港交所包容性開放性更強

 根據Wind數據統計,自滴滴出行6月30日在美上市後至今,7月僅有兩家企業成功登陸美股市場。而去年同期是四家;8月以來暫無一家成功在美上市企業。業界普遍認為,在中資企業赴美上市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具有國際化的港股市場或成為企業的新目標,而註冊制下的科創板也將吸引部分企業。

 董登新也表示,美國股市對中資企業的歧視,將使它失去國際市場和自由市場的地位,而國際化程度高的港交所能填補這一空缺,成就其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市場。「港交所是典型的自由市場和國際市場,其成交額的40%以上來自境外的機構投資者,且其機構投資者交易的比重在75%以上,這種國際化、自由化的基因正好是中資企業境外上市所想要的。」

 董登新說,因包容性、開放性更強,港交所正迎來非常難得的歷史機遇,可很好地對接中資企業境外上市的要求。所以,當美國阻止中資企業赴美上市時,港交所敞開大門迎接中資企業上市,能極大地替代美國股市,進一步提升自身國際地位,並有助於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記者 朱輝豪)

[責任編輯:楊眉]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