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甘肃 > 商报专稿

國內外嘉賓獻策首屆“高級別論壇”准備工作座談會

2015-10-19
来源:香港商報

  

外宾献策

絲綢之路(敦煌)國際博覽會將成國際交流平台

  國內外嘉賓獻策首屆“高級別論壇”准備工作座談會

  【香港商報訊】記者陳文智見習記者寇剛報道:10月14日下午,2016年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博覽會“高級別論壇”准備工作座談會在敦煌舉行。國內外眾專家學者探討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合作的願景和途徑,為博覽會發展建言獻策。甘肅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連輯主持座談會並作總結發言。國家相關部委領導,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文化主管部門及駐華使領館代表,參加國際文化產業大會的國際文化產業組織(協會)負責人,知名專家學者以及省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共約90人參加座談會。

  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局長謝金英:

  形成國際知名文化品牌

  歐亞四大文明曾在甘肅敦煌交彙,並在此地被燦爛地表現出來,選擇甘肅敦煌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對於恢複古絲綢之路文明多元共融共生的世界景觀,推進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間的文化對話交流,搭建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平台,意義深遠。

  建議:1.設計上提高品位,將博覽會舉辦成為具有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的文化交流平台;2.突出優勢特點,找准自身定位,充分發揮博覽會的平台作用,充分吸納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深度參與,擴大博覽會的影響力和輻射力;3.密切人文思想交流,吸引年輕人參加;4.推動文化貿易交流合作,擴大投資,發展就業;5.形成發展合力,通過擴大和重塑國內外文化發展空間,逐漸形成對外文化交流、文化貿易、文化傳播齊頭並進,對內文化產業提質增效、精品文藝創作層出不窮、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機制完善、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提升的文化新格局,將博覽會真正打造成為一個各國各地區文化藝術取長補短、文化貿易互利互惠、不同文化互認互鑒的交流與合作平台,最終形成一個開放、包容、多元的國際知名文化品牌,將絲路精神薪火相傳,促進各國人民和平發展的夢想在絲綢之路上相融相通。

  國家文物局外事聯絡司副司長王金華:

  利用莫高窟提高敦煌學研究品牌

  甘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文物資源豐富,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1處;世界文化遺產地7處,古絲綢之路在甘肅境內綿延一千多公裏,這些珍貴而豐富的文物資源,絕大多數都與古代絲綢之路息息相關。作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規劃中唯一的新增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體現了文化交流對於聯系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重要性,也體現了國家對推進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文交流的重視,意義深遠。敦煌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之地,也是延宕千年的東西文化交流薈萃之所,理應延續曆史文化傳統,承擔新的曆史機遇中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曆史責任。

  建議:文博會起點要高,體現開放包容的理念,以及國際化、專業化水平,以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為主,但不局限於這些國家。交流合作要廣泛深入,開展多元化合作交流。利用莫高窟影響,提高敦煌學研究品牌。

  法國駐華使館文化項目官員奧薩·拉蓉:

  法國和甘肅合作尋求文化相通之路

  甘肅地處絲綢之路中心位置,文化遺產很多,在重建絲綢之路中絕對是重中之重。而法國也擁有眾多文化遺產,並且采取了很多保護措施,還是重要旅遊目的地國家。在今天全球化社會轉型中,中法兩國都遇到了文化遺產被毀壞消失的威脅,缺少保護文化遺產的資源,我們雙方有義務在年輕人中加強保護文化遺產重要性的認識。

  根據合作協議倡議:應該由法國與中國及甘肅來引領保護文化遺產,以更加當代的精神來重振絲綢之路。僅僅回顧過去的文化是會衰老的,加強文化交流才是推動文化向前發展的動力。只有文化才有機會將各種文明整合統一在一起,文博會給雙方一個合作的契機,讓法國和甘肅加強合作,尋求文化相通之路,重新開啟新的文化絲綢之路。

  甘肅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范鵬教授:

  把各國文化“請進來”再融合發展

  甘肅是絲綢之路重要的黃金段,而文化才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真正的“黃金”。心相通人相親才能相交。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文化功能首先是把各國文化“請進來”,讓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人先動一步,先進入中國。同時,我們也必須主動走出去,只有從文化的層面上先“走動起來”,才能喚醒輝煌曆史的記憶,熟悉彼此的地理、了解各自的心理、理解對方的文化,最後融合發展。

  建議: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從文藝彙演、技藝比拼、絲綢之路運動會、絲綢之路美食節、絲綢之路旅遊節開始,逐步向絲綢之路文學研討、哲學交流、曆史會議過渡,促使敦煌成為名副其實的絲綢之路文化之都,讓人們不僅在藝術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精神、理念、信仰層面上“朝聖敦煌”。

  蘭州大學副校長高新才教授:

  加強與沿線國家人文交流合作

  人文交流合作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重要發展領域,也是實現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基礎,而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信任是人文交流的本質要求。人文交流合作深層次、全方位發展,必須依賴各國民眾與各界積極支持和廣泛參與。

  建議:以文化柔性特質為導向,加強與沿線國家和人民的情誼和交流合作;以交流服務體系為依托,夯實人文交流深度合作基礎;以文化產業為助力,打造人文交流合作內核驅動模式;以語言教育為支撐,構建人文交流合作全脈語境;利用民間文化潛移默化,創新機制,搭建交流中心,提升水平。

[责任编辑:李宁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