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地方产业

西峽:打造全域旅游 名縣強鎮富民

2015-10-23
来源:河南日報

  走進西峽到處是望不斷的青山綠水

  世界第九大奇跡——西峽恐龍遺跡園

  老界嶺風光  攝影 龐可全

  黃獅村獼猴桃園

  記者 朱天玉 本報通訊員 封德 靳義學

  “西峽美,青山伴綠水,龍潭群瀑奏凱歌,老界嶺上白云飛,四季盡芳菲。看秋景,石門湖畔拍夕陽,遠眺寺山心已醉,恐龍園里逗恐龍,鸛河漂流激情飛,五道石童上詩一首,銀樹溝里蝴蝶飛;小雞蘑菇在化山、魚火鍋旁人聲沸,老君廣場篝火紅,西坪民歌真甜美;黃酒當喝石龍堰,獼猴桃汁沁心扉。”

  這是一名西峽籍臺灣游客今年重陽節返回故里,重游西峽后,發自內心的一番感慨,在網絡上廣為流傳,他用如癡如醉的語言描寫了西峽全域景區的盛世美景,優美的生態風光、獨特的田園美景、可口誘人的美味小吃,美不勝收,讓人流連忘返。

  10月20日上午,河南省鄉村旅游提升與旅游扶貧推進會在洛陽市欒川縣召開,南陽市西峽縣被授予“河南省鄉村旅游示范縣”榮譽稱號。十年磨一劍,這響當當的榮譽背后,是對西峽縣10多年來發展鄉村旅游,打造全域景區,帶領1萬多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工作的一次肯定,為了探究西峽在發展全域旅游上所走過的軌跡,尋覓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做法,記者遠赴西峽,親身感受那塊土地上美麗的景色、清新的空氣、淳樸的鄉土氣息,尋找一個完美的答案。

  西峽經驗:成就全域旅游

  政府為旅游開發“執導”和“大服務”理念,為西峽旅游贏得了站位的初始高度。

  西峽縣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涵養區,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6.8%,是全省第一林業大縣,具有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十多年來,該縣一直堅持建設“生態大縣、旅游名縣”的戰略目標,確立了“生態為本、文化為魂”的發展理念,打響“水墨龍鄉、生態西峽”的品牌,突出“生態休閑游”和“恐龍文化游”兩大主題。推出了山、水、龍、園大環線和休閑健身游、地質景觀游、科普觀光游、冬季健身游、文化觀光游、工業觀光游、農業觀光游、田園風情游8條特色線路。

  十幾年來,游客接待量年均增幅在10%以上,旅游綜合收入在GDP的比重不斷加大,全縣已建成開放了以“名園”、“名山”、“名漂”為代表的特色景區16個,其中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4個,國家水利風景區1個,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安全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

  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從試水“全省旅游體制改革試點縣”,到躋身“中國生態旅游大縣”、“中國旅游強縣”;如今,厚積薄發的西峽旅游正站位新的起點,瞄準下一個全新的高度。

  2013年,西峽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在16字“西峽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政府主導、企業主體、整合提升、全域旅游”的思路,成立了建設全域旅游指揮部,領導包干到點、落實到事、具體到人,強力打造“全域旅游”,推動西峽旅游向度假型、品牌化、產業經濟轉變,加強全域旅游的鏈條式發展,由線到面,漸次鋪開。

  成功實現兩創一建 完善全域旅游

  2014年注定是西峽縣旅游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年,也是西峽縣域經濟轉型發展歷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兩創一建”(爭創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縣、爭創國家5A級景區,建設西峽旅游服務綜合體)工作接連收獲豐碩果實,促使西峽的旅游基礎設施和可進入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徽派風格的古建筑群,古樸高雅的仿古路燈,統一標準的廣告匾牌,鮮花點綴的村莊游園,流水潺潺的景觀水道……沿百公里旅游長廊一路走來,一步一景,賞心悅目。

  高端大氣的西峽縣游客中心、精巧別致的景區沿線鄉鎮3000余間房屋外立面改造,美觀新穎的景區沿線數十座星級旅游公廁,功能齊全的雙龍鎮、二郎坪鎮自駕游服務中心,處處昭示著西峽旅游脫胎換骨的嬗變。

  “電線、網線、廣電線路‘三線’入地,新建的游園、公廁比城里還漂亮,連自己都認不出自己的家了。”景區沿線村民感慨。

  三年來,全縣累計完成投資2.6億元,實施一系列旅游產業提升工程:

  ——公共信息導向工程。按照國標要求,規劃制作336塊公共信息導向系統標識牌,完善了公共信息圖形符號,提升了游客便利度。建立了有中英日韓四種語言,能實現網上瀏覽、查詢、購票、預定的綜合網站。

  ——“清潔家園”提升工程。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農村文明集市創建活動,開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星級文明戶”和“文明信用戶”等文明細胞創評活動以及“講文明、樹新風”系列宣傳活動。在太平鎮、二郎坪鎮、雙龍鎮旅游通道沿線規劃3星級旅游廁所,在城區及交通要道建成標準化旅游公廁60余座。

  ——旅游道路升級工程。對縣城白羽路、世紀大道、建設路等城區主干道、寺山公園以及鸛河兩岸道路高標準亮化,新建迎賓大道,拓寬改造濱河大道,對恐龍園、老界嶺、鸛河漂流、銀樹溝、老君洞景區旅游公路進行升級改造。

  ——旅游綜合服務工程。新上了縣城旅游服務綜合體、老界嶺名企會所及藝術家創作園、老界嶺房車營地等十余個大型旅游建設項目。

  全域景區化戰略引領西峽旅游綜合競爭力的全面提升。西峽縣圍繞推進全域景區建設,鞏固“創A創標”成果,爭創老界嶺省級旅游度假區,提升硬件水平、優化管理服務、增強綜合實力,推動產業升級。截至目前,全縣接待游客438.6萬人次,門票收入1.92億元,旅游綜合收入1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7%、9.3%、11.8%。五一、十一期間,恐龍園日接待量突破3萬人次,老界嶺度假區一房難求,避暑度假產品深受游客青睞,5A景區品牌效應逐步顯現,全縣旅游經濟呈現平穩發展態勢。

  “把西峽當做一個大景區,全域全程按照景區理念來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和經營,讓西峽全域呈現景區化的風貌和環境,具備景區化的業態和文化,展示景區化的品牌和形象,是西峽旅游致力‘全域發展’的戰略選擇。”西峽縣委書記李德成如是說。

  發展鄉村旅游 拓展全域景區

  鄉村旅游是旅游產業化發展的新途徑,也是西峽縣建設全域景區、實現村強民富的重要載體。西峽縣委書記李德成認為,鄉村旅游既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還要突出特色,協調發展。

  關鍵在分類指導。西峽縣歷來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擁有10萬畝優質獼猴桃基地、35萬畝野生獼猴桃基地和年產8000萬袋袋料香菇及菌果藥業生產基地。據此,該縣把鄉村旅游劃分為特色農業觀光、旅游配套服務、移民新村建設和民俗農耕文化游四個類型,突出主業,完善要素,協調發展。在老界嶺、龍潭溝、恐龍遺跡園、宛西工業園等成熟景區,大力發展以農家賓館為主的專業村,搞好旅游配套服務建設,提高游客接待能力,讓游客“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在獼猴桃等特色林果基地專業村,以觀光農業為主,在每年春季和秋季,舉辦賞花節、采摘節,豐富旅游項目;圍繞生態移民新村建設,發展以生態文化、民俗文化為主的鄉土文化游。同時,還積極挖掘西峽飲食文化,發展特色小吃;挖掘西峽地方曲藝文化,打造特色演出,逐步拉長當地旅游產業鏈條。

  關鍵在試點推進。為培育典型,探索經驗,該縣在全縣確定了8個基礎條件較好的試點村,太平鎮東坪村、雙龍鎮化山村、丹水鎮丹水村、二郎坪鎮中坪村4個為景區配套服務專業村,田關鄉孫溝村、丹水鎮英灣村、五里橋鎮黃獅村3個為農業觀光旅游專業村,軍馬河魚庫村為生態移民新村。目前,8個試點村按照鄉村旅游的要求,全面推進,已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化山村建設農家賓館180家,其中別墅式農家賓館120家,共分5個區域:伏牛山莊、龍潭山莊、度假村、農家樂、龍河山莊,并在化山村北坡規劃種植了2500畝杏、柿子、板栗、桃子、櫻桃、獼猴桃等優良果樹品種,達到“四季觀花、四季有果”的觀光、旅游、品嘗、購物的鄉村旅游休閑觀光效果。據統計,全村三分之二的群眾有自己的農家賓館,年接待游客80萬人次以上,村民收入的80%來自旅游業。

  關鍵在精心打造。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該縣對每一個項目都進行詳細研究,綜合考慮村、組的地理情況、村民的生活習慣及生產狀況等諸多因素,在旅游道路、停車場、休閑設施、演藝中心、食宿服務、旅游安全以及資源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認真安排,力求做到科學合理,全力提升試點村的建設水平,使游客能夠真正體驗到鄉村旅游的樂趣和品位。化山村在加速推進鄉村旅游的過程中,高標準打造1平方公里的農家賓館聚集區,并布局路燈2公里40盞,組建了村級環衛隊,新建了垃圾處理場,建設1.5公里長的濱河路,利用現有果園建成生態采摘園,利用河灘空閑地建成購物和游樂中心,打造了一個精品化的休閑、娛樂場所。

  關鍵在農民得到了實惠,大大提高了村民參與旅游產業發展的積極性。10月17日一大早,太平鎮東坪村界嶺農莊6號尹青云的家里,提前訂餐的電話就響個不停,有的要吃山野菜,有的要吃黃燜雞,有的要吃柴雞蛋,放下電話,尹青云就領著家里人開始忙碌起來。

  尹青云經營著一家農家賓館,上下十幾間,48個床位,年接待能力達1.4萬人,從業人員12人,年收入達50萬元以上,現在的尹青云開著小轎車,住著小洋樓,電腦寬帶進家庭,而10年前,他一家8口人還擠在三間破瓦房里,吃了上頓沒下頓,在采訪中,尹青云興奮地告訴記者:“如果不是老界嶺景區,如果不是縣里大力支持發展鄉村旅游,扶持農家賓館,俺做夢也沒有想到咱農村人能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

  像尹青云一樣,收益于旅游產業的農民在西峽縣太平鎮東坪村已達到56家,150多人,而全縣達到10000多人。

  東坪村在轉型之初,有人說:“人們都向往大城市生活,誰來咱這樣的窮山溝,有啥看,有啥玩!”幾位老年人甚至說村干部是“不務正業”。面對這種局面,村班子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幫助支持下,采取走出去參觀學習、村干部和“能人”帶頭的方法,打消群眾發展旅游產業的疑慮。東坪村村民楊國華在村領導的鼓勵下,2011年建起3層農家賓館,每年的純利潤就達40多萬元,東坪村的農家賓館蓬勃發展也帶動了周邊村的村民,松樹門村村民魏群忠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魏群忠的農家賓館于2001年5月開始建成營業,位于太平鎮松樹門村煤窯溝組,該農家賓館以經營火鍋雞、火鍋魚為主,被相關部門評為三星級農家賓館,2013年以來一直被河南電視臺評為最具特色農家賓館。現在從業人員達到15人,年接待量達1萬多人,年收入達40萬元以上,是西峽縣老界嶺特色農家賓館之一,

  東坪村也在“逆轉”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上世紀90年代的省定貧困村,人均不到5分地、人均收入不足600元的典型“老大難村”、“光棍村”,變身為擁有界嶺山莊、休閑山莊、度假村等56家不同風格的農家賓館群的美麗山村,全村三分之二的群眾都有自己的農家賓館,群眾年人均經營旅游業現金收入達3萬元以上。東坪村連續六年被西峽縣委縣政府授予“全縣旅游先進村”,村支書呂振華也連續七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全縣旅游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太平鎮也以東坪村為示范帶動,初步形成了以東坪村、集鎮、樺樹盤和黃石庵為中心的四個農家賓館群。全鎮共有各類農家賓館268家,床位達到7200張,累計從業人員達1700多人。今年四月份以后,平均每天在太平鎮旅游居住度假的人數近3600人,全年農家賓館的接待量達20萬人次以上,可實現收入2000萬元,鄉村旅游已經成為太平鎮第三產業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在西峽縣,另外一個鄉村旅游的典型就是雙龍鎮化山村,在化山村有一個聚賢居的農家賓館小有名氣,老板叫胡艷玲,今年43歲,她是1997年嫁到化山村,當時生活十分艱苦。一年到頭幾分地的收成還不夠工夫錢,她就靠在集鎮上賣衣服維持生計。2000年隨著龍潭溝景區的開發興起,她瞅準商機,便和丈夫商量籌劃也建一個農家賓館,經過大半年的努力,房子建起來了,起名叫聚賢居,當時只有一棟主體房子,2008年隨著游客增多,他們加大投資將賓館擴大至4棟樓房,共有70個房間,可日接待140人居住,餐飲日接待能力達到二三百人,年毛收入達到90萬元左右,凈利潤約30萬元。現在是出去開小車,銀行也有存款,生活和以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過這幾年苦心經營,聚賢居農家賓館已連續三年被西峽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農家賓館”稱號,連續四年被雙龍鎮黨委、鎮政府授予“優秀旅游接待飯店”稱號,并于2014年被中國伏牛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授予“中國伏牛世界地質公園優秀農家樂”榮譽稱號。

  在化山村,像聚賢居這樣的農家賓館有142家,占總戶數的59%,可同時容納15000人就餐、8000人住宿,年平均接待游客50多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000萬元,人均來自旅游產業收入達1.5萬元,戶均70%的收入來自旅游服務業。雙龍鎮也提出了“把雙龍建設成全市一流、全省聞名、全國有名的生態旅游勝地、休閑度假熱地”的奮斗目標,目前,該鎮榮獲六塊國家級金字招牌——“全國重點鎮”、“國家級生態鎮”、“全國文明村鎮”、“國家級衛生鎮”、“全國建設宜居小鎮”、“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此外還榮獲河南省“中州名鎮”、省“環境優美小城鎮”、省“人居環境范例獎”等多項榮譽稱號。目前,全鎮擁有4A級景區1家、3A級景區3家、2A級景區2家,擁有以農家樂為主的農家賓館295家,擁有以山珍野味為主的購物中心門店116家。

  王青峰是南陽市西峽縣二郎坪鎮中坪村村民。這個小莊村,過去農民只能靠天吃飯。二十世紀初村里開始做旅游,如今小莊村是遠近聞名的旅游村莊。

  “每年的5月到10月是旅游旺季,忙好這幾個月一年就不愁了。”王青峰說。2004年在鄉政府和景區的牽頭下,王青峰在自家開設了農家賓館,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可接待游客40多人,年收入5萬多元。

  在西峽縣,農家賓館在發展壯大的同時,旅游產業鏈條也不斷延長,綠潤達香菇醬、西峽獼猴桃加工、小三鞭保健酒等農產品加工風生水起,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這一切都是西峽縣大力實施“全域旅游”帶來的變化,太平鎮東坪村和雙龍鎮化山村只是西峽發展“全域旅游”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們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以‘全域旅游’為抓手,以富民強縣為目標,培育旅游產業新的增長點,積極探索旅游富民的新路子,實現西峽旅游產業的跨越發展。”西峽縣縣長孫起鵬對全域旅游的長遠發展充滿了信心。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