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商报专稿

講好經營好“徐霞客故事”

2016-05-26
来源:香港商報網

  講好經營好“徐霞客故事”

  皖黃山紀念徐霞客首登黃山400周年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吳敏 通訊員餘盛明报道:400年前,中國遊記體山水文學一代宗師徐霞客先後兩次登臨黃山,有了其晚年道出“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的高度贊譽;

  400年後,“燦若圖秀”的黃山每年吸引著300多萬遊客,沿著徐霞客的足跡紛至遝來,感受黃山的奇秀風光。

黄山管委会领导黄林沐(前三)、范清棠(前左一)、章德辉(前右一)为“徐霞客后人”徐振庆和“当代徐霞客”代表税晓洁、吴晓宇授予“黄山荣誉山民”称号_

纪念徐霞客首登黄山400周年座谈会现场 张天天摄

专家、学者们重走霞客路,迎客松前留影 吴敏摄

  初夏黃山,群峰聳翠,萬木蔥蘢。5月18日,紀念徐霞客首登黃山400周年座談會在黃山國際大酒店如期舉行,來自中國徐霞客研究會、江蘇省江陰徐霞客研究會、徐霞客第十世孫等旅遊、地學、美學、文學、曆史專家、學者們各抒己見,圍繞徐霞客兩遊黃山的曆史、文學和地學意義,徐霞客對當代旅遊業及黃山旅遊的影響,徐霞客與黃山史料考等主題進行交流,並形成徐霞客研究的最新成果。

  400年前,徐霞客從家鄉江蘇江陰乘船經杭州來到黃山,開始了他的黃山探險尋奇之旅。1618年時隔2年後,他再次登臨黃山,並用5000多字將自己對黃山的感受記錄在那部著作中,他描寫的大多數景觀成了今天黃山風景區最主要的景點。徐霞客第十世孫徐振慶在追憶祖先的足跡和存世著作,以及兩次踏上神奇黃山之旅的同時表示,徐霞客對岩溶、洞穴的考察,堪稱是時代先驅、拓荒第一人。他一生在全國各地不畏艱難困苦探險尋覓的過程,恰如頂風傲雪、自強不息的黃山松,作為後人他將銘記和傳承黃山與先人密不可分的特殊情誼。

  黃山市委常委、黃山風景區管委會黨委書記、副主任黃林沐在紀念徐霞客首登黃山400周年活動啟動儀式上致辭時說,400年前,徐霞客兩遊黃山,通過目測得出了蓮花峰是黃山第一高峰的結論,指出黃山溪流分屬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其分水嶺在桃花峰和雲門峰,顯示出了徐霞客淵博的學識和超凡的眼力。也正是這兩次遊覽,使得晚年徐霞客在遍遊名山大川後,作出了“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的評價,讓黃山從此名聲大震,聞名遐邇。400年後,“燦若圖繡”的黃山每年吸引著300多萬遊客紛至遝來。當前,我們正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積極推進黃山旅遊“二次創業”,全力打造“名錄遺產地典范、旅遊目的地標杆”。今天,我們舉辦“2016年中國旅遊日安徽分會場——紀念徐霞客首登黃山400周年活動”,就是為了緬懷徐霞客對黃山的傑出貢獻,傳承弘揚“霞客精神”,讓旅遊促進發展、促進

  扶貧、促進和平,讓人們更加“愛旅遊,愛生活”。

  黃山風景區管委會黨委委員、副主任程光華主持這次座談會。他說,徐霞客為宣傳和揚名黃山做出了卓越貢獻,是宣傳黃山的曆史第一人。每位專家的深入思考和研究,都是徐霞客與黃山關系研究的最新成果。對於專家們提出的建設性意見,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決策中予以借鑒和參考。

  據悉,這次活動現場還發布了最受喜愛的徐霞客Q版形象,授予“當代徐霞客”和徐霞客後人為“黃山榮譽山民”,並舉辦了徐霞客·黃山遊記書法展、海內外各界人士集體出發登山,重走霞客路,弘揚霞客精神。

  劉瑞升:黃山,徐學研究不可或缺的曆史坐標

  “400年前的徐霞客,在短短的兩年之內,兩度攀登黃山、記錄黃山”。中國徐霞客研究會副會長劉瑞升說:徐霞客為我們留下了兩篇遊黃山日記。首遊黃山日記序列於目前行世《徐霞客遊記》的第4篇(前3篇分別是遊天台山、雁宕山及齊雲山日記,合計5000多字)。遊黃山日記前篇約2800字,後篇近1700字。這4500餘字,是他後來畢其一生撰寫的60餘萬字《徐霞客遊記》的一個縮影。

  在這兩篇共計12天的日記中,囊括了黃山的自然風光、氣象物候、水系源流、地質地貌、瀑布溫泉、植被植物及寺庵文化和僧侶生活等,遊黃山日記讓我們真切地看到400年前黃山的客觀面貌。他在日記中記錄的大多數景觀,已成為今天的旅遊熱點。

  在黃山,徐霞客“倚松而坐,瞰塢中峰石回攢,藻繢滿眼”!“藻繢滿眼”4個字,在讀者眼前出現了一幅巧奪天工的自然畫卷。據曾擔任黃山景區博物館主任的王振東先生考,徐霞客看到“藻繢滿眼”的位置,是在石筍矼一座尖峰上的大樹下(據說此處現已無路可走)。居高臨下,便能看到岩石及樹幹上由“藻”繪制而成的天然圖畫。在黃山深山峽穀中,許多岩石或樹幹上都生長著大面積的藻類植物,且有藍、綠、金、褐、紅等顏色。放眼四顧,滿目燦爛。凡是有“藻畫”的地方,說明那裏的環境質量絕對一流。

  當前,舉國上下為“建設優秀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努力奮進。劉瑞升說,徐霞客及其《遊記》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弘揚徐霞客精神,其目的就是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做出新貢獻。

  黃山以其獨到的自然景觀及特有的文化內涵,成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傳承地。劉瑞升認為,精准、真切、大美的徐霞客遊黃山日記是一部壯麗山川的風物志。研究黃山曆史,徐霞客是一座繞不開的裏程碑;研究徐霞客及其《遊記》,黃山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曆史坐標。

  據悉,中國徐霞客研究會1993年成立以來,國內外(包括美國、新加坡)已經成立了16個徐學研究團體。特別是2011年,國務院將目前行世的《徐霞客遊記》開篇日——5月19日,定為“中國旅遊日”,為徐學研究提供了一個廣闊的

  空間。劉瑞升表示:中國徐霞客研究會真誠希望能夠成立黃山徐霞客研究會,這將是徐霞客考察過的幾十座名山中第一個研究徐學的組織。中國徐霞客研究會願意成為黃山研究徐霞客及其《遊黃山日記》的學術後援,黃山一定能夠成為徐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浦慶餘:黃山要創造科學和文化品牌

  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旅遊地學與國家地質研究會副秘書長浦慶餘來黃山考察過11次,他說,徐霞客在三百多年前就對黃山地貌有如此透徹的認識,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透射出近代地理學的光芒。今年是徐霞客黃山地理考察400周年,黃山管委會舉辦座談會,懷念這位明代地理學家、遊記文學家和旅行家,足見黃山當局的領導對徐霞客當年考察自然所作貢獻的重視。

  浦慶餘認為徐霞客黃山地理考察的有血有肉的記述,將讀者的心緒一個高潮引向再一個高潮,好像看了一場多幕話劇,使人看完之後,興味無盡。這是兩篇科學性和文學性結合的佳作。

  談到徐霞客黃山地理考察的深遠意義,浦慶餘認為,徐霞客的觀察和思考超出了一般遊黃山者的目光和思緒,他的思路已進入了科學的殿堂。近現代的地質地理學家和曆史學家丁文江、翁文灝、竺可楨、張其昀等,都認為徐霞客是我國明代地理學家、是世界上近代地理學的一位先驅者,《徐霞客遊記》是我國古代地理學名著。

  “《徐霞客遊記》是用文學筆法寫成的日記式的地理考察報告,也是一部日記式的科學散文集。是地地道道的自然國學,是一部關於自然的著作。”浦慶餘說,當代興起的自主遊、生態旅遊和科學旅遊,可以吸收徐霞客的經驗,結合當代地理學家、環境科學和生態科學的傳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加以積極推廣,將觀光旅遊和休閑旅遊引向生態旅遊和科學旅遊,使旅遊活動能向多元化發展,滿足多種人群的需求。

  浦慶餘強調,黃山要創造科學和文化品牌。黃山擁有很多桂冠:國家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和世界地質公園。這些桂冠不只是榮譽,更重要的是具有的科學含義,不只是旅遊資源,而且是教育資源,我們不但要利用他,而且要保護他。

  黃山和桂林一樣,又是我國所有旅遊目的地的元老,最早開發了旅遊業,是旅遊目的地中的中華老子號。改革開放初,1979年7月11日,鄧小平同志登上黃山,徒步走過了3萬多個台階,在黃山遊覽4天之後,他說:“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現在,黃山的牌子打響了。

  胡善風:後徐霞客時代的中國旅遊黃山模式

  黃山學院副院長、徽學專家胡善風說,徐霞客對黃山的偏愛是有目眾睹的。黃山是他一生中除了雁蕩山之外,唯一重遊之地。

  徐霞客出身耕讀世家,博覽群書,少年時代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像現在的“驢友”一樣以一己之力“遍曆九州,足登五嶽”,足跡遍及今19個省、市、自治區。

  用《徐霞客遊記》開篇的日子作為中國旅遊日,奠定了徐霞客在中國旅遊發展中裏程碑式的曆史地位。他開啟了中國旅遊發展曆程中的起點,從一個人的旅遊到一個國家的旅遊日,徐霞客走了近四十年,中國旅遊走了近四百年。

  縱觀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曆程,1979年又是一個裏程碑式的節點。1979年7月15日小平同志的黃山談話,開啟了中國現代旅遊業發展的曆史大幕。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同志在2015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工作報告中指出:如果說前35年是旅遊發展的“黃金期”,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那么未來35年將更是旅遊發展的“鑽石期”。

  對於徐霞客兩次登臨的黃山而言,未來35年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戰略發展機遇期,伴隨機遇而來的還有以提質增效為基本特征的供給側改革之挑戰。

  黃山不僅僅是一座山,胡善風認為黃山應當積極通過供給側改革來為自己贏得先動優勢謀得未來發展之空間。要圍繞營造完美的遊客體驗這一核心命題,構建遊客體驗價值鏈,以更好地滿足、引導、創造遊客需求。依托黃山風景區,構建大黃山國家公園,布局新的旅遊業態,提升大黃山深度旅遊體驗競爭力,梳理提煉黃山模式,讓黃山成為中國山嶽型旅遊目的地的業界標杆。

  王國銀:徐霞客到訪之時是黃山佛教最鼎盛時期

  黃山風景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王國銀認為:徐霞客晚年發出“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的贊歎,成為當今黃山最有影響力的宣傳廣告。

  明朝神宗萬曆48年時間,社會經濟發展較好。在這一時期內,作為全國第一大商幫——黃山腳下的徽商已經有很大影響力。有了寬松的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作前提,徐霞客的黃山旅遊才成為可能。

  在徐霞客到黃山來之前,就有兩人為遊覽者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其一是普門。普門是當時的名僧,在遊曆眾多名山大川、遍訪名師之後,於1606年來到黃山,創建法海禪院,並於1610年進京,獲得神宗皇帝賜寺額“護國慈光寺”,李太後、王皇後還賜予建寺銀兩。普門回黃山之後,募集民工修建道路,建設寺廟,吃住行等遊覽設施得到很大改善。

  其二是潘之恒。他是歙縣人,地理學家、詩人,居黃山40年。大凡有遊人來山,他都熱情接待,陪同講解。徐霞客首登黃山時,潘氏編撰的140卷《黃海》一書邊寫邊刻,從1608年開始已經刻寫8年,雖然尚未全部完成,但應該能夠見到該書,對黃山有一個比較詳盡的了解。有了這個“攻略”,再加上潘氏這個優秀的“導遊”,遊覽黃山就不成問題了。

  1916年徐霞客到黃山時,正值普門和尚修繕前山道路,一乘和尚整修後山道路之時。當時的遊道局部開鑿,多數地段不夠規整。現在在西大門小嶺腳至釣橋庵、三口夫子山至神仙洞地段仍然可以看到這種古道。徐霞客在攀登人字瀑處的羅漢級時,有具體描述,這是黃山現存最早相對完好的古道之一。

  從宗教寺廟來看,黃山的寺廟是先道教再佛教,到了明朝後期,基本上都是佛教寺廟。文殊院以南為普門弟子,供奉文殊;光明頂以北為一乘弟子,供奉觀音;光明頂普賢院供奉普賢;翠微寺為麻衣弟子,供奉地藏。徐霞客到黃山之時是黃山佛教最鼎盛時期。唐宋時期黃山有名的寺廟有19座,名僧最多,有記載的有包括普門、一乘在內共34人。

  木仕華:觀止於徽之黃山

  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木仕華說: 明代遊記是我國古代遊記發展的高峰。霞客之文,以自為之筆,狀自然之貌,寫自得之見,抒自由之情,成自在之趣,無我之境也。霞客之文兼融旅行家、探險家、地理學家與文學家之眼光、文詞與筆力; 蘊含一代遊聖宗師之氣度與襟風。

  一個性喜山水、善遊山水、爭奇逐勝、重視親情友情、富於科學探究精神的徐霞客與時代風潮密不可分。木仕華說:按照現在時髦的說法,徐霞客應該是曆史上最有名的“自助遊”大師。在徐霞客生活的年代,“從杭州經水路抵達休寧,再到達白嶽,最後遊覽黃山”是最流行“黃山-齊雲山自助遊”路線。

  在公元1616年和1618年兩次遊覽黃山,在他一生的旅行經曆中都是罕見的。其實,這位“古代旅遊大師”之所以來黃山兩次,與現在很多遊客的心理是一樣的。原來,第一次遊黃山時,因為遭遇雨天而使他未能登頂天都峰。“不登天都峰,好似一場空”,所以有了徐霞客的第二次黃山遊,這一次,他沒有留下遺憾,而是在遊記中留下了16個“奇”字,來贊美黃山。

  而立之年,形成文風。尤其是聽雪一節,富有最重要的特色。徐霞客是中國第一位以旅行為畢生事業的第一人,他的《徐霞客遊記》為卓越的地理學著作。他每到一處,即細心考察“山脈如何去來,水脈如何分合,既得大勢,然後一丘一壑,支搜節討”,再“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高松凡:徐霞客是我國生態旅遊實踐的先行者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高松凡認為,徐霞客黃山之遊的地理意義是對黃山自然地理現象的考察、對旅遊資源分類與定性評價的開創和一次生態旅遊性質的實踐 。

  《遊黃山日記》中大量記載 奇峰、懸崖、峽穀、怪石、奇松、雲海、雪景、溫泉、瀑布、池潭、溪流、寺廟、石刻、古道等內容,是一次生態旅遊性質的實踐。可以說,徐霞客是我國早期生態旅遊思想的啟蒙者、實踐的先行者。

  高松凡表示:徐霞客黃山之遊,啟示我們:生態旅遊的產生和發展符合自然規律,符合旅遊發展的方向。生態旅遊是黃山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和生命力。

  黃山是集眾奇於一體,集中國各大名山的美景於一身的“天下第一奇山”。世界遺產委員會這樣評價黃山:“黃山,在中國曆史上文學藝術的鼎盛時期(公元16世紀中葉的“山水”風格)曾受到廣泛的贊譽,以‘震旦中國第一奇山’而聞名 。今天,黃山以生長在花崗岩石上的奇松和浮現在雲海中的怪石而著稱,對於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遊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這是對黃山及其文化價值的一個高度概括。

  黃山擁有眾多桂冠: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等。以各保護地為載體,推行綠色發展,黃山擁有打造多類型、綜合性、國際性的生態旅遊目的地體系的得天獨厚之條件和優勢。

  高松凡建議應當發展科考性體驗式旅遊,包含地質、氣象、森林、濕地等方面專項旅遊。黃帝升仙的故事實際上表明黃山是適宜長壽養生之地。黃山有實力成為國際長壽養生的重要基地。

  進一步打好黃帝牌。黃山是因黃帝而得名,是黃帝仙都。現在黃山已開發“黃海仙都”景區,將建黃帝文化廣場、煉丹祭壇、黃帝時期文明浮雕等多處人文景點。建議擴大為黃帝園,以旅遊度假、休閑養生為主題,打造黃山國內長壽養生文化基地,同時也是大眾觀光、休閑體驗的一個風景秀麗的桃花源。

  同時,建立黃山的詩詞碑林,辦好黃山書畫影像博物館,以更好地傳承黃山文化。如此,黃山生態旅遊目的地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一定會全面提升,美麗的黃山將為促進美麗中國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黃山魅力永恒!

  吳順輝:講好經營好“徐霞客故事”

  黃山市文聯副主席,徽州文化研究員,中國散文家學會會員,《黃山》雜志主編吳順輝說,《徐霞客遊記》這部被稱為“千古奇書”的遊記,開創了我國地理學上實地考察自然、系統描述自然的先河。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在其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評價道:“他的遊記讀來並不像是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部20世紀的野外勘察記錄。”

  他認為,考察徐霞客登遊黃山白嶽的文化價值及其開發利用,對於今天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經濟,繁榮發展山水文化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為中國遊記體山水文學的一代宗師,徐霞客分別於1616年、1618年兩次登遊白嶽、兩次登遊黃山。先後寫下了《遊白嶽山日記》、《遊黃山日記》和《遊黃山日記後》三篇經典名篇。每次都是先登遊齊雲山、再登遊黃山。綜觀《徐霞客遊記》,就全國范圍而言其生平兩次登遊的山只有四座,分別是黃山、天台山、雁蕩山和齊雲山,僅徽州就占其二。可見他對徽之黃山、白嶽的青睞。

  談到徐霞客登遊黃山白嶽的文化旅遊價值,吳順輝說,徐霞客登遊黃山白嶽而形成的《遊白嶽山日記》、《遊黃山日記》、《遊黃山日記後》三篇遊記,是《徐霞客遊記》的重要組成部分。徐霞客登遊黃山白嶽的遊曆本身,以及這三篇遊記問世和遊記數百年的傳播,讓黃山白嶽得以持續不斷地被世人所知,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這對於確立黃山白嶽在舉國名山大川中的獨特地位產生了重要作用,對後人研究、開發、利用、保護黃山白嶽,具有的不可估量的曆史文化價值。

  紀念徐霞客遊曆黃山、齊雲山的時代價值,最大的利好之處,在於對這一寶貴文化資源的創新開發和利用,使之在現實條件下發揮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文化價值,以期更好有效地造福於人類,造福於黃山。

  他建議:可以通過開發營銷“徐霞客萍蹤觀光體驗遊”產品、經營打造徐霞客文化主題酒店、擴大“三篇遊記”對外傳播與影響、講好經營好“徐霞客故事”、創辦“徐霞客國際登山節”、打造“徐霞客山水文化主題公園”、建立徐霞客旅蹤景區聯盟等。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