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生態滋養“三張牌”

2017-05-31
来源:湖北日報

武當山(网络图片)

  湖北日報訊 記者饒揚燦通訊員李啟東

  上月,全省“大氣十條”2016年度考核結果發布,十堰位居全省第一。監測數據顯示,去年,十堰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95天,達標率80.6%。“連續3年環保目標綜合考核,我們都拿了第一。”十堰市環保局局長馮安龍說。

  讓十堰人自豪的還有一個第一:2016年,十堰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9%,增速居全省第一。

  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十堰漸入佳境。

  武當山、丹江水、汽車城,十堰“三張牌”越打越精彩!

  借“東風”觀全球

  “自然生態環境的優勢,讓人印象深刻!”沃爾沃集團董事會主席思文凱說,與東風合作,除了因為十堰厚重的歷史和汽車文化,更看中當地生態。

  2015年,東風與沃爾沃組建的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總部落戶十堰,啟動了這座城市發展新引擎。

  這一年,十堰還落下了另一枚戰略棋子,發展新能源汽車。

  東風特汽專用車公司率先接棒,系列開發40多個品種的純電動專用車;東風特汽客車公司一口氣開發了城市公交、校車、客車等10多個電動品種;作為小客車龍頭,東風小康也快步跟進。

  產業大鱷紛紛搶灘。去年6月,沃特瑪集團在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建廠投產,日產電池40萬只,當年實現產值11億元;今年3月,世紀中遠與沃特瑪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發試制新能源樣車。

  隨著武西高鐵的開建,武漢、隨州、襄陽、十堰、西安的千里汽車廊道正在形成。新能源電池做大品牌、覆蓋全國,十堰是最理想的戰略支點。

  市經信委副主任康雙成介紹,目前已有蘇州安靠、天津力神、頤發鋁空電池、沃特瑪4家電池企業入駐十堰,電機、電控等五條生產線也已配套投產。“3年后,十堰新能源車產能可突破3萬輛,拉動上下游產業實現產值過千億元。”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十堰有底氣——年產80萬輛的產能要素,500多家汽配企業,20多萬汽車設計、制造、營銷專業人才,年交易額200億元的汽配交易市場。

  市委書記張維國說:“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引領十堰制造從大到強。”

  瞄準世界領先,東風牽手沃爾沃,保持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卡車市場占有量。

  十堰汽車零部件,過去配套東風,現在配套全球。從發動機、變速箱,到輪胎、汽車電子,覆蓋北美、西歐、中非,十堰已成為國際零部件制造中心。

  國際卡車之都,零部件制造中心,裝備制造中心,汽車動力之都——十堰已成為我國汽車產業化程度最高、汽車產業鏈條最完整、產業集群優勢最明顯的地區。

  2016年,十堰中重型卡車占國內市場份額25.3%,占全球11.2%,雄踞全球榜首。

  借“東風”放眼全球,十堰定下“雙千億規模的世界級汽車產業基地”目標:到“十三五”末,傳統汽車工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新能源汽車沖刺1000億元。

  人人稱道“大武當”

  坐看風云舞,逍遙此山中。41歲的法理中來自法國波爾多市,在武當山采茶、種菜、練功,度過了3年閑云野鶴般的隱居生活。

  據十堰市旅游委統計,去年,武當山吸引國內外游客740余萬人次,旅游收入達43億元。與5年前相比,翻了一番!

  武當山旅游的突飛猛進得益于三個轉型——

  思想觀念轉型。發掘道教為主的武當文化品牌價值,搜集整理文物資料100多萬字、圖片3萬張,搶救性完成了玉虛宮、五龍宮大殿等10多處古建筑的復修工程;

  發展模式轉型。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建設太極湖沿岸一流的休閑養生園地,一幅集休閑、養生于一體的國際生態旅游“山水畫”演繹著新的太極傳奇;

  經營方式轉型。利用國內外市場,通過影視作品、網絡、交流活動、形象展示等,讓人們了解武當、親近武當。

  10日,第四屆國際道教論壇在武當山舉行,美俄韓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論道武當”,武當山的大山、大水、大人文“名片”越擦越亮。

  “到2020年,武當山將建成旅游度假示范區、生態文明先行區、健康養生體驗區、武當文化展示區、全面小康樣板區。”武當山特區工委書記吳先鋒說。

  十堰市市長陳新武表示,必須發揮武當山品牌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從“一山獨秀”到“全域春光”,將旅游業打造成為十堰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十堰提出以武當山為龍頭,汽車城為核心,縣市區為節點,A級景區為抓手,鄉村旅游為網點,構建全域旅游“大武當”;武當山特區、鄖西縣、房縣、竹山上康鎮列入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建設城郊生態文化游憩帶、竹房城鄉一體化生態旅游帶、環庫區漢江生態旅游帶“三帶”空間。

  抓項目。打造竹溪縣鄉村旅游“三廊”項目、堵河生態文化旅游帶、滄浪海旅游港、武當山太極湖等7大旅游項目集群;育品牌。建成中國優秀旅游城市2家、國家5A級景區1家、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3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家,邁入中國旅游百強城;強基礎。十白、谷竹、十房、鄖十高速公路全線貫通,武當山機場通航,武西高鐵建設正酣;昂龍頭。通過山地整理突破發展空間瓶頸,以五城聯創提升人文素養,建設“百平方公里、百萬人口、百萬輛汽車產能”十堰新城。

  “一個生態優美、充滿人文魅力的大武當,正大步邁向國際旅游目的地。”十堰市旅游委主任邊疆說。

  數據顯示,2016年,十堰接待游客4700萬人次,旅游收入360億元,綜合實力居全省第三位。

  藍綠交融的京津生態飛地

  5月,十堰城區的犟河清澈見底,河岸白鷺悠閑覓食,河里小魚暢游。“3年前的犟河,一條臭水溝,沒魚,也沒有白鷺。”東風62廠退休職工羅遠普感慨說。

  臭水溝何以變清?

  2014年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確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十堰投入100多億元,關停并轉高污染高耗能企業300多家,淘汰落后產能205萬噸。“鄖陽有‘三寶’,包谷、紅薯、龍須草。”鄖陽區環保局一位干部說,“為了南水北調,數年前轄區內造紙廠關閉,漫山遍野的龍須草頓時由‘寶’淪為了草。”

  同樣,黃姜曾是十堰的“黃金產業”。鄖西黃姜種植面積曾高達29.9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61%。由于黃姜加工對水質影響大,十堰先后關閉黃姜加工企業近百家。

  關停污染企業的同時,十堰加大了環境監管力度。十堰建成鄉鎮環保工作站42個,每個鄉鎮環保工作站配備2至3名工作人員。丹江口市組建庫區護水隊,對15個鄉鎮環境敏感點開展常年巡邏防控。

  從源頭治水,十堰采取第三方運營方式,將污水處理廠運營交給專業化公司托管,讓運營與監管分離。

  以犟河為代表的5條不達標河流治理,作為十堰生態文明建設的頭號工程,先后投資18億元截污、控污、清污、減污、治污,效果顯著,成為全國治污典范。

  涵養生態,十堰植樹造林1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7%,森林面積、活立木蓄積量等居全省第一;建成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29個。

  4月初,省政府新聞發布會披露,十堰2014年生態價值達11.11萬億元,為同期GDP的92.5倍。在此基礎上,十堰進一步明確“藍綠”生態目標:藍,確保漢江及丹江庫區達到二類以上水質;綠,占全境80%的秦巴山地實現80%的森林覆蓋。“生態環境就是十堰的命根子!作為水源地,必須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十堰樣板’。”張維國說。

  2013年,國務院批復《丹江口庫區及上游地區對口協作工作方案》。隨著生態優勢日益凸顯,十堰已成為京津生態飛地。

  兩地合作,一批生態家園、生態城鎮、生態社區、生態企業應運而生——累計創建市級生態鄉鎮、村893個,其中,國家級生態鄉鎮(村)101個,創建力度及成效居全省首位;農夫山泉、富士康光伏、京能熱電等一大批生態項目相繼落戶十堰。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