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遂川的井岡山”到“遂川與井岡山”

2018-10-22
来源:香港商报网

     

 
 
  (一)
 
  9月27日,吉安市人民政府網發布《關于進一步整合提質推動全市茶葉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吉府辦發〔2018〕25號文)》,明確全市發展目標為“穩步擴大茶業產業規模,到2020年發展茶園50萬畝;推動茶產品結構優化,實現綠茶為主,紅茶、白茶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突出抓好茶葉品牌整合,重點打造“狗牯腦”、“井岡紅”優勢綠茶和紅茶品牌,到2020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狗牯腦”品牌價值達30億元、排位居于前25位,在全國打響“井岡紅”茶葉品牌。”
 
  羅霄井岡風雷動,綠色產業旌旗奮——
 
  遂川開始再一次歷史性地擁抱井岡山,打響世界名茶之戰。近日,茶企井岡紅公司唐潮董事長率領他的茶葉軍團,紛紛上山下鄉擴建有機茶基地。吉安市大健康產業聯合會在安福縣強勢推進木姜葉科井岡甜茶“水文化綜合體”建設。客家云海茶葉合作社在遂川縣營盤圩鄉千年鳥道下,辦茶廠建茶園,修復建設茶鹽古道,開發茶旅游……
 
  (二)
 
  不光是文件,每一篇說到井岡山與遂川的文字,都讓筆者怦然心動——
 
  想起去年歲末,海絲經濟研究院石亞光博士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之一的泉州,不遠千里,聞名而動來到遂川。回去即在人民網上刊文《井岡山的母親縣——遂川》,文章稱:遂川,有著足夠的高調資本,然而,她卻著實低調,如同一位年邁的老母親。
 
  母親每天都在忙碌著,平凡且充實。不需要宏篇巨制,不需要磅礴大作,一幅高山梯田美麗畫卷,就足以讓讓世人震撼了。“觀賞遂川梯田,無需仰視,站在梯田之上,放眼下望,美麗畫卷盡收眼底。沒有刻意,自然天成。這里盡是綠色壯景、大地藝術:這里有奶奶的三寸金蓮、這里有媽媽的刺繡荷包,這里有鐵拐李的酒葫蘆、何仙姑的蓮花座,這里有嵇康的古琴、羲之的硯臺。這里還是音樂的殿堂:有雄渾的田園交響,有曼妙的鄉村變奏,有百鳥朝鳳,有大地飛歌。這里自然還是賽詩會:有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有杜甫的“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更兼有陶潛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三)
 
  博士立足于遂川工農縣政府舊址院內,眉頭緊鎖,他的腦海中閃現出一個奇怪的問題:井岡山精神發祥地之一的遂川,擁有足夠高調的資本,為何低調得幾乎讓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據周慧芬在《黨史文苑》(2015年06期)上《論毛澤東創建遂川縣工農兵政府的偉大實踐》得知:中國共產黨建政的最早實踐是1927年11月工農革命軍進軍井岡山之后占領的第一座縣城茶陵,建立了第一個紅色政權,先是沿用舊政府的牌子,由部隊派人當縣長,照舊政府的做派,建立了一個“新”政權。毛澤東獲悉后很不滿意,指示由工會、農會和士兵委員會中各選出一名代表,組成工農兵代表會議,推出工人代表譚震林擔任政府主席,重建了工農兵政府。
 
  所不同的是,毛澤東在遂川不僅是“親自”,更多的是“親手”。在1928年1月他親歷親為,親自修改并頒發了《遂川工農縣政府臨時政綱》,親手為遂川縣工農兵政府第一位泥腿子縣長王次淳授印。
 
  所以說,遂川縣工農兵政府,是由毛澤東同志親手創建的第一個擁有第一部紅色政綱的縣級工農兵政府,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中共建立紅色政權的偉大實踐,為井岡山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1934年8月7日,湘贛蘇區的紅六軍團作為中央紅軍長征的先遣隊,在任弼時、蕭克、王震領導下,集中了從永新等地的紅軍隊伍,從遂川新江鄉的橫石村跨出了紅色共和國歷史上最艱難、最重要、最機智的第一步,從而拉開了突圍西征紅軍戰略大轉移的磅礴序幕。
 
  

 
  (四)
 
  讓博士著迷的,還有這塊最有風骨的土地上生長出來的形勝風物。
 
  他在文中這樣描述中國最“紅”的茶——狗牯腦茶,外形緊結秀麗,條索勻整纖細,顏色碧中微露黛綠,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喝后清涼芳醇,香甜沁入肺腑,口中甘味經久不去。1915年首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和獎狀,成功進入中國名茶行列。
 
  還有金桔。他以其淵博的知識,告訴多數“身在此山中”的遂川人,早在唐朝,遂川金桔就已是朝廷貢品。《本草綱目》校點本載“江西金桔始出遂川”。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歸田錄》載“金桔,以遠難致,都人初不識,明道景禱初,始與竹子全優至京師,金桔香清味美,軒之樽俎間,光彩灼爍,如金彈丸,誠真果也。”歐陽修盛贊之意溢于言表。
 
  至高至偉的紅色,加之梯田、名茶、金桔……看他那神魂顛倒狀,大有“一杯清茶,足夠讓人沉醉;三五顆金桔,不辭常作龍泉人”之意。果不其然,石博士隔山差五便跨越閩贛,鉆進遂川大山,并有《從井岡山到遂川》等力作相繼付梓、觸電和上網。
 
  (五)
 
  今年6月20日筆者赴井岡山開展茶志歷史調查,得到井岡山市農業局果茶局和茶果辦的鼎力支持,摘錄到《井岡山市茶葉志》中援引相關共和國建立前的寶貴史料:
 
  “根據拿山長牛嶺古漢墓挖掘考證:井岡山地域內自東漢開始有人類繁衍生息,自西晉太康元年(280)起、此地域分屬廬陵郡西昌、遂川縣地,隨著朝代的轉換和建置的不同、此地域仍分屬永新、遂川和泰和(即拿山鄉小通村)轄地。
 
  井岡山斗爭時期,在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領導下,于民國17年(1928)2月,在茨坪建立新遂邊陲特別區工農兵政府,屬遂川縣工農兵政府管轄。10月底,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指示,新遂邊陲特別區改稱大小五井特別區,歸中共寧岡縣委管轄。”
 
  該志還載:民國16年(1927)10月至民國23年(1934)8月,在中共湘贛邊界黨領導下,寧岡建立過蘇維埃政府,先后屬湘贛邊界工農兵蘇維埃政府、贛西南蘇維埃政府和湘贛省蘇維埃政府。
 
  民國23年(1934)4月,中共湘贛省委將寧岡與茶陵兩縣合并為茶寧縣。同年8月,紅六軍團從湘贛根據地突圍西征后,寧岡隸屬國民黨江西省第十行政區,中國第二個以茶命名的縣“茶寧”便成為了歷史濤聲!
 
  最近,遂川縣民政局楊唐達先生在自媒體上撰文《遂川縣與井岡山的歷史沿革關系》,文章有關解放后兩地行政區劃變更的記述,讓筆者喜出望外,如獲至寶。
 
  補充這古遠歷史的兩點之后,才算把遂川與井岡山、遂川與共和國間一個繞不開的基礎性史學命題梳理完整——
 
  1949年8月15日,遂川縣全境解放,這時遂川縣轄7個區,31個鄉鎮,7個區分別為城區、于田區、草林區、左安區、大汾區、衙前區、井岡區。井岡區轄黃坳、下七、五江鄉。
 
  1950年10月,劃出下莊、大井、石溪3個鄉成立井岡山特別區,井岡山特別區歸遂川縣管轄。
 
  1951年5月,原永新縣所轄茨坪鄉劃入遂川縣管轄,并由井岡山特別區管轄,這時井岡山特別區轄下莊、大井、石溪、茨坪4個鄉。井岡山特別區也屬遂川縣10個區之一。
 
  1952年4月,井岡山特別區新增坳下鄉,1953年7月井岡山特別區轄茨坪、大井、坳下、石溪4個鄉,1956年2月,遂川縣撤銷區一級行政區劃,全縣設立41個鄉,開始有井岡鄉。
 
  1958年7月,全縣29個公社,包括井岡人民公社,1959年5月,成立江西省井岡山管理局,1959年7月劃出井岡公社歸井岡山管理局管轄。
 
  從1949年8月到1959年7月,以井岡區、井岡山特別區、井岡鄉、井岡公社等形態出現的井岡山一直由遂川縣管轄。1969年8月劃出黃垇、下七兩個公社歸井岡山管轄。
 
  ——從此,“遂川的井岡山"便成了“遂川與井岡山”矣!(文/王以之)
[责任编辑:张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