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浙江 > 商报专稿

嘉興啟航鄉村振興的中國“紅船”

2018-10-31
来源:香港商报网

   嘉興啟航鄉村振興的中國“紅船”

  ——以“八八戰略”為指引探索鄉村全面高質量發展路徑
 
  任何一個變革時代,都需要一批先行者的利劍垂範。
 
  十五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為浙江籌畫“八八戰略”,繪就了浙江省繼續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新藍圖。十五年來,浙江省各級領導幹部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並充分發揚習近平總書記闡述的“紅船精神”,堅持首創、砥礪創新,在引領高質量發展上展現出巨大能量。省委書記車俊表示,“八八戰略”是引領浙江發展的總綱領,是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指引。“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把它實踐好、傳承好、發展好,做到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堅定不移地把‘八八戰略’這篇大文章續寫下去。”
 
  立足“八八戰略”,浙江嘉興市按照習近平2004年專門蹲點4天調研統籌城鄉發展時的指示——完全有條件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統籌城鄉發展的典範,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上堅持創新先行,久久為功,成為浙江省乃至全國城鄉一體化的實踐樣板。今年,嘉興市繼續秉持“八八戰略”思想,將十四年探索融進鄉村振興這一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戰略攻堅體系,在改革開放全面勝利的新征程中標注了“嘉興目標”,首創性提出,建設高質量鄉村振興“示範地”。嘉興市委市政府《關於堅定不移推進城鄉一體化全面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35年,鄉村振興示範地全面建成。
 
  日前,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在全市深化“千萬工程”推進鄉村振興現場會暨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動員大會上表示,嘉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價值追求”,就是要在城鄉融合發展的良好基礎上,高標準做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奏響新時代的田園牧歌,復興陞級版的農耕文明,打造世界級的詩畫江南。
 
  革命紅船啟航的精神之源,“秀水泱泱、粉牆黛瓦”的物華豐茂之地,人文馳譽的和美之鄉,勤而善治的創新理念,將共同鑄造嘉興高質量鄉村振興的“紅船”。其創新模式深具資鑒價值。
 
  香港商報記者 謝國平
 
 
 
 
  現代田園城市:開闢城鄉統籌發展新模式
 
  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改革開放始於農村,而最終成果將在中國鄉村呈現,因此可以說中國鄉村振興之日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勝利之時,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不言而喻。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所確立的這些鄉村振興思想和原則,明確了以城鄉一體化發展推進鄉村振興的基本路徑。從全國城鄉一體化“先行地”到建設高質量鄉村振興“示範地”,嘉興有扎實基礎,更具創新精神。
 
  2004年以來,嘉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嘉興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指示,制定《嘉興市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及六個專題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堅定不移地走城鄉統籌發展之路,一以貫之地落實好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統籌城鄉發展指數居全省第一。2017年,作為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樣本,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全國294個地級市中位居第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比1.69:1,為全省最小。
 
  城鄉一體化,關鍵在於構建城鄉聯動發展格局的頂層設計。嘉興在城鄉一體化先行戰略中,以全域謀劃、國際化站位的現代化網路型田園城市的創新規劃理念,構建了以嘉興城區為中心、5個縣(市)城區和濱海新城為副中心、43個新市鎮為骨幹,433個城鄉一體新社區為節點,1102個自然村落保護點為補充的城鄉聯動發展空間佈局。嘉興是全國唯一被國家發改委、國土部、建設部、環保部聯合確定的“多規合一”試點市,構建了“1+4+N”規劃體系。通過“多規合一”,基本實現了城鄉空間規劃“一張圖”、人口和生產力佈局“一盤棋”。
 
  現代田園城市是19世紀末英國社會活動家埃比尼澤·霍華德提出的關於城市規劃的設想。霍華德在他的《明日的田園城市》一書中認為,應該建設一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他稱之為“田園城市”。在一百多年的實踐中,世界各地的田園城市追隨者很多,但是多數只是襲取“田園城市”的名稱,實質上是城郊的居住區。嘉興究其應用於城鄉一體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無論在理念上、規劃實踐上、建設探索上,甚至大大超越了霍華德當初的思想體系。
 
  嘉興現代化網路型田園城市模式,不僅在空間佈局上突破了城鄉的物理邊界,而且注重構建“和而不同”的城鄉發展關係,特別注重凸顯鄉村價值,在產業、生態、文化等方面呈現出可持續的差異化競爭力,以城市所無法替代的生境價值,實現鄉村高質量振興。其高質量表現為“五高”:產業興旺要突出“高效益”,生態宜居要彰顯“高顏值”,鄉風文明要突出“高素質”,鄉村治理有效要體現“高水準”,生活富裕要保持“高水準”。張兵將其歸結為四大價值追求,即增強“鄉村振興、生活富裕”的發展“底氣”,引導熱愛農業、熱愛農村的新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推進農業轉型陞級,重塑農村生產關係,在富民增收上走在前列;彰顯“秀水泱泱、粉牆黛瓦”的江南“底色”,做好“整”字文章,開展村莊整治,加快推進土地全域整治;做好“建”字文章,堅持適度建設、突出規劃引領,做到“無規劃不建設、無設計不開工”;做好“減”字文章,減少污染,縱深推進治水治氣,快速提昇固廢處理能力,加快重現藍天常在、綠水長流、魚翔淺底的大美嘉興,在生態宜居上走在前列;厚植“平和報本、勤善和美”的人文“底蘊”,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慈孝文化,在鄉風文明上走在前列;牢築“堡壘堅固、治理有效”的執政“底盤”,發揮黨員骨幹作用,完善“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深入推進“三治融合”,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紛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實現鄉村共建共治共用,鞏固形成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良好局面,在固本強基上走在前列。
 
  這是現代田園城市的嘉興標準:鄉村是城市詩意棲息的田園,城市是田園生境滋養之花,它們共建共用,命運一體,和而不同。
 
  農經開發區:探索三產融合發展新路徑
 
  鄉村要美,農業必富。農業是農村的基礎,必須令農業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求,尋求與工業、服務業的聯動途徑,推動農業生產有效增值,以農業生產價值最大化和強大競爭力支撐鄉村持續良性發展。
 
  在中國建設現代經濟強國的進程中,能否讓農業經濟持續生機勃勃,是重大任務,也是重大挑戰。其關鍵在於在尊重中國傳統農耕文明的前提下,謀求現代化的農業價值實現途徑。法國和義大利作為很早完成工業化的老牌經濟強國,其鄉村地區至今仍興旺不衰,農民的收入水準和生境品質均令城市居民豔羨。究其原因,在相當程度上源自這兩個南歐國家對農耕傳統的尊重,令其價值得到最大化實現。
 
  現時代的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複合的政策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也是催生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又一次歷史性變革。嘉興的現時代田園牧歌、復興升級版農耕文明、世界級詩畫江南,便是一條傳統現代交相輝映的融合之路。
 
  嘉興為城鄉居民、外來遊客築造的這個田園夢,依靠的正是以供給側改革為引導的現代農業。以糧食生產保持穩定為前提,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蔬菜、菓品、食用菌、花卉苗木、水產等主導產業日益壯大,畜牧業加速轉型提質,“旅遊+”、“互聯網+”等新業態快速發展,目前嘉興有1700個糧食生產功能區、78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現代農業產業集聚區和4個特色農業強鎮,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在不斷壯大,品牌建設加快推進。
 
  三產融合的本質是延伸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關鍵是要充分挖掘農業非傳統功能,載體是打造不斷陞級的平臺,支撐是建立要素保障體系。嘉興《意見》提出,聚力農業產業提質行動,推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其中,其創新提出的農業經濟開發區發展模式,可謂將三產融合的這些“要害”一網打盡。這一模式包括,加大資金、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優化園區管理機制、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著力引進一批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輻射能力強的現代農業專案,全面實現主體法人化、生產科技化、產品品牌化、園區景觀化、管理精准化。圍繞“兩區一城一走廊”建設,以全域孵化發展理念,加快推進農民創業創新“孵化園”建設,為新型職業農民提供發展平臺。《意見》提出的短期目標是,到2022年,各縣市區全部建立農業經濟開發區和農民創業創新孵化園,建成10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0個農業可持續發展示範園和10個省級特色農業強鎮,引入工商資本500億元。
 
  嘉興平湖市農業經濟開發區是浙江首個農業經濟開發區。功能和產業規劃有“一園四區”,即農產品加工園、四新農業示範區、浙滬農業產業合作示範區、農旅融合示範區、綠色農業示範區。開發區確定了“瓜、果、菜”三大主導產業,每個主導產業都突出三產聯動開發,構建全產業鏈模式,由技術先進、帶動力強、產品附加值高的農業龍頭專案,將生產、加工、休閒融為一體。開發區還注重推動農業與資本、科技、資訊等要素融合,與製造、旅遊、文創等多元業態融合,與基礎設施、自然生態、社會服務等人居環境融合,走出一條新型農業支撐美麗鄉村、美麗風景產生美麗經濟的產鄉融合發展道路。
 
  以農業經濟開發區為三產融合載體,既能夠集聚政策、資金、科技、人才等要素,更有效破解了傳統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模式固化、轉型陞級壓力大等問題,實現了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彈性延伸。嘉興的農業經濟開發區模式,實際上就是鄉村田園綜合體建設模式,它能夠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整合農業全產業鏈目標,優化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
 
  強村富民:暢通農村居民增收長效新機制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構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落腳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在探索中國特色的農民增收機制,從土地改革直到當代學者提出的“公司+農戶”理論、城鄉分治理論以及非農增收理論,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踐探索,但仍存在著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民收入水準不高的問題。其根本原因是在農村農業利益分配中,農民很容易被邊緣化。一些工商資本進入農業,企業代替了農民的農業主體地位。從利益分配機制看,農村農業企業與農戶沒有形成穩定的購銷關係和利潤分配機制,農民沒有獲得產業融合中的“紅利”。
 
  農民收入構成有四駕馬車,包括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等四部分。嘉興以深化農村改革行動、全面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為基礎的“強村計劃”,著力打造四駕馬車並駕齊驅的農民增收長效模式,有效化解了增收慢、水準低、不持續等問題。
 
  “強村計劃”通過啟動農村沉睡資產,強化農村集體經濟,使得農民財產性收入成為嘉興農民的重要增收來源。飛地造血、抱團取暖、退散進集、要素交易、電商孵化、農光互補、美麗撬動、一村兩樓、政策扶弱——嘉興在推進“鄉村振興”首創的“強村九法”,使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不斷增強。截至去年底,嘉興市861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擁有村級集體資產總額261.99億元,全市村均經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342.6萬元,經常性年收入達到158.4萬元。
 
  其創新的“飛地抱團”模式,把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等土地級差收益最大的黃金地段,如“兩創”中心、商業綜合體、停車場等效益最高的黃金專案拿出來,通過縣域統籌、跨鎮經營、多村聯合,發展物業經濟。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建成“飛地抱團”專案89個,涉及973村次,其中薄弱村392村次,專案總投資68.1億元。其中,各級財政補助資金9.32億元,專案用地3233.6畝,收益率普遍達到8%~10%。平湖市的低收入家庭均通過多方籌措幫扶資金,入股村級集體經濟“飛地抱團”專案,全員持有幫扶股份,每年可獲5000~10000元的固定收益;這個被譽為“飛地抱團”模式的6.0陞級版,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打贏了低收入家庭的增收攻堅戰。
 
  嘉興《意見》提出,將繼續堅持以保障和增進農民民生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拓寬增收路徑,促進農民收入持續普遍較快增長。比如,通過加強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等知識培訓,提高農民創業能力。到2022年,農產品網上銷售額達100億元,鄉村旅遊從業人員達3萬人。實施低收入農戶全面小康計畫。創新和完善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幫扶低收入農戶機制,加大對低收入農戶發展農業產業的政策扶持。加強對低收入農戶培訓和就業服務,通過開發公益崗位、發展農村勞務合作社等多種形式,擴大低收入農戶就業管道。
 
  2017年,嘉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436元。2022年,將實現農民增收10000元以上,達到45000元,低收入農戶收入翻番。如果幸福可以用收入衡量,嘉興農民的幸福將堪稱“沉甸甸”。而以收入結構分析,目前嘉興農民收入中90%左右來源於非農收入,而新增長的10000元將繼續擴大這一比例。正所謂離土不離鄉幸福更久長。
 
  村域善治:構築現代鄉村治理新體系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鄉村善治”無疑是中國鄉村振興戰略有溫度、有深度的人文底蘊。
 
  20世紀90年代初,西方學術界出現了英文“goodgovernance”新術語,即鄉村治理。北京大學俞可平教授把它翻譯成“善治”。善治和治理,從英文來說是一個單詞,但從中國鄉村的實際來說,治理和善治是有區別的。善治是方法的改變,治理是主體的改變。
 
  鄉村振興戰略關於“鄉村善治”的完整表述是“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鄉村治理體系是就治理體系而言,鄉村善治之路是就治理能力而言。在中國農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現就是“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
 
  鄉村善治既需要政府治理還權、賦能、歸位,提供制度基礎,亦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發揮社會調節、居民自治功能。嘉興《意見》提出,將繼續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全面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努力打造全國“三治融合”示範地。
 
  嘉興是“三治融合”的發源地。2016年6月,隨著浙江全省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現場會在桐鄉召開,“三治”建設面向全省推廣;2017年,“自治、法治、德治”寫入中共十九大報告,成為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的方向;2018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會議提出“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精髓,也是新時代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發展方向”,“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今年是 “楓橋經驗”誕生55周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15周年。如今,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大主題下,嘉興繼續深化“三治融合”,無疑將創造出新的“楓橋經驗”。
 
  具體而言,其創新方向包括,強化農村基層黨建。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治理的全面領導,大力實施領雁工程、青藍工程、先鋒工程、保障工程。創新鄉村治理組織形式。完善黨組織為領導,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為執行主體,村務監督委員會為制約機構,社會組織為補充力量的鄉村治理組織體系。健全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完善自治章程和村規民約,健全村民議事會、鄉賢參事會,建立“百事服務團”、“法律服務團”、“道德評判團”,發揮“一約兩會三團”作用。建立“三治”體系評價標準。到2022年,全市創建省級以上民主法治示範村400個。全面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到2022年,全市實現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農村全覆蓋,平安村創建率達98%以上。
 
  公共服務均等化:撐起鄉村幸福生活新水準
 
  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把鄉村建設成為幸福美麗新家園的題內之義,不僅考驗政府財政能力,更考驗政府的體制機制創新能力。
 
  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現代政府追求的目標。基本公共服務是由政府主導、保障全體公民生存和發展基本需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適應的公共服務,是公共服務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底線”。
 
  作為城鄉一體化先行地,嘉興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形成了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民生保障全覆蓋、城鄉政務服務便捷化的系統模式,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加速鄉村向幸福美麗新家園的跨越。
 
  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積極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共用,實現了城鄉交通、供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供氣和資訊化建設“一體化”,率先建成全國第一個新農村電氣化市,所有行政村全省率先通達公交,實現了廣播電視、寬頻網路全覆蓋。《意見》提出,繼續推進鄉村靚化行動, 為現代化網路型田園城市構繪大美鄉村底色。到2022年,爭創省級美麗鄉村示範縣3個,美麗鄉村精品村150個以上。
 
  優化城鄉一體社會事業服務,著重開展“雙下沉、兩提昇”,推進優質的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資源向基層延伸。
 
  近年來,嘉興醫療衛生統籌城鄉醫療衛生資源,通過城鄉醫療聯合體模式,努力構建新型城鄉一體化醫療服務體系, 促進優質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各大醫聯體單位制定以醫院管理、業務指導、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為重點的發展規劃,突出幫扶重點,基本建立了科教培訓共用制、專科建設導師制、雙向轉診分級制、品質管理聯席制、簽約服務諮詢制等五個一體化工作機制,形成市、區(鎮)、村三級環環相扣、鏈鏈相接的人才“造血”模式,為基層努力打造一支高水準醫療管理團隊、技術團隊、服務團隊,實現上下貫通、優勢互補、資源共用,共同發展。嘉興桐鄉作為縣域試點,成立了由市長任主任的醫療集團管理委員會,建立以市一院、二院、中醫院為牽頭醫院的緊密型醫療集團。2018年以來,三大醫療集團下派專家337人,雙向轉診4960餘人次,影像會診9977人次,開展業務培訓665次;縣域就診率、基層就診率分別上升2.44%和14%。
 
  嘉興教育通過加強城鄉學校間的合作交流,優化鎮村教師人才配置的方式,逐步提升鄉村教育品質。不斷探索名校集團化辦學、組建“城鄉學校共同體”,採取“名校+老校”、“名校+新校”、以城帶鄉、以強帶弱等模式,實現了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和教育品質均等化。
 
  2018年,嘉興全面貫徹落實全省深化“千萬工程”推進鄉村振興現場會精神,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整合資源,堅定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自信,推進鄉村文化創新發展融入鄉村建設,讓鄉村文化生生不息、繁榮興盛,切實以文化振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功可待。張兵表示,嘉興將全面匯聚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大合力,扎實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鄉村振興目標。
 
 
 
[责任编辑:张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