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北京 > 经济纵横

劉東:全面加速數據流通,協同港澳、面向世界,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4-01-05
来源:香港商報網

    1月4日,由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GBAITA)主辦,大數據治理公會、香港Web3.0標準化協會聯合舉辦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峰會」在香港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劉光源等出席並致辭。澳門科技大學下一代互聯網國際研究院院長、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主任劉東受邀出席此次會議,並圍繞「數據安全與跨境數據流動的實踐與探索」作主題發言。

图2:刘东就“数据安全与跨境数据流动的实践与探索”作主题发言.jpg

劉東就「數據安全與跨境數據流動的實踐與探索」作主題發言

    爆發式增長的數據流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新引擎  中國全面發力促進數據價值跨步提升

    劉東在發言中表示,近年來,全球數據量急劇增長,90%的數據是在過去兩年內生成的,全球數據量增加了60倍,從2ZB增加到了120ZB,我國數據增長率位居全球首位。數字科技企業成為數據的主要來源方,全球有超過60%的GDP由數碼化驅動產生。迅速增長的數據資源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數據跨境流通得到各大經濟體的普遍關注。

    面對數據產業快速增長的態勢和需求,劉東指出我國在推進數據要素髮揮更大價值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和進展。2023年,國家數據局成立後,正在推進數據基礎制度落地實施、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和「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明確要讓 「讓數據放心『供』出來,讓更多數據『活』起來,讓數據安全『動』起來」。在數據跨境流動方面,我國數據跨境流動管理的「三條路徑」(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個人信息保護認證和個人信息出境標準合同)全部進入實施階段。特別是在去年9月28日發佈了《規範和促進數據跨境流動辦法》(徵求意見稿),擴大了認證和標準合同的適用範圍,並豁免了人力資源管理等個人信息出境場景,給跨國經營和出海企業提供了便利化的路徑。

    以「認證」打開數據跨境流動便利化突破口  助力港澳成為國際數據流通「橋頭堡」

    香港、澳門在中國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近年來大灣區的數據跨境流動便利化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未來面臨着更多機遇和發展空間。對於粵港澳數據流通便利化的下一步發展,劉東認為,我們需要重視正在制定中的大灣區認證規則和其未來的適用空間,以滿足更複雜業務場景、多法域規則要求、多監管機構協作的需求。劉東以「澳門科技大學IPv6科研專網」項目為例介紹了認證機制對於數據跨境便利化的作用。該項目中的「數據跨境流動管理系統」全面採用IPv6等技術,具備數據分類分級標識、身份認證等功能,實現了對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管理。目前,該項目已取得全國首張個人信息保護認證證書,並獲得澳門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頒發的「個人資料跨境轉移許可」,該機制充分滿足了跨法域、多主體的數據保護和數據便利化流通需求。劉東表示,數據合作認證機制是進一步與歐盟、東盟、一帶一路等國家開展數據跨境合作,打通海外數據回流的路徑的重要抓手,將助力港澳成為更多跨境電商、跨境貿易和人工智能等國際企業總部的選址地,成為國際數據跨境流動「橋頭堡」。

    以IPv6+數據空間賦能數據基礎設施建設  協同港澳先行先試促進數字產業高質高效發展

    劉東就在港澳匯聚數據資源,進一步推動數字產業快速發展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打通 「規則通道」,為全面數據流通奠定製度基礎;二是打通 「數據基礎設施」通路,提升數據基礎設施和數據處理服務能力;三是充分發揮港澳區位和產業優勢,響應「數據要素×」行動計劃,協同大灣區開展科研科創、健康醫療、跨境金融等領域先行先試工作,使數據資源服務於經濟和社會發展。

    對於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劉東指出,要在網絡和算力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數據基礎設施匯聚、流通和保護數據的能力。IPv6+數據空間的技術方案同時具有互通性、互操作性和可信性等特點,在促進數據共享流通的同時還可承擔數據跨境保護規則的技術保障,具有非常廣泛的適用前景,賦能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劉東還向與會嘉賓介紹了「科研科創數算協同創新平台」項目,該項目由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提供技術支撐,澳門科技大學牽頭,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深圳)等粵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參與。項目初期選取了場景複雜的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其中通過澳門又延展到了歐盟,項目未來將接入更多科研機構,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積極開展數據流通實踐,以數據匯聚和數算協同賦能AI、交叉科學研究和產學研轉化,並複製推廣到更多行業領域,推動數字產業快速發展。(記者 張宇 實習記者 鞠可禕)

頂圖:「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峰會」現場

[责任编辑:林梓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