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專家:高校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浪潮

專家:高校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浪潮

責任編輯:羅維維 2023-10-13 14:44:53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出現了車輛自動駕駛、代碼自動生成、大數據分析市場需求、AI繪畫,等等。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社會結構。不少人在思考,如今學習的知識技能會不會在未來被算法取代?哪些工作崗位會被飛速發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取代?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理學院副院長趙毅教授近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人工智能變革式的發展,高校不僅要跟上技術的步伐,更要調整培養方案,以使學生適應職業和社會環境。

 調整課程設計應對業內所需

 蔡元培先生曾說:「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趙教授告訴記者,為滿足時代需求,許多高校已重新審視課程設計。他說:高等教育一方面是培養科學研究人才,另一方面是滿足社會各領域對高級人才,特別是工程人才的需要。為適應新興產業,我國積極引導高校引進人工智能在內的新工科專業,如機械人工程專業、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等。

image.png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理學院副院長趙毅教授

 據趙教授介紹,當前許多高校增加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基礎課程,如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導論、圖像識別、自然語義處理、物聯網等。但對於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趙毅教授強調,應加強數學基礎研究和教學。業界聲音普遍反映,人工智能的基礎是算法,而算法的核心又是數學。「當前人工智能對學生和從業者的數學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傳統以知識教育和計算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數學公共課教學明顯跟不上形勢。因此高校各專業,特別是人工智能專業要調整、加強數學公共課教學,特別是加強與工程教育結合的數學能力教學。」此外,還應該重點培養學生與人工智能差異化的素質。

 產學研結合助學子提升實際應用

 人工智能相關的新興課程與傳統的工科專業課相比,不僅強調動手能力,還要求非常強的實踐能力,專門針對實際工程問題的解決。因此,這類專業課程一般會進行校企合作、產學結合。

 趙毅教授的研究領域涉及非線性時間序列分析、複雜網絡、生物數學和數據科學等,在數據科學與大數據研究方面與人工智能方向聯繫緊密。趙毅教授本人就在人工智能領域積極發力,其參與深圳市基礎研究項目「基於IMU的運動軌跡還原技術及增強型人機交互應用研究」。該項目將慣性傳感器數據轉換為幾何模型可處理的形式,實現智能終端任意運動軌跡的精準還原。該成果已獲得3項發明專利。發布了慣性運動追蹤數據集。

image.png

趙毅教授

 作為工科院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耕灣區建設,注重與業界合作,服務地方經濟能力不斷提升。據了解,哈工大(深圳)與大灣區內500餘家企業開展了實質性合作。該校與華為等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與廣東省相關企業成立聯合實驗室20餘家,不僅累積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000餘項,還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實踐機會。在研究生階段,該校探索校內導師+企業導師組成的「雙導師」制,學生在完成校內課程後到公司企業實習實踐,並完成學業論文。

image.png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園一景

 人工智能發展促教育形式優化

 趙教授認為,人工智能不僅改變着高等教育的內容,還深遠影響着高等教育的形式。日後的教學會更加個性化。每個學生的具體學情將會更被尊重,大數據會分析每位學生的學習困難點,甚至包括學習個性,進而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進行自動化的輔助教學。其次,教育民主化程度將會加強,人工智能將進一步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同時,人工智能還會對教師在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重新定義,老師與人工智能之間的差異化和獨特性將受到重視。  (記者 楊琪)

責任編輯:羅維維 專家:高校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浪潮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