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2023年深圳改革十件大事丨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 為深圳高質量發展釋放充沛動力

2023年深圳改革十件大事丨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 為深圳高質量發展釋放充沛動力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4-01-29 19:22:59 來源:深圳特區報

 改革開放是深圳的根和魂。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5周年。這一年裡,深圳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賡續並弘揚特區精神,強化原創性、引領性、系統性改革,以小切口撬動大變革,以綜合改革試點為牽引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為深圳高質量發展釋放充沛動能。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這裏,我們梳理盤點2023年的改革大事,回顧這一年來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足印,期望以此凝聚全市上下的堅定信念,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將改革開放推向前進,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道路上奮楫爭先、勇毅篤行。

 640.jpg

 1

 國務院批覆前海發展規劃、印發河套發展規劃,兩大戰略平台改革開放蹄疾步穩

 國務院一年兩次發文支持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

 2023年12月10日,國務院批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這是在圓滿完成2010年國務院批覆的《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各項任務,大力推進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基礎上,獲批新一輪總體發展規劃,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引領區、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高地。2023年前海合作區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兩位數增長,累計推出制度創新成果835項、全國複製推廣88項。

 QQ截圖20240129191514.jpg

 前海改革開放呈現生機勃勃態勢。圖源: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2023年8月8日,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支持河套加快打造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目前,與香港簽署全面推進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安排,積極構建靈活高效、風險可控的跨境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匯聚全球高端創新要素資源,營造高度開放的國際化科研制度環境,一個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態正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快形成。

 QQ截圖20240129191520.jpg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加快建設。圖源: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紅聲 攝

 2

 《廣東省深汕特別合作區條例》正式實施,深汕特別合作區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

 2023年9月27日,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廣東省深汕特別合作區條例》,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條例》就合作區的組織機構、規劃建設、管理運營、資源配置等方面作出了規定,為合作區在不改變行政區劃的前提下,由深圳主導開發、建設、管理、服務提供法律依據,從根本上解決合作區長遠發展所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為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作出有益探索。2023年,深汕特別合作區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同比增長30%左右,經濟呈現積厚成勢、加速發展的強勁勢頭。

 QQ截圖20240129191528.jpg

 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駛入快車道。圖源: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融媒體中心

 3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發文推廣22條改革典型經驗,深圳改革「試驗田」示範引領作用更加彰顯

 2023年10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印發《關於再次推廣借鑑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的通知》,向全國推廣深圳在科技成果轉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涉企服務、改善民生和提高治理效能等方面的22條典型經驗。這是繼國家發展改革委2021年發文推廣深圳47條創新舉措、2022年發文推廣深圳18條經驗做法後,再次發文推廣深圳改革經驗,三年累計推廣深圳改革創新舉措87條。

 QQ截圖20240129191546.jpg

 4

 開展黨建引領民生訴求綜合服務改革,用心用情用力辦好群眾身邊大大小小的事

 深入實施黨建引領民生訴求綜合服務改革,搭建民生訴求徵集辦理回複數字平台,編制民生訴求職責清單,構建民生訴求「多口歸一」收集、「智慧精細」速辦、「全程可視」反饋、「源頭化解」分析等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既讓民生訴求經由一個口子便捷反映,又使為民辦事的流程像收快遞一樣全過程可視化。

 2023年累計辦理群眾訴求超3700萬件,按時辦結率和市民總體滿意率均超99%,讓改革成果更加可感可知,讓市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2023年10月,廣東召開深圳「民意速辦」改革經驗推廣啟動會,推廣深圳改革經驗。

 QQ截圖20240129191555.jpg

 搭建民生訴求徵集辦理回複數字平台。圖源:「i深圳」

 5

 發布「四鏈融合」工作方案,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出台實施《關於深圳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關於深圳市實施「四鏈融合」促進新型工業化的意見》等文件,探索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項目經理人制,成立深圳醫學科學院,打造全新體制機制的科研平台載體,構建多層次協同創新體系,以更大力度廣泛構建更好的創新生態,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全方位打造創新之城。

 QQ截圖20240129191602.jpg

 光明科學城創新生態加快構建。圖源: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楊少昆 攝

 2023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000家、總量超2.4萬家,體外膜肺氧合儀等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4年蟬聯國家創新型城市全國第一。

 6

 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人才政策,集聚高層次人才超2.4萬人

 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體系,出台《關於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進人才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修訂《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推進科技人才評價、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等改革試點,深化境外專業人才執業便利化改革,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問出身培養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不遺餘力服務人才,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2023年新當選兩院院士4名、兩院外籍院士2名,高層次人才超2.4萬人,技能人才超400萬人,各類人才總量突破679萬人。

 QQ截圖20240129191609.jpg

 舉辦2023年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圖源: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7

 出台優化營商環境三個工作方案,商事主體總量突破420萬戶

 出台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三個工作方案,優化服務企業機制,創新「虛擬園區」服務新模式,大力發展多功能新型交易平台,探索完善大宗商品、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科技成果、數據等交易機制,更好服務和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實施全要素保供穩價降成本改革,推進工業園區轉供電機制創新,推出「騰飛貸」「小微通」「個體通」,積極打造高性價比的產業生態環境。

 QQ截圖20240129191617.jpg

 深圳市行政服務大廳。圖源:南方+

 加強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立法,深化個人破產制度改革,加快打造企業合規示範區。與香港簽署政府間法律合作安排,優化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法律服務和糾紛解決機制。

 2023年新登記商事主體56.5萬戶、同比上升26.4%,商事主體總量突破420萬戶,實現快速增長,充分體現深圳是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創新創業和發展壯大的沃土,連續多年獲評營商環境最佳口碑城市。

 QQ截圖20240129191624.jpg

 8

 以特區立法促進人工智能和低空經濟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以體制機制創新助力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人工智能產業應用管理模式,形成《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規模1000億元人工智能基金群的「一條例、一方案、一清單、一基金群」政策體系,華為雲盤古3.0、騰訊混元等一批高水平通用大模型陸續推出,人工智能全域全時場景應用加快拓展。

 QQ截圖20240129191630.jpg

 舉辦ITES深圳國際工業製造技術及自動化設備展覽會。圖源: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楊少昆 攝

 開展低空經濟「集成式」改革,制定國內首部低空經濟產業促進專項法規《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出台《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構建支撐低空經濟的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服務網「四張網」。2023年深圳低空經濟年產值960億元,同比增長28%,深圳低空產業集群效應厚積薄發,低空元素滲透到百業百態。

 QQ截圖20240129191637.jpg

 後海片區無人機物流配送。圖源:新華社

 9

 創新便捷暢通跨境支付模式,深港金融合作取得新突破

 首批開展香港居民「足不離港」代理見證開戶試點,在河套合作區試行非企業科研機構境外科研資金入境「科匯通」,在前海落地新型離岸租賃貿易等業務,建成多幣種資金清算渠道、支票聯合結算機制,構建「本外幣合一、高低版搭配」的跨國公司跨境資金池政策體系,率先聯合香港八達通推出數字人民幣「硬錢包」,支持境外人士在微信直接綁定境外銀行卡境內支付,擴大微信支付香港錢包在境內移動支付試點範圍,逐步形成深港賬戶通、深港匯兌通、深港融資通、深港服務通、跨境理財通、跨境徵信通等「六通」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2023年深圳跨境收支規模按省排名全國第三。人民幣連續四年成為深港間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

 QQ截圖20240129191652.jpg

 聯合香港八達通推出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圖源:深圳通

 10

 深化「一老一小」改革,構建「民生七有」服務供給新格局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增進民生福祉。

 優化「一老一小」服務模式,探索引入市屬國有企業參與服務供給,一批老幼融合、醫育結合、醫養結合等場景落地;建立「長者飯堂」可持續運營模式,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優化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普惠性托育機構、托幼一體化幼兒園實現街道全覆蓋。

 QQ截圖20240129191659.jpg

 長城二花園「長者飯堂」。圖源:深圳特區報記者 楊浩翰 攝

 完善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模式,2023年新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182所,新增學位20.7萬座,大力推動集團化辦學,率先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每天一節體育課,加快打造國家級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

 QQ截圖20240129191705.jpg

 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每天一節體育課」。圖源:深圳特區報記者 程海昆 攝

 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治理,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深圳惠民保」的罕見病用藥保障機制,創新「一次掛號管三天」等門診就診服務模式,「港澳藥械通」臨床急需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擴大至36種,率先出台《深圳市孤獨症全程支持服務實施方案》,努力保障人民健康。

 QQ截圖20240129191712.jpg

 實行三日內複診免掛號費政策。圖源:深圳大學總醫院門診辦

 來源|深圳特區報

 海報|深圳報業集團 胡鑫

 編輯|李斌 馮思穎

 監製|甘霖 黨毅浩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3年深圳改革十件大事丨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 為深圳高質量發展釋放充沛動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