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中行研究院:灣區銀行業亟需加強協作 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中行研究院:灣區銀行業亟需加強協作 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4-12 19:00:49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近日聯合發布「第3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35)」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香港、深圳、廣州位列綜合排名前30,灣區協力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成效顯著。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大灣區金融研究院曾聖鈞和梁婷婷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以下簡稱「中行研究院報告」)認為,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面臨挑戰和壓力。香港應通過發揮好「超級聯絡人」的作用,並加強與深圳、廣州在科技金融、數字金融領域的協同,同時在跨境支付、投融資便利化等金融基礎設施方面加大建設力度,來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從GFCI35的綜合競爭力排名看,大灣區中的香港、深圳、廣州分別排第4、第11、第29位,總體排名除深圳上升1位外,香港、廣州均無變化,但分項排名變化較多。其中,營商環境方面,香港從第4位下降至第6位,深圳上升至第15位;人力資本方面,香港也從第4位下降至第6位,深圳上升至第14;基礎設施方面,香港上升至第6位,深圳上升至第4位。金融業發展方面,香港下降至第8位,深圳下降至第5位。聲譽和綜合因素方面,香港下降至第7位,深圳上升至第10位。此外,在金融科技方面,深港排名均沒變,深圳依舊排名第4位,香港維持第14位,廣州則下降至第20位。

 中行研究院報告認為,從此次香港競爭力排名變化情況可見,香港雖然保持較強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但多項指標顯現不利勢頭,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傳統金融領域優勢衰減,對跨國公司吸引力下降,部分新興金融領域競爭力有待提高。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亦強調,要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上述報告指出,香港亟需採取更有力的措施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一是發揮好「超級聯絡人」的作用,借「一帶一路」和粵港澳三地加強互聯互通的機遇,更好聯通全球,為國內經濟發展吸引更多優質的跨國資本和技術、人才和項目合作機會。二是加強與深圳、廣州在科技金融、數字金融領域的協同,把握前海、河套、南沙等合作區的政策機遇,為香港金融市場提供更多新興產業集群的金融服務機會。三是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的樞紐功能,在跨境支付、投融資便利化等金融基礎設施方面加大建設力度,探索出多中介渠道、多貨幣、多參與層面、實時交易支付、結算的新模式,助力國內金融行業的深化改革開放。此外,深圳、廣州兩地也需要結合自身的經濟產業特點,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的原則,不斷改善營商環境,與香港一起形成大灣區金融競爭合力。

 上述報告同時強調,大灣區銀行業亟需加強協作,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一是主動配合香港特區政府,參與和推動政府與業界共同合作,強化國際與內地投資者的利益紐帶,吸引更多全球市場的資金、機構落戶香港。二是在港推出多樣化的人民幣投融資及結算工具與服務,優化人民幣融資、支付功能,豐富跨境人民幣產品體系,積極承銷發行人民幣債券,拓展新的人民幣應用場景,為境外人民幣提供更多優質的可投資資產;擴大人民幣業務輻射範圍,爭攬東南亞國家離岸人民幣清算銀行,向香港以外的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輸出經驗產品與技術方案。三是利用香港資本市場高效便捷以及與國際接軌的優勢,推動更多的大型製造業、供應鏈企業、專精特新中心企業赴港股上市;發揮香港財務要求相對較低、發行定價更靈活、審核期限更短等優勢,為企業設計境外發債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協助中銀香港營銷境內企業赴港發行人民幣、離岸、綠色等債券,同時為企業在港資本市場募集到的資金回流與相關監管做好溝通。四是把握香港出台房地產印花稅調整以及人才吸引的政策機遇,開發配套的金融服務產品,通過跨境按揭或跨境擔保、存款、資信證明等服務,為境內人士赴港置業提供支持;同時圍繞子女教育和赴港留學,提供優惠的助貸留學金融服務方案。(記者張麗娟)

責任編輯:朱劍明 中行研究院:灣區銀行業亟需加強協作 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