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港澳名校的41名中醫藥專業青年師生抵達長沙,在湖南中醫藥大學開啟2025「湖南-大灣區」中醫藥文化研學營活動,通過走讀湖湘中醫發源地、對話國醫名師、研學創新創業項目等形式,促進湘港澳中醫藥文化的創新交流與傳承應用。
開營儀式在文化開場秀《湘遇岐黃·青春當燃》中拉開帷幕,節目展現了湘港澳三地高校結合「國家所需」「香港所長」「湖南所優」推動中醫藥文化高質量發展的場景。國家級名老中醫尤昭玲教授帶領來自香港、澳門和湖南的青年發布「岐黃薪火·青創未來」大學生中醫藥創新創業宣言,澳門科技大學學生邱琳表示,青年一代將更好地傳承與運用千年中醫藥文化。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劉鴻翔為研學營團長授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湖南聯絡處主任李錦雄、尤昭玲教授為高校學生代表頒發《中醫藥創新傳承推薦官》證書。
尤昭玲教授以「懸壺逐夢·傳承創新」為主題帶來「中醫大師課」,用數十載教學和臨床故事講述中醫人的堅守與創新,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李淵源聆聽後在朋友圈分享研學照片,引來眾人點讚。交流會上設置的「望、聞、問、切」互動環節中,湖南中醫藥大學青年導師團從傳統功法、針灸推拿、藥食同源和經典醫方等維度,展示了湖湘中醫藥文化的多元魅力。香港浸會大學學生畢於斐對「中醫藥+科技」模式表示認可,澳門籍學生劉穎則計劃前往橫琴試驗區從事中醫藥創新研發工作。
湖南是中醫藥資源大省,中藥材種植面積超450萬畝,擁有近5000種中藥材資源,中醫藥全產業鏈產值超千億元。活動現場通過視頻連線,讓港澳大學生沉浸式感受湖南各地青年以「中醫藥+」模式創新創業的場景。李錦雄表示,湖南與港澳加強高校合作、深化科研轉化、拓展文化與市場合作,可實現資源共享、技術共進,提升湖南中醫藥產業競爭力並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播。湖南中醫藥大學自2012年起舉辦「中醫藥文化研學營」,累計吸引近千名港澳地區師生參與,此次更通過「互聯網+中醫」模式打破地域限制。
本次研學活動為期七天,研學團將在長沙、湘潭、張家界等地展開訪學交流,前往湖南中醫藥研究院、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湖南廣播電視台等地,探尋「文化+科技」賦能中醫藥創新傳承的路徑,激發對中醫藥事業傳承與創新的熱情和決心。(何雯 唐竟淳 侯潤滋 王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