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行走在皖南休寧的山山水水,一些鄉村古村落水口處古樹成蔭,威武雄壯,青翠欲滴。位於休寧縣藍田鎮儒村磻村自然村入口處的3棵高大無比的古樹與始建於明代兩墩三孔的石拱廊橋、清澈見底的夾溪河水相映成趣,吸引眾多遊客打卡遊玩。
磻村自然村始建於南宋,據《吳氏家譜》記錄,在南宋年間,新安始祖、左台監察御史吳少微後代吳子宗遷至磻村,吳氏家族選擇在村頭沿河位置栽種了水口林木,以便使村莊有着「得水」「藏風」「聚氣」和鎖住財氣的用意。
水口林是徽州古村落的門面,象徵着村莊年代和興旺發達,也見證着村落的厚重人文、自然和地理文化。水口林也是鄉風文明意識的產物,古代的徽州村落制定着村莊任何人都不得砍伐水口林木的族規。村落水口林一般以種植銀杏、櫧樹、楓樹、樟樹為風水樹木,這些樹木歷經千百年風霜,根深枝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道村莊綠色屏障,呵護着家族一代代後人平安興旺。
三棵樹微景區是以磻村自然村村口的水口林而得名。當年這裏有眾多的櫧樹、楓樹、樟樹等樹種。千百年來,這裏曾是當地村民和過往遊人西去黟縣、東到歙縣、南至休寧的主要官道。2001年6月,連接宏村至黃山兩處世界遺產地的宏儒公路破土動工時,公路路基經過磻村水口之中, 除地勢高的3棵古櫧樹外,不得不遷除了這裏10餘棵水口林木,以便公路施工。至此,便普遍稱這裏為「三棵樹」。
2024年,儒村村啟動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範村建設,「三棵樹」微景區以「儒村裡的魔宿鄉居」為定位,推進「風景+場景+情景」三景融合,全力打造皖美休閒旅遊鄉村。加上三棵樹地理位置優越,精品示範村打造時,對3棵古櫧樹根部進行圍欄安裝、樹根培土等保護。重修樹邊的「淙潭橋」、河塝護岸、活動廣場、席地坐凳、停車場以及衛生公廁等設施,從而形成了以三棵樹微景區為主體,涵蓋全域迪嶺廊橋、周詒春紀念館、藍田毛豆腐廠、藍田花豬養殖基地、里仁香榧種植基地,以及五陵山、金龍山等特色的全鎮大景區,吸引許多黃山市周邊及「長三角」地區的遊客前來打卡。
同時,該村還組織開展豐富文旅活動,聚人氣、強活力,使得鄉村旅遊的客流量日漸增多,一些村民還帶着干筍、菜葉、菊花、蜂蜜等土特產向遊客售賣,有效促進了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
此外,藍田鎮還通過社會資本引入,在三棵樹微景區附近打造契合遊客「異地生活方式」的共享空間民宿36家,讓「流量」變「留量」。每當黃昏,這裏民宿炊煙裊裊,景區和民宿萬家燈火漸次點亮,與過往汽車紅白燈光線條融為一體,流光溢彩,把大山深處微景區裝扮得格外美麗,讓人心曠神怡。(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汪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