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莫以脅迫手段標榜民主

2014-04-11
来源:香港商报

  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潘錫堂

  如果服貿協議不能走出立法院,台灣自絕於區域經濟整合,必然產生骨牌效應而被邊緣化,台灣人民就得勒緊褲帶過日子。

  以學生為主的反服貿群眾於3月18日占領立法院議場,演成「太陽花學運」,更於六天后入侵行政院,訴求「退回服貿協議」、「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然而,2013年6月簽署的服貿協議,文本四章二十四條,學運學生到底有多少人研讀過?他們卻於3月30日鼓動更多群眾轉戰凱道做更大規模的抗議。

  反服貿學生團體雖於4月10日傍晚退出立法院議場,但未來將轉守為攻,進一步組織化,與各團體結盟,向全台播種。

  「民王」行徑非民主

  學運總要保留可與政府談判的空間,才能談出雙方都可接受的共識。然而,學運訴求依然堅持退回服貿協議、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先立法再審服貿協議、召開公民憲政會議,沒有絲毫讓步的想法。然則,學生抵死不讓步的四項堅持,更轉化為所謂的下一步堅守的「三大戰線」:兩岸協議監督草案須落實民間版的原則、服貿協議審查、合開公民憲政會議,彷彿已對反服貿張起金鐘罩而變相形成「少數霸權」。

  其實學運學生及其訴求,完全沒有代表台灣人民的正當性。若學生誇言「青年學生開始治台」,根本就是假借「反服貿」以遂其「反民主」的霸權作為。所幸,在學運喧鬧了十天之后,各方「反反服貿」聲音已響起,例如:有網友組成「白色正義聯盟」,號召群眾於青年節從台北車站走向街頭,對抗「自以為是的學生霸占立法院」;又如:全台各大工商團體也紛紛公開表態支持服貿。

  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撰文說,這場學運「先標舉民主,卻違反民主」,已使自己陷入困境。這真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民主就是自己有說話的自由,但也必須尊重他人的意見;如果將自己的意見視為對他人的命令,并以挾制的手段脅迫他人屈從,那就是「民王」,不是民主。

  服貿協議是一爭議性議題,民調顯示支持者及反對者不相上下;且「程序爭議」大,「實質爭議」較小。這場學運使民眾有了聚焦於爭議的機會,但服貿協議的法制結論為何,仍須待民主機制決定,不能決定於任何「民王」的命令或挾制。學生之所以能占據并挾制立院,其實是因政治上的寬容與投鼠忌器的現實顧慮;但就民主法治言,這樣的行為絕無正當性。若學生竟將這種「民王」行徑視為民主,不啻是在試探人民的善意與耐性。

  集會自由需要公民素養

  試觀江揆和馬英九先后發表公開談話,卻顧忌着學生的憤怒和不滿,無法提出強而有力的主張。其中一個明顯的問題,是政府一直未能將社會上支持服貿的沉默力量當成后盾,卻讓自己的神經被學生掐在手里。然而,支持服貿協議的人呢,他們也是人民或公民,但在學生高呼「人民反對服貿」的聲浪里,他們卻被化為烏有了。

  反服貿學生團體占領立法院運動持續虛耗台灣的社會成本,讓原本沉默的大眾,決定不再沉默。這些日子以來,立院學生口口聲聲要政府聽聽人民的聲音,如今另一種人民的聲音出來了,學生是否也該傾聽?

  事實上,集會自由保障的是和平集會,以不妨礙交通、秩序及他人權益的意見表達為前提,而不是無限制的冲撞或占領。在民主社會,無論有無《集會游行法》,也不論是「許可制」或「報備制」,沒有任何社會能容許群眾闖入政府機關,占據空間并妨礙其運作!

  而這次學生群眾占領立法院20多天,甚至冲撞行政院,不僅逾越集會自由保障的範圍,更會動搖社會大眾對集會游行的信心。集會自由需要公民素養,方不致高喊反服貿,卻不知服貿何物;強調「捍衛民主」,卻從校園到網絡都凝塑了不容异見的氛圍;標舉「公民不服從」,卻徒見挑戰法律的「不服從」,而未見理性負責的公民,在在體現了過頭的台灣民主的悲哀!


[责任编辑:黃錦霞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