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學會政策研究員、107動力召集人、恒生管理學院通識兼任講師何民杰
2006年政府推出的幼稚園學券制,間接津貼非牟利幼稚園,被批評是「偽學券」,是一個不公平的學校資助模式。學券制的精神原是給家長和學生有更多的選擇,但現行的學券制中,錢根本沒有跟家長和學生走,而是直接交給學校,并且只限非牟利幼稚園,破壞香港幼稚園的多元化生態,私營獨立的幼稚園完全處於挨打狀態。
私營幼園失學費減免
未有學券制的年代,非牟利與私營幼稚園同時獲得政府學費資助,私營幼稚園的學費雖然較高,但家長往往因為心儀其教育理念、學校環境及課程,不惜付出多一些,也要讓子女入讀。然而,學券計劃無視學校的教學特色和質素,一刀切將全港900多間幼稚園硬分為「牟利」與「非牟利」,私營的「牟利幼稚園」被踢出計劃,剝奪了家長的選校自由,造成社會分化。
私營幼稚園既失去學費減免,又沒有資格參與學券制,不但造成不公平的情况,更令幼稚園變得兩極化:一端是得到學券資助的非牟利幼稚園,在教育局的諸多掣肘下,學費設上限又阻礙幼稚園發展,課程變得單一刻板,學校可發揮的空間有限,致全無特色,每位獨特的兒童,經過三年教育,被复制成相同的模樣。另一端,則是學費高昂、大部分家長望門興嘆的私營名校幼稚園。
加重低收入家長負擔
有民粹主義者以為,貧窮家庭沒有學券資助,年幼子女會失去入讀幼稚園的機會,此乃謬誤。事實上,學券計劃反而加重了低收入家長的負擔,因為本來其子女入讀幼稚園可以向政府申請減免學費,但被學券取締后,反而要每年繳付多出的數千元學費,變相加重負擔。要做到公平競爭,政府應該將學券制全面落實到所有學校,即包括牟利和私營幼稚園。
同時,幼稚園用地的問題,亦需要政府急切處理。月初的天水圍德怡幼稚園租務風波,已完全反映現時本港學前教育校址競爭,會演變成階級冲突。問題癥結不在於出租舖位的業主,而是政府未有將學前教育的校舍土地納入規劃計算,但有規定幼稚園校舍只可設於地下或毗連平台的一樓。
當局應盡速研究放寬學生人數較少的幼稚園,可設於2樓或3樓,附帶條件是要確保走火通道及大廈內部建築符合安全規格。這樣當可解決幼稚園場地需求,同時亦可減輕租金負擔,在政府全面落實學券制到所有幼稚園前,有望先調低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