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鐵路有價 遺迹無價

2014-05-14
来源:香港商报 杨汉群

  港鐵沙中線土瓜灣站地盤發現極為珍貴的宋代古蹟遺物,意義絕非單單一個「錢」字可以概括得了。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高添強在上周六的電台節目《香港家書》中表示,從有關文物,大致可得知當時九龍城地區經濟上有一定發展。他認為這次考古發現,很可能是香港歷來最重要的一次。

  每一個地方都有本身的歷史。香港人對本土歷史的觀念,一般是:「香港本來是一個小漁村,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這種以為香港只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想法,其實與事實不符。

  香港歷史遠超想像

  過去數十年,香港不斷出土歷史文物。港島舂坎灣、南丫島深灣及大灣、赤濸角虎地灣、屯門龍鼓洲和涌浪等地,都曾發現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文化遺存。

  從出土的文物推測,香港新石器時代的史前史,可追溯至約六千年前,那時先民已在香港過着簡單的漁獵生活。2005年,有考古學家根據西貢黃地峒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制造遺址,將香港有人類活動的歷史推前至三萬多年(尚待更多考古證實)。1955年發現的李鄭屋古墓,則證明香港的文明史可早至東漢,再加上宋王台遺址,都說明香港歷史不只是小漁村、不是只有一百多年。

  那何以會有「香港原本只是小漁村」的觀念呢?這和英國人初期來港的第一個印象有關。1840年代,英國人初到香港,一眼望去,沿海地區主要是漁民和零落的漁村,「小漁村」的史觀遂由此而來。我們不能怪當時的英國人,因為考古發現是很久以后的事,即使那時候已有「宋王台」巨石,但英國人卻不知宋亡歷史與香港的關系。可笑的是,今天的英國早已認識香港的真實歷史,而香港卻仍有很多人死抱着「小漁村」的落伍史觀。這只能怪大多數香港人一錢障目、賤視歷史,無知地視歷史為「温唔到食」的沒用知識。

  最近在沙中線地盤發現的遺址,進一步證明香港在那段跨越宋元明清的漫長日子中,不但有人居住,而且九龍地區的人口、經濟活動的程度,都遠較以往所知的更多更大,這一定程度上獲正史印證。1276年首都臨安(今杭州)被元軍攻陷后,南宋建立了海上朝廷。

  據歷史記載,1279年元朝海軍攻打南宋海上朝廷時,宋將張世杰「以舟師碇海中,棋結巨艦千餘艘」迎敵,不久宋軍戰敗。宋亡時,忠臣陸秀夫「負昺投海中」,「后宮及諸臣多從死者,七日,浮尸出於海十餘萬人」,足見南宋海上朝廷滅亡前擁有大量船艦和人員。宋廷曾選擇於今日九龍城一帶停駐、休整、補給,宋朝最后兩個皇帝趙撜和趙昺則居於馬頭涌附近的聖山,后人遂刻「宋王台」加以紀念。由此可見,當時這個地方有不可輕視的人力、物力、生產力,否則絕不可能在一段時期內支持如此規模的海上朝廷。香港歷史,實遠超一般港人的想像。

  香港須對人類文明負責

  任何國家或城市,一旦找到屬於自己的珍貴歷史遺迹,都會盡力保護、發掘、研究。香港新發現的歷史遺迹,無論是年代還是規模,都屬世界級,是無價至寶。當社會上一面倒地關注港鐵高層無能等各種各樣問題時,絕對不能忽略港鐵沙中線上的歷史瑰寶。鐵路有價,歷史遺迹卻是無價,望政府和市民好好珍惜,這不但是對香港負責,也是對人類文明負責。


[责任编辑:鄭嬋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