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外媒热评中國減息 提振全球市場

2014-11-25
来源:香港商報記者 郭志文

       受中國央行意外降息推動,紐約股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普500指數21日再創新高。截至日天收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比前一個交易日漲91.06點。新華社/法新

  中國人民銀行21日宣布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消息一出,中國央行逾兩年來首次調低存貸款利率的意外之舉迅速引起外媒普遍關注。外媒普遍認為,此次降息給了投資者信心,對於全球市場有提振作用;中國未來會朝著進一步放開存貸款利率的方向邁進。香港商報記者 郭志文

  給全球投資者帶來信心

  《華爾街日報》表示,中國央行作出了逾兩年來的首個降息決定。這顯示出中國領導層正傾向於採取更大規模的措施來提振經濟增長。該報稱,總體而言,這是中國朝著貨幣政策逐步正常化邁進的一步。從中長期來看,很明顯這是一件好事,但從時機的角度來看,完全出乎意料。該報還指出,中國央行採取的行動令商業銀行擁有了略微提高存款利率的自由,這樣做可以吸引更多存款,所發放的貸款也就多了起來。央行的最新決定也將推動中國的銀行系統朝進一步放開存款利率的方向更近一步。

  《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意外降息舉措給了全球投資者信心,並援引一些經濟學家和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降息將很可能帶來更多的刺激性經濟舉措。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指出,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一些外資機構紛紛預測人行再次降息旨在支撐經濟。雖然央行表示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不變,但市場認為降息仍具強烈信號作用,緩解融資成本高已進入攻堅戰階段,新的降息周期料由此開啟。

  緩解融資成本高進入攻堅階段

  英國《金融時報》對中國自2012年7月以來的首次降息進行了重點報道。該報題為《中國步入降息周期》的評論文章分析認為:「中國應該降息,且應該繼續降息,存準金也應該一降再降」。

  路透社援引經濟學家的觀點稱,央行應當在準備進一步降息,因為中國已經進入降息周期。

  中國須警惕資本外流壓力

  一些外國媒體還對中國央行降息所將造成的國際影響進行了分析。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從國際格局而言,資本市場的互動影響並未隨著全球化退潮而減弱。對中國而言,降息直接影響匯率,而匯率變化又影響不同的利益主體,一直追隨美元走勢的人民幣也隨之強勢,這對出口企業形成了強大壓力。降息可能讓投資者拋售人民幣,有可能減緩甚至逆轉人民幣的升值勢頭,這一方面將會有利於中國出口,另一方面央行必須十分警惕可能存在的潛在資本外流壓力。

  英國廣播公司認為,中國央行意外降息以及歐洲央行行長的一番話將令全球股市提升。英國《衛報》稱,中國央行意外降息之舉引發的最初反應是股市、油價以及澳元等大宗商品相關貨幣走高,對全球股市有提振作用。《華爾街日報》也指出,降息對全球市場有提振作用。市場對此作出了劇烈反應,全球各地的油價、金價、銅價、股市和商品貨幣紛紛大幅走高。路透社則進一步分析指,中國降息舉措或終結人民幣升值進程,未來波動可能加大。

时隔兩年,央行宣布自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中新社

幣策轉向?人行市場各執一詞

  人民銀行就其上周末降息的舉動解釋稱,此舉並不意味著中國貨幣政策的轉向,但市場卻不這麼認為,紛紛將其視為新一輪降息降準周期的啟動,發出了貨幣政策由穩健轉向寬鬆的信號。這或許再次驗證中國在宏觀調控中屢屢提及要引導市場預期的良好願望總是事與願違,也為中國明年貨幣政策的走向到底是保持穩健抑或「穩健」名下實質寬鬆埋下伏筆。

  官方堅稱不轉向

  幾乎在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降息的同時,官方就急於傳遞這樣的信息:中國貨幣政策不會「急轉彎」。昨天,新華社發表題為《中國央行降息不代表貨幣政策「放水」》的述評,為官方的觀點背書。

  新華社引述人行官員的話稱:「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是要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促進實際利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這一突出問題。」從這種表述可得出這樣的結論,降低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是人行此次下調利率的重要原因。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需要拉動房地產來「救市」,新華社對此表示質疑。文章指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與兩會上制訂的「增長7.5%左右」的全年目標基本吻合,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仍然處於合理區間,經濟內生動力正在增強,在這樣的當口「放水」救市,顯然動機不足。

  對於降息為「救市」的說法,新華社將其歸入看待中國經濟的老式分析框架,即:高速增長—放緩—刺激救市—再度高速增長,而對中國經濟已經步入的「新常態」缺乏足夠的了解。總結起來,這個「新常態」即: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官媒的結論是,央行此次降息「仍屬於中性操作,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

  市場另有解讀

  央行及為其背書的官媒在降息之後雖明確表態不意味著貨幣政策的轉向,想引導市場預期的做法,市場似乎並不買帳,投行們紛紛給出了相反的解讀。

  澳新銀行和瑞士信貸的報告標題中都用了「surprising」(意外)表述了其對中國央行降息的看法,並認為這是中國貨幣政策轉向更靈活中性的信號。

  野村證券報告也認為,中國降息表明政策寬鬆強度提升,說明當局對經濟成長動能再度放緩顯得愈發擔憂,貨幣政策寬鬆的強度明顯提升,全年經濟增速料在7.4%。

  野村稱,此次降息令中國經濟增長大幅放緩的預期降低,從而可能導致資本流入,短期利好人民幣,「我們將檢視我們的貨幣政策展望,但目前維持從現在到2015年底,每個季度降準50個基點的預期」。

  投資銀行摩根大通最新報告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認為人民銀行宣布降息,是貨幣政策轉向更大程度寬鬆的信號,未來應該還會有降息出臺。

  政策相機抉擇

  相較外資投行不同於中國央行的解讀,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則認為,從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看,明年貨幣政策的表述可能不變,貨幣政策仍保持穩健,但具體操作上可能會根據情況適時鬆動,穩健基調下的寬鬆。

  路透援引邱曉華稱:「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基調如何定義在中國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相機抉擇,是根據經濟形勢來調整,預先的設定意義並不大。」

受央行宣布降息刺激,昨日内地A股大幅上涨。新华社

盤活宏調 大棋局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以及國內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中國央行降息目標所及不僅是盤活當下貨幣政策,也將為全面深化改革預留空間,以期通過更多的創新的政策工具激活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順應資金市場發展方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就降息一事表示,「央行這一舉措順應了資金市場發展方向,對經濟穩增長和金融改革將起到明顯效果。」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認為,中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定向寬鬆穩健貨幣政策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降息部分體現了金融更多服務實體經濟的意味。

  中國央行上次非對稱降息是在2012年7月6日。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31個百分點。當時中國面臨經濟增速不理想、物價頻頻走低、內外需求不足、企業信貸需求疲弱等不利基本面,釋放出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穩定經濟增長的強烈意圖。

  中國當前銀行業利潤頗高,金融領域存在暴利,擠壓了實體企業的盈利空間,致使「錢生錢」的遊戲不止,不利於中國經濟長遠健康發展,有損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中國央行負責人表示,解決好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對於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此次利率調整可以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張立群表示,小微企業和實體企業是中國經濟長遠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央行降息可以減輕實體企業資金成本壓力,改善實體經濟發展環境。

  將改變金融管制制度束縛

  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仍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仍須立足於改革創新、提質增效。分析人士預料,中國宏觀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貨幣調控將與深化改革密切結合,寓改革於調控,繼續完善並創新宏觀調控方式。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預測,中國下一步將採用改革的方式,釋放政策利好,改變「法定準備金率」「存貸比」「資本充足率」等金融管制制度束縛現狀,產生「政策上的長期刺激」。

  針對盤活貨幣政策,並進而盤活整個宏觀調控政策,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鄭新立表示,改革金融體制,釋放資本存量潛力,主要是圍繞降低銀行貸款利率、放寬金融準入開展。他預測,未來中國或許會通過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包括私募股權融資等,以為企業股權融資提供多種渠道,從而降低企業債務率。
 

法巴預判:降息或終結人民幣升勢
      【香港商報訊】人民幣兌美元周一大幅收貶於9月末以來新低,因中國央行逾兩年來重啟降息,中間價與離岸人民幣走弱亦推波助瀾。

       昨日,人民幣兌美元收於6.1417元,貶值達0.27%,此前收盤低位為9月29日的6.1501元。日內波幅達到178個點子,亦為9月29日以來最大。中間價報6.1420,較前一交易日下跌33個基點。

降息降準削減吸引力

      法國巴黎銀行駐香港首席經濟學家Richard Iley當天表示,鑒於日圓、歐元進一步走軟的預期以及進一步放松內地貨幣政策的需要,人民銀行可能會提高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Iley表示,由於在「貨幣戰」中的失利,中國導演新一輪人民幣貶值好戲的可能性正在日益增大。

      他表示,由於財政狀况非常緊張,若希望明年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達到政治需要的水平,那麼中國必將推出更多寬松政策。

      亦有分析認為,降息可能意味著人民幣自今年5月以來的一波升值進入尾聲,尤其是在中國央行還可能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情况下,因為這些舉措將導致市場上充斥著廉價的人民幣。

      由於有著中國政府的隱性擔保以及收益率高於類似的美元記價的債券,人民幣資產對於投資者一直頗具吸引力。

      高收益率加之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慫恿著國際熱錢流入中國,給人民幣匯率帶來上行壓力。而降息削減了人民幣的相對吸引力,使得繼續持有人民幣的風險變得更大。

中間價并未大幅走弱

      但路透社援引交易員的話卻稱,人行降息或許會令人民幣短期朝貶值一側略微波動,但匯率政策保持相對穩定的可能性偏大。經濟在「三期疊加」下表現相對不景氣,預計人行亦不希望因人民幣貶值而出現資本大量外逃的現象。

     「降息預示著經濟不是特別的好,息差收窄造成美金購匯需求起來。人民幣這塊并不完全是受到降息的影響。我們看到月末的購匯盤相對比較多。」一外資行交易主管表示,降息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將開始貶值趨勢;央行可能更看重資本外逃的影響,且人民幣國際化也意味著需要相對穩定、甚至稍微強勢的人民幣。

        他并表示,從中間價角度看,降息的影響亦不是特別明顯。即使美元指數強勁上揚,但中間價并未大幅走弱,從中也可窺見央行或許并不想引導人民幣進入貶值通道。

羅杰斯看好人幣升值

        匯豐銀行在研報中指出,降息的最終結果將是人民幣匯率波動更加靈活,而不是穩定地單邊升值或者貶值:中國有著更廣闊的改革日程,包括經濟改革和再平衡,這將把它與那些進行貨幣競爭的國家區分開來。

        同時,結構性改革可能需要低增長、低通脹、逐漸降低利率和縮小儲蓄和投資差距來配合實現。這些實際上都意味著人民幣升值空間減小了。

        稍早前,羅杰斯在談到人民幣前景時就曾表示,看好中國未來發展前景及人民幣走勢,并預測25年后人民幣兌美元將達到1:1的匯率,且有可能比美元更值錢。「人民幣將來很可能是唯一一個跟美元競爭的貨幣。」
 

[责任编辑:陈明汉]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