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打破保代 註冊制上路

2014-11-25
来源:香港商報

  內地的簡政放權大戲在各行各業不斷向縱深推進。24日,國務院宣布200多項簡政放權的決定。而在國務院取消的67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目錄中,原屬中國證監會認定的保薦代表人資格和外國證券機構駐華代表機構首席代表資格審核取消赫然在列,引發市場普遍關注。筆者認為,這意味著內地資本市場的註冊制改革將從打破「保代」金飯碗破題。

  投行「金飯碗」被打破

  最近這10年,在內地資本市場一直活躍著一個神秘的群體——保薦代表人,他們是上市后備企業和中國證監會之間的中介,相當於上市后備企業的代表,向證監會作擔保推薦企業上市。

  保薦人被喻為是中國最神秘的金領,他們捧著的是名副其實的「金飯碗」。以前保薦代表人身上有一層光環,他們是有中國證監會認證的身份,有著國字號的招牌,因而相當地稀缺。根據證監會的數據,目前中國通過註冊成為保薦代表人的總共只有2391人。

  10年來內地保代的高收入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內地上市后備企業眾多,爭奪保薦代表人的青睞是希望上市的后備企業老闆非常重視的。業內人士評價說,現在內地的保代的個人話語權太大了,他們能否在項目中簽字,是一種券商機構領導掌控的資源。當然,成為中國證監會授權的保薦代表人的門檻是非常高的,一名合格的保代首先需要通過資格考試,其次有在證券發行或者是再融資項目中簽字的經驗,第三由證監會審批註冊,全部通過才能拿到資格;正因為稀缺,所以保薦代表人的權力很大,收入自然更大,他們的執業證書被稱作是「最值錢的證書」。

  門檻高的弊端則是制度紅利帶來的溢價。國務院的最新決定也就意味著保薦代表這隻投行「金飯碗」將被打破,原先憑藉保薦代表資格證書就能獲得高額薪水的時代結束了。

  為註冊制作準備

  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保薦代表人制度是核準制的產物。本世紀初,內地改為核準制,就是由證券公司選擇、推薦企業發行上市,由中國證監會核準。為了適應核準制的變化要求,中國證監會於2003年底推出了證券發行上市保薦制度并於200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樣,證券公司的保薦代表人就成為盼望上市的企業家心中的活菩薩。

  而今,隨著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市場供求關系的基本平衡,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中國證監會的領導已經多次表態,將加快發行制度的改革,最終將從核準制轉變為註冊制。而此次保薦制度的變化,也將為中國證券發行制度最終向註冊制的過渡奠定基礎。

  保薦制度的變化將使得保薦代表人的門檻降低,今年10月15日發布的2014年保薦代表人勝任能力考試公告顯示,報考條件一欄明顯放寬,完成執業註冊的在職證券從業人員均可參加考試,不再需要3年投行從業經驗。這一政策調整將再度增加「保代」的供給,門檻降低的好處是讓制度紅利帶來的溢價不復存在。

  當然,這次國務院下放審批程序,原屬於證監會的保薦代表資格審核取消,意思是不再作為行政審批事項,而是下放到證券業協會,并不是取消「保代」制度,註冊制下的「保代」責任應該會加強。從大趨勢看,「保代」行業的職業準入正在放松,而這未必會直接導致上市公司質量下降,因為上市公司的質量并不是由「保代」決定的。隨著註冊制的實施,整個發行和承銷環節的責任都在加大。王長久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