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1

職場:2015哪些行業會成為高薪領地?

2015-01-15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又到了一年的年末,職場傳統的“跳槽季”即將到來,許多職場人士也開始蠢蠢欲動。在全球職業社交平臺領英(LinkedIn)的最新報告中,跳槽已經成為了中國職場人士的“新常態”,中國職場人士平均在職時間為34個月,甚至比“向往自由”的美國人幾乎短了兩年。  那么,在2014年—2015年的交接之季,職場人士的“跳槽”又會呈現怎樣的新特征呢?2015年又有哪些崗位是吸引職場精英們的“漲薪高地”?同時,面對員工們蠢蠢欲動的心,企業又有哪些措施留住重要人才呢?
 
  中國跳槽率超美國
 
  29歲的林盈是上海一家日資企業的品牌推廣部職員,盡管入職僅兩年,但林盈已經對現狀感到不滿。
 
  “進入公司之前我已經在這一領域有了四年的經驗,我原本以為通過在新公司一年的積極表現就可以獲得升職,但時間過了兩年,我發現升職的機會卻越來越渺茫。沒有升職就難以加薪,所以我決定盡快尋找新雇主。”作為“行動派”的林盈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早在兩三個月前她就已經萌生去意,于是便在幾家著名的招聘網站投擲了簡歷,接而陸陸續續地參加過三四次面試,但結果不是這里差了點就是那里對不上路。
 
  對此,林盈也有些“糾結”,“我有些完美主義,雖然這已經不是我的第一次跳槽,但我明白這樣的轉變異常重要,走錯一步棋可能會對整個職業生涯都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所以我時刻牢記大學師姐的話——‘不要做讓你猶豫的選擇’。”
 
  在這樣的情況下,林盈只能繼續“身在曹營心在漢”——一邊力不從心地完成著每天的工作,一邊刷著招聘網站,偷偷去茶水間接獵頭的電話。
 
  “現在正是跳槽旺季,希望這段時間我能夠交到好運吧。”林盈長嘆一口氣,雙手握拳做了一個“加油”的手勢,笑著對記者說。
 
  事實上,林盈已經算職場跳槽大軍中的“保守黨”了,如今更多的中國職場人士已經將跳槽視為常態,頻率甚至趕超了美國。
 
  根據領英日前發布的《中國職場人士跳槽報告》顯示,中國職場人士平均在職時間為34個月,相比美國的56個月,幾乎短了兩年;中國職場人士的在職時間的中位數為24個月,比美國短半年之多。
 
  報告還顯示,中國職場人士在職安心工作不到1.5年就已開始做跳槽準備,相比之下,大部分美國職場人士在一家公司能夠工作2.5年。
 
  當然,從事不同職業人的跳槽頻率也是不同的。在中國,商業服務(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金融保險、互聯網是在職時間平均最短、跳槽頻次最高、員工流動性最大的三個行業。
 
  其中,全球流動性都很強的互聯網行業,中國職場人士的跳槽頻率也能甩美國一年多——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在職時間為31個月,美國為45個月。
 
  而即便是中美兩國在職時間都最長的工業生產制造行業,中國的平均在職時間也僅為39個月,幾乎相當于美國71個月平均在職時間的一半。
 
  人才需求持續高漲
 
  究竟是什么讓中國的職場白領們如此“不安于室”呢?
 
  業內人士分析稱,正如林盈那樣的人才需求持續高漲,是造成國內跳槽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在領英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產業結構的快速調整,使得人才需求持續高漲。更重要的是,快節奏的宏觀大環境下,很少有企業能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去培養內部人才體系,企業習慣通過提供更高的職位和薪水來吸引外部人才。這使得中國職場人士往往不夠耐心,頻繁跳槽換工作。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求職過程中,人才與企業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就職往往是在不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礎上作出的決定,也為之后的快速跳槽埋下了伏筆。
 
  對此,林盈也向記者抱怨道,在面試目前工作的時候,HR在講述公司晉升空間時非常吸引她,讓她很想當然地認為拼個一年半載就可以獲得晉升。“如果和我上一份工作的職位沒什么區別,我為什么還要跳槽呢?”
 
  有意思的是,許多職場人士在選擇跳槽時,都如林盈那樣看中發展空間而不重視工作強度,認為只要能夠獲得謹慎,工作強度的增加是理所當然的。
 
  “發展空間、工作內容、學習知識、工作氛圍和薪酬福利則是最受重視的指標,其中發展空間排在了第一位。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變化節奏太快,職場人士面臨不斷的能力更新和成長壓力;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中國企業普遍缺乏內部培養人才的體系,人才的內部成長往往面臨瓶頸,此時就需要通過跳槽來實現。”領英分析人士指出,“而另一方面,工作強度是最不被重視的指標,這也說明了為什么互聯網行業工作那么累,每年卻有大批的人才蜂擁而入。此外,企業國際化、企業品牌知名度、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和職位職級也不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那么,2015年,又有哪些行業將成為精英們追求的高薪領地呢?
 
  韜睿惠悅咨詢公司日前發布的薪酬調研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預期薪酬平均增幅最大的行業依次是:汽車金融(10.2%)、互聯網(9.9%)、高科技(9.1%)、資產管理(9%)、消費品及零售(8.7%)、醫藥/半導體(8.5%)、房地產/外資銀行(8.2%)、外包服務(8%)、保險(7.9%)、基金(7.6%)、證券(7.5%)。
 
  但同時,韜睿惠悅也指出,由于GDP預測下降,2015年中國地區預期整體薪酬平均增幅微降0.4個百分點,為8.4%。并且,除醫藥和消費品外,大部分行業對2015年的薪酬增幅預期均有微降。
 
  跳槽真能加薪嗎
 
  歲末年初,中國職場人士忙著籌劃跳槽,那么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人呢?
 
  從目前來看,美國就業市場的復蘇狀況好于預期,而眾多專家也認為這種趨勢將延續到2015年。此前公布的11月美國非農新增就業人數為32.1萬人,大幅好于預期的23萬人,創2012年1月以來新高;失業率5.8%,平均時薪環比增長則創下了去年6月以來的最大漲幅。
 
  然而,有觀點指出,美國失業率的不斷下行是因為勞動就業率的不斷下滑,也就是由于部分適齡勞動力放棄找工作、未加入勞動大軍而造成的。有統計顯示,美國年輕人的失業率卻依然不斷上漲,現在這個數字已擴大到中年人的兩倍。在今年9月,20到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為11.4%,同比8月份增長1%,也是在這一時期,惟一就業率惡化的年齡段。
 
  對此現象,美國國家經濟研究所的一個最新調查顯示,年輕人的失業率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失業,只是年輕人可能比他們的上一輩更喜歡跳槽。
 
  調查還列出了一組數據:年輕的雇員(20-24歲左右)在一年內的跳槽率是老雇員(45-54歲)的3倍。他們對工作期望的考量完全不同,前者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后者是年輕的時候已經跳過多次,現在已經找到了穩定的工作,更傾向于長期堅持而不離開。
 
  “年輕人不一定知道什么合適他們,所以在早期最好多做嘗試。”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勞動學教授Henry Siu說,“年紀較大的雇員不太可能切換工作,因為不想出現‘萬一’的情況。”
 
  美國年輕人樂于跳槽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原因便是可以通過跳槽給自己加薪。
 
  近日,福布斯雜志的一篇文章稱,在同一單位工作超過兩年的雇員,其一輩子的總收入,比頻繁跳槽者的工資可能要少一半以上。與此同時,跳槽者的職位往往會比留在原單位的老同事更高。
 
  2014年,美國人的收入平均增幅為3%(通貨膨脹率為2.1%)。因此美國人的工資增幅只有1%左右。可是今年的跳槽成功者,其工資增幅將為10%—20%。
 
  美國企業的老員工薪酬增幅低的原因是,很多機構對員工采取“凍結薪金”甚至減少工資的辦法來應對危機。加之一些老員工起薪較低,而工資增加都是按百分比調整,因此在一個單位工作時間越長,其得到的工資總數反而會越低。
 
  不過,找新工作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有時候一旦跳槽失敗,恐怕就要賠上老本兒了。
 
  一項由美國和加拿大共同發起、人力資源公司羅致恒富(Robert Half)主要負責的調查發現,頻繁調換工作會對職業生涯造成害處,在10年中換了至少5份工作的員工,不僅不會很容易地找到工作,反而更容易遭到雇主的拒絕。
 
  羅致恒富公司召集了200名老板,考察了頻繁的工作變動是否會影響他們對員工的看法。有36%的高層管理人員表示他們非常不看好頻繁跳槽的人,還有53%的老板表示他們不太看好頻繁跳槽的員工,只有11%的受訪者表示不介意員工跳槽的次數。
 
  羅致恒富公司的負責人菲爾·謝里丹認為,就業市場近幾年來出現了反彈,如果員工對某些工作只存在短期的意愿,那員工很難在一個公司獲得長足的發展。從企業的長期發展來看,老板更青睞對公司、對上司忠誠度高的員工。因此,跳槽次數過多的員工并不被老板所看好。盡管在一個公司的最優工作時間無法確定,但要想得到職位的提升和承擔更多的工作責任,至少需要4年的時間。
 
  助學留人才
 
  為了在歲末年終留住自己的得力干將,不少企業選擇了推遲發年終獎的方式,然而對于跳槽者來說,這并不是阻攔他們離去的理由。
 
  在國內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市場部任職的吳敏杰便在12月初向單位遞交了辭呈,他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他在接到國內一家著名互聯網巨頭的邀請后便毅然跳槽,“盡管公司的年終獎不薄,但要等到明年春節前夕,我不可能為了一份年終獎而放棄夢寐以求的新職位。”
 
  那么,遲發年終獎的手段不奏效,企業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挽留重要人才的呢?領英分析人士的建議是,企業應在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基礎上,突出發展空間、學習機會等重要維度,吸引人才。
 
  塞雷內·納赫(Serene Nah)的經歷或許可以給國內企業家們做一個很好的參謀。
 
  這位女強人曾擔任通用電氣金融(GE Capital)大中華區首席財務官,在這家過去十年一直為之效力的集團里擁有光明的前景。當初,她在新加坡南洋商學院[微博](Nanyang Business School)獲得商業管理學士學位,隨后進入通用電氣金融工作。但如今,她希望加快自己的職業發展,學習金融以外的新技能。
 
  “我開始參與并購業務和大型戰略性項目。我渴望找一個EMBA項目,從而讓我接觸到商業和法律等方面的更多知識。此外,我還想借此認識一些人,向我提供在中國的現實經驗和人脈。”
 
  攻讀EMBA需要6位數的學費和旅行費用,還得在閑暇時間上課,這是一筆代價高昂的投資。納赫攻讀EMBA獲得了雇主的完全支持。
 
  納赫選擇的是凱洛格—香港科大(Kellogg-HKUST)的EMBA課程,這是由美國伊利諾伊州西北大學[微博](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凱洛格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與香港科技大學(HKUST)合辦的項目,該項目具有良好聲譽以及活躍的校友人脈,并且主要面向中國市場。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