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尤寒 艾灸溫陽補氣

2016-02-0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每年的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今年的立春就在下周四。立春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在天文意義上它標誌著春季的開始,但是在氣候上,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冬天還沒有結束,甚至是非常寒冷的一段日子。

  《群芳譜》中說:「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因而在立春的15天中,要萬分呵護陽氣,并著眼於一個「生」字,逐步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的節奏,別急著減衣服,但可以主動吃些利於生發的辛甘發散的食物,比如韭菜,酸澀收斂之物少吃。這段時間,利用艾灸來溫陽補氣、溫經散寒,提振人體的正氣,是很好的養生保健選擇。香港商報記者 林濤

  冬季保健的三大穴位

  中醫有「針之不及,藥之不到,必灸之」的說法,用燃燒的艾草在人體的穴位上熨、灼,熱量通過穴位進入經絡,調和氣血。艾灸是普及很廣的中醫外治項目,但也需要辯證,分清補與泄,一般來說,「氣盛瀉之,虛則補之」,艾灸的操作手法也有一定的要求,避免燙傷當然放在首位。在穴位的選擇上,冬季的保健灸首選關元穴、中脘穴和足三里穴這三大穴。

  關元穴

  位置:臍下3寸,肚臍下橫四指的位置。功能:在該穴施灸可使人元氣充足,具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能調治諸虛百損及泌尿生殖系統各種病癥。

  中脘穴

  位置: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功能:該穴對胃部疾病的全部癥狀均有比較好的效果。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旁開一橫指。功能: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驅邪防病的功效。

  新型灸法——九宮灸

  艾灸雖然好,但它不好操作,容易燙傷,濃濃的煙霧也是個問題。為了改善這些問題,人們發明了種種新的艾灸工具,艾灸盒、艾灸罐、艾灸床等等,方便綁在身上、或者躺在床上舒服方便地享「艾」。但這種種新工具也各有利弊,最大的問題是,可能操作方便,效果就打了折扣。近日記者在深圳八風養生會所見識到一種艾灸的升級版——九宮灸,頗有意思。

  九宮灸是一種艾灸盒,每盒內九個孔洞,使用的時候,將特制的鋼絲網墊放入硅膠制作的防燙罐托內,灸炷插在鐵罐內,點燃放入防燙罐托,在施灸處涂抹藥酒適當揉搓后,將底座放在施灸處開始治療。如果感覺溫度過高,可以方便地將鐵罐托向上提起。既可以某穴位單獨施灸,也可以多個穴位同時施灸,密閉性強,避免局部皮膚暴露受寒涼。

  在深圳和順堂坐診的齊海英教授是九宮灸的發明者,她擅長於用針、灸診治疑難雜癥,她說,中醫認為「無煙無火不成灸」,這是很有科學道理的。艾灸發出的紅外光、遠紅外光在人體經絡傳播產生共振并且效能疊加,所以有特別好的溫通經絡,理順氣血的功能。艾灸效果最好的是明火施灸,但明火艾灸容易燙傷,也不便於自行操作,大家就想出了替代的方法。考慮到這些,九宮灸在灸具上設計了極細的鋼絲網防燙傷,你可以放心明火施灸,「感受感受用電與用火相差甚遠的效果,兇猛的野獸怕火把而不怕手電筒,道理就在於此。」

  據悉,九宮灸已申請了國家專利。八風牌九宮灸的名稱源自《黃帝內經狺靈樞狺九宮八風》。《黃帝內經狺靈樞狺九宮八風》講述了乾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等九宮的方位,討論了八方氣候變化的情況及對人體的影響,提出回避風邪、預防疾病的重要性。齊教授說,九宮灸就是運用中國傳統醫學思想,結合現代科技,將艾灸、拔罐集於一體,使用的灸條也不是單純傳統的艾灸條,而是中藥復合配方,需要的時候,背部、腹部扣上十幾個灸盒,大面積施灸,快速驅濕除寒、扶正祛邪,「就像高壓鍋與電飯鍋的區別」,一次25分鐘的治療,溫熱的效應特別好。

[责任编辑:蒋璐]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