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如何建設共識政治?

2016-04-21
来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明報》2016年4月9日「社評」以《中間溫和力量仍是社會主流》為標題,引用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的一項民調結果:接近七成受訪者認同「無論如何,必須堅持以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方式爭取」,批評「鼓吹暴力、不肯與暴力劃清界線的新銳後生和政客、政治團體」與民意背道而馳,「目前本港政治生態的狀態,有點不正常。」「按市民的中間溫和取向,政客政團應向溫和靠攏,與暴力劃清界線才對,但是他們並未這樣做;大多數市民若溫和中道,應該會在選票反映出來,但是新界東補選結果,卻非如此」。社評的結論是:「從亞太研究所的調查結果,顯示如何使支持『和理非』的沉默大多數,以手中一票讓中道溫和力量成為主導力量,已經是十分明確的方向。」我理解該社評作者的苦心,也同意香港需要逐步扭轉政治兩極化偏向,但是,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和明年3月行政長官選舉都不會出現那樣一種改變,相反,社會撕裂、政治兩極化趨勢還將持續相當一段日子。

  不同政治訴求內涵有變
 
  首先,儘管有關民調結果顯示,在社會撕裂、政治兩極化加劇的背景下,大多數香港居民仍主張「以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方式」爭取不同政治訴求,但是,關於「不同政治訴求」的內涵卻是在發生深刻而嚴重的變化。
 
  在2015年6月關於普選行政長官的政府議案被反對派否決前,反對派主張所謂「真普選」,建制派要求按《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落實普選。在政府議案被否決後,尤其今年2月發生「旺角暴亂」後,反對派或者公然要求「港獨」或者公然主張「港人自決」,建制派開展針鋒相對的鬥爭。試想:今天,大多數香港居民,即使有些人支持或同情反對派的「自決」或「港獨」主張,而另一些人反對「港獨」和「自決」,但是,他們都認同「和理非」方式;這跟約一年前雙方在普選問題上以「和理非」方式較量,能同日而語嗎?
 
  其次,需要指出,即使冒起於「佔中」的本土激進分離勢力傾向於「暴力抗爭」以至於已發生「旺角暴亂」,但是,真正敢於訴諸暴力以爭取「港獨」或「自決」者,依然是反對派陣營中最極端的一小撮。我已不止一次地闡述香港政治的特徵之一是,中間群眾(政治觀點不明顯或不強烈,以及政治觀點清晰卻不熱中政治活動者)佔香港居民大多數,但是,無法形成走「中間道路」的政治團體來代表他們。香港政治形成兩大陣營對抗是香港政治基本矛盾的反映。反對派和建制派都爭取中間群眾,但是,不容易改變香港長期形成的一種習慣和傳統——大多數香港居民以個人和家庭利益為上,不積極參與政治,更不願意承擔政治風險。
 
  因此,香港政治的出路是在「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基礎上逐步建立為香港大多數居民所認同的「共識政治」。這一條路,不是所謂「第三條路」或「中間道路」,而是以愛國愛港中堅力量為核心,盡量壯大愛國愛港陣營,既推動香港的中國公民認同新身份,又促進香港與內地經濟融合。為此,要求香港政治版圖重塑,也必定導致香港政治版圖改觀。
 
  缺乏國民教育是致命傷
 
  目前和今後一段日子,反對派陣營將繼續走在「自決」或「港獨」的歧路上,期間,還會發生非法佔領和小規模暴亂。但是,「蚍蜉撼樹」,終將喪失民心而失敗。「港獨」或「自決」失敗之日,即反對派離析之時。
 
  建制派包括愛國愛港中堅力量和若幹同「九七」前政治傳統聯繫頗深的政治團體、政治人物。後者將隨著「一國兩制」與時俱進或者主動退隱或者被動退出。
 
  思想理論準備是必須的。至今,對於如何推動香港特別行政區建設政制民主化,即使在愛國愛港中堅力量中也有一些人依然不甚了了,遑論與「九七」前政治傳統聯繫頗深的政治團體、政治人物。不解決這一問題,難以在今後歷屆立法會選舉中展示「高屋建瓴」的政治氣勢。
 

  缺乏國民教育是「致命傷」。國民教育以重視中國歷史為始點,必須打破對中國現代史的「禁忌」。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