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7

泡溫泉?去珠三角吧!香港高官眼中粵港澳大灣區是這樣的……

2017-04-24
来源:香港下午茶

  近年,“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越來越清晰:2016年3月,國家發布“十三五”規劃,其《港澳專章》提及“支持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提升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其中在提出“深化內地與港澳的合作”時,即首次表述“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今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明確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規模超過1.3萬億美元,僅次東京灣區的1.8萬億美元,但城市人口高達6672萬,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6520萬TEU,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5億人次,均較東京灣區及舊金山灣區高出不少。中央政府預期粵港澳大灣區極有潛力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灣區城市群,堪與東京灣區及舊金山灣區媲美。

 

  那么,作為區內最國際化的城市,香港一眾高官是怎樣看待粵港澳大灣區以及香港在大灣區地位的呢?

  梁振英:

  香港比大灣區其他城市更國際化

  4月21日,香港特首梁振英率領代表團展開粵港澳大灣區最后一日考察行程。總結行程時,梁振英說,大灣區城市為香港提供發展平臺,香港則具備大灣區所需要的優勢,只要配對得宜,互相合作,做好規劃,便可達到互利雙贏,也為香港年輕人提供更好的事業發展機會。

  梁振英表示,此行就大灣區規劃進行了有用的考察、訪問和交流,政府在未來兩至三星期會得出初步看法,5月底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交意見,然后展開咨詢,預計規劃將于9月底至10月初推出。 他表示,今次參觀的大灣區城市發展水平高、速度快,能讓香港繼續藉國家發展提高本身的經濟發展,改善港人生活水平。

  梁振英說,香港比大灣區任何一個城市更為國際化,在國際金融業、先進服務業、國際貿易和物流均具優勢,可協助大灣區發展。

  他指,接下來會重點研究如何通過規劃更便利香港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進入內地。策略發展委員會和經濟發展委員會將在兩三周后開會,探討香港如何與大灣區城市合作執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陳茂波:

  要多行大灣區 泡溫泉不用去日本

  陳茂波

  4月23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于電臺節目表示,早前有隨團到粵港澳大灣區的6個城市考察,發現近年珠三角西部城市交通發展迅速,方便本港企業及人才前往發展。他認為,香港與大灣區城市合作,要達到優勢互補,避免惡性競爭。

  他表示,做好香港與珠三角西邊的交通配套,不排除有更多港人選擇到肇慶及江門等地退休。他鼓勵港人多到珠三角走走,將來可選擇到恩平浸溫泉,而不用到日本。

  他又說,香港在國際化方面仍大幅領先大灣區城市,人脈制度等方面亦有一定優勢,未來需要大力推動金融服務業發展。

  對于有人憂慮與內地融合會損害香港制度,陳茂波回應,這樣的擔心是合理的,故香港需要時刻警醒保持法治等優勢,否則對招商引資會造成影響。他認為,兩地經濟融合是大勢所趨,惟在生活文化差異上未必不能夠克服。

  陳茂波表示,特區政府將向國家發改委提交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意見,內容會從“十三五”規劃內香港的定位出發,圍繞香港如何在這個城市群的發展中鞏固優勢。“港府將于5月前提交初步發展建議,相信年底會有規劃定案”。他說,“十三五”規劃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三大中心的地位;同時,也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全球離岸人民幣中心和財富管理中心。

  陳家強:

  香港要摒棄單打獨斗的心態

  陳家強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在4月23日及4月2日兩度以“粵港澳大灣區”為題撰寫網志,指出香港作為區內金融業最發達、與國際聯系最緊密的地方,可通過加強與內地金融合作,進一步拆墻松綁,促進金融服務及資金流動,大力推動大灣區創新及發展。

  陳家強稱,“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系統與美國舊金山灣區頗多類似。香港擁有一流的世界知名大學,滙聚人才和專才。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香港能提供各項配套,助灣區內企業“走出去”,接觸國際市場;澳門是國際旅游休閑中心,亦是國家與葡語系地區商貿合作的主要平臺;深圳在科研及產業創新方面發展速度驕人,是5500多間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包括騰訊、華為等)的所在地,可成為灣區內的科研基地,而廣東省的產業體系比較完備,制造業基礎雄厚,可成為大灣區的制造業中心。所以,只要充分發揮大灣區的發展潛力,并透過優勢互補,“粵港澳大灣區”以整個國家為腹地,可進一步發展為內地經濟發展的引擎。

  陳家強提到,以粵港關系而言,自改革開放以來,香港一直是廣東省制造業的主要投資者,也在引進外資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香港銀行也是不少珠三角地區企業的貸款來源,伴隨著不少來自亞洲各地、率先到內地投資的企業家成長,為中國贏得世界工廠的美譽。過往香港金融業所擔當的角色,主要是為企業“北上”投資設廠及生產提供融資渠道,亦為符合上市條件的企業進行集資。然而,隨著中國互聯網經濟急速發展,新興互聯網產業已成區內以至全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這個轉變也為金融服務機構帶來挑戰。而且,互聯網產業只是新經濟的一個部分,其他創新范疇如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Robotics)、生物及醫療科技等正不斷革新各行各業的生產和經營模式,這些產業與實物為本的傳統制造業根本上很不同,那金融業如何才能把握互聯網經濟所帶來的商機呢?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陳家強又說,過去10多年,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已從制造業重鎮發展成全國科研與創新產業最活躍的地區之一,被稱為“中國硅谷”,有著良好的創業氛圍。隨著明年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相繼通車,香港與整個大灣區距離都只是兩三小時以內的車程。正所謂近水樓臺,香港金融業以及投資者只消一程車的時間,便可親身到不同地方了解這些新興企業的經營情況。而香港資金與信息自由流通,是國內與國際創新投資者理想的基地。因此,香港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大灣區新經濟的金融中心。

  “要成功推動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首先要摒棄單打獨斗的心態。”陳家強稱,放眼將來,無論是創業或是發展業務,都不能單看香港市場。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經營模式并不受地域限制,而是靠建立和擴展規模去做大做強。香港是區中最國際化的城市,亦有知名的世界級大學,教職員及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當世界各地的菁英都來到香港發展的時候,香港自己當然不能錯過這樣難得的機會。只有放眼更大的市場,香港才能做到立足大灣區,服務全世界。

  睇多D

  張建宗:逾52萬香港人長住廣東省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23日表示,香港回歸祖國以來,內地和香港關系越見密切,兩地交流已從經貿和金融擴展至教育、文化、藝術、社會福利等范疇。

  張建宗發表網志稱,內地是香港最大、最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而香港也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發展海外市場和把外資“引進來”中國市場的示范窗口。自2003年簽訂《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個人游、粵港聯席會議、“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倡議、滬港通、深港通、以至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國家不斷推出惠港利民措施,大大推動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近20年來,兩地貿易增長迅速,香港與內地的貨物貿易額自1997至2016年由11161億港元增加至38603億港元,增長約2.5倍;而服務貿易額由1997年的2313億港元增加至2015年的5324億港元,增長約1.3倍。

  “兩地的人文交往也越來越頻密。”張建宗指,除了政治經濟以外,內地與香港在社會和民生事務上亦息息相關。現在,在廣東省長期居住、工作及升學等的香港人已超過52萬人。

  教育方面,張建宗說,現在在內地大學和研究院修讀課程的香港學生約15500人。在2012/13學年更開展內地部分高等院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計劃,為香港學生開拓升學和未來發展的機會。在2016/17學年,循此計劃獲內地高校錄取人數接近1400人。

  青年發展方面,張建宗指,過去三個學年,參與內地交流計劃的學生超過17萬人次。特區政府于2014年4月推出的青年內地實習和交流資助計劃,促進了香港青年人對內地就業市場及發展機會的認識。2012年至2017年,受惠人數由7900個增加至19200個。

  文化藝術方面,張建宗稱,特區政府自2012年7月至2017年3月,已在香港舉辦超過300場文化節目,包括戲曲、舞蹈及音樂等,以及超過十項大型展覽,內容涵蓋歷史、文化、藝術及科學,同時還資助本地藝術團體及藝術家前往內地交流。

  安老方面,特區政府在2013年10月推出“廣東計劃”,向選擇移居廣東的合資格香港長者每月發放高齡津貼。截至2016年12月底,廣東計劃有約15000名受惠人。特區政府還將于2018年推出福建計劃,每月向選擇移居福建的合資格香港長者同樣發放高齡津貼。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