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抗通脹惠民生多管齊下

2020-10-05 02:01
来源:香港商報

 金管局今日將公布發行iBond的具體安排。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在網誌中透露,將發行的政府通脹掛钩債券iBond,息率下限保證有2厘。政府發行iBond的原意是助市民對沖通脹風險,惟本港受黑暴及疫情的衝擊,經濟持續疲弱,通脹水平維持偏低,故對市民而言,在當前超低息的環境下,更偏重能夠收取有保障而回報又勝於銀行存款的投資功能。政府進行調整,作出比以往更高的最低息率保證,當中含有「明益」成分,相信會受到市民的歡迎。而政府利用金融市場發展服務經濟和社會,讓更多市民獲益是應有之義,當局誠應設計推出更多其他金融產品,多管齊下更好惠及民生,亦可推動本港債券巿場的進一步發展。

 政府自2011年起推出iBond,定息為1厘,而利息與通脹掛钩,可避免債券持有人的本金被不斷上升的物價蠶食,當時本港全年平均基本通脹率為5.3%,是近10年通脹率最高的1年。其後再發行了5批iBond,每批發行量均為100億元,不過隨着通脹率逐年回落,近年發行的iBond「包底」年息率趨於下限,2019年到期的其中一隻iBond,有次派息更只有1.02厘,因此到了2017年因通脹紓緩而暫停推行。

 今次再推iBond,抗通脹的功能已非主要,概因受暴疫雙重打擊,香港遇到了最凜冽寒冬,經濟增長已連續4季收縮,政府將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收縮6%至8%;8月的基本通脹率僅0.1%,恐怕還會出現通縮。陳茂波對此說明,假若通脹呈負數,iBond所設有的最低2厘回報保證,可確保投資不會因通縮而陷入零回報。在當前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資金避險需求增加,以及低息環境(現時銀行一年定期的年利率是0.5厘左右)持續的情況下,對普羅大眾尤其是靠「食息」生活的退休長者而言,iBond無疑是一種較理想的選擇,多多少少能夠幫補生活費用。

 即使未來通脹回升,屆時iBond的回報亦會跟隨向上。海外主要市場相繼大規模地推行的貨幣寬鬆政策,所帶來的通脹風險不可忽視;另外,按3年期的iBond來算,屆時相信已有新冠疫苗推出,疫情也可以受到控制,香港社會只要保持穩定,經濟有望走出谷底快速復蘇,本港通脹或會上升,iBond的設計剛好發揮了「兩頭兼顧」的優勢,市民購入iBond可說穩賺不賠。

 政府發行iBond,起到抗通脹及惠民生的雙重作用,而諸如iBond、銀色債券、公共年金等金融產品的推出,本意也是為了更好協助市民善用有限積蓄,明智選擇,賺取穩定回報又能保本。政府應觀察今次iBond認購反應,如果熱烈完全可以加碼,亦應研究豐富合適的新投資產品,力求將金融市場發展,更多面向地讓市民感受到、受惠到和參與到,更好地利民紓困,改善民生。而最重要的是香港要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善用香港與內地及國際的連通優勢,抓緊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增加本港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才是最有利幫助民生。(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责任编辑:靜文]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