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地市简讯

新鄭市努力打造臨空經濟強市

2015-07-13
来源:河南日報

  游客在黃帝故里景區游覽

  項目與生態建設齊頭并進

  位于新鄭龍王鄉的河南潤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草莓喜獲豐收

  本報記者 欒姍

  本報通訊員 梁國定 劉象乾

  核心提示

  黃帝故里、臨港之城。走進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新鄭市,投資600億元的華南城迎接八方商賈,中原食品產業園內名企薈萃,產城融合下的新型社區和諧相融,一個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現代田園城市芳容初現。

  近年來,新鄭市搶抓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和航空港實驗區建設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雙融入、雙承接”(融入鄭州都市區、融入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承接鄭州產業輻射)發展戰略,突出“三大主體”工作,加快推進“三化”協調發展示范區建設,綜合實力和基本競爭力持續攀升。

  數據見證成績:2014年,新鄭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68.5億元,比上年增長9.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0.1億元,比上年增長31.8%,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15672元和25028元,比上年增長12.8%和10.6%。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48位,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第59位,全國財政收入百強縣(市)排名44位。縣域經濟發展質量總體評價繼續蟬聯全省第一名。

  仰望星空,更需腳踏實地;轉型升級,更需強基固本。新常態下,新鄭市“雙融入、雙承接”戰略彰顯威力,與其在新型城鎮化、產業集聚發展等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新鄭市委書記王廣國說:“當前新鄭的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臨空經濟強市的目標催促著我們,以開放創新的思路,繼續深入實施‘雙融入、雙承接’戰略,努力促進‘三化’協調發展,為加快建設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和諧的臨空經濟強市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抓住機遇 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夏日里天氣格外炎熱。孟莊鎮潮河新城新型社區,李金亮正坐避蔭處,與一幫人吹著涼風,拉著家常。潮河新城新型社區建成后,村民入戶均得到13萬元補償,每戶分兩套以上住房,還買了小轎車。“社區邊上就是華南城,在這里上班月工資差不多4000元,這日子擱從前沒想過。”

  2014年4月,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國家發改委等上級部門的領導、專家齊聚新鄭探討新鄭新型城鎮化發展,認為“新鄭經驗”可以在全國推廣;同年10月,國務院公布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新鄭榜上有名。由此,新鄭市堅持以人為本,突出以城帶鄉,緊緊圍繞促進農民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著力推進“人的城鎮化”,走出了一條“產業為基、就業為本、民生優先、產城融合、城鄉統籌”的新型城鎮化之路,被譽為新型城鎮化的“新鄭樣本”。

  未來三年,既是新鄭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全面推進的三年,也是新三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的三年。新鄭市緊緊抓住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建設的機遇,積極探索、大膽實踐,用正確的理念、正確的方法,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以人為本、增進和諧。緊緊圍繞“人”的城鎮化這一核心,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產業集聚和人口集中作為城鎮化的基礎,遵循“以城鎮集聚產業的規模和提供的就業崗位決定農村勞動力和人口向城鎮轉移的規模和城鎮化進程”的思路,切實維護和保障農民“一個主體、四項權益”,加快農民變市民步伐。

  三個互動、實現持續。按照“產城互動、新城老城互動、一二三產業互動”的原則,產業和城市功能區按照1∶1帶動的要求,進行合理布局,用產業作為支撐,帶動人氣積聚,實現產業帶動地產—地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業現代化,地產支持工業—工業反哺農業“兩個良性循環”。

  文化傳承、留住鄉愁。加大鄉土文化保護,對古村落、古建筑、古城墻等實施保護開發。加強文化脈絡留存,編制拆遷村莊變遷史,在新型社區修建村史館和社區建設展覽室,實現歷史文化傳承,保留鄉村歷史記憶。

  改革創新、率先突破。圍繞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在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社會治理體系、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投融資機制、城市“多規融合”制度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創新,努力在爭取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方面實現突破。

  開放創新 構筑現代產業體系

  龍湖鎮,總投資約600億元的華南城建成后,可提供5萬個創業機會、20萬個就業機會和每年數十億元的稅收,“新鄭商貿”正由此流通全國各地;薛店鎮,占全國市場份額10%的方便食品、15%的棗制品、14%的醬油均產自中原食品工業園,“新鄭味道”正由此端上全國人民的餐桌。

  新常態下,新鄭市圍繞培育壯大“三主三輔”(構建以食品煙草、生物醫藥、商貿物流為主,以富士康配套產業、高端制造業和傳統制造業提升為輔)產業體系,把招大引強作為戰略重點,緊盯世界500強、國內100強和行業領軍型企業,再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稅收貢獻大、對區域經濟有支撐帶動作用的“三力型”項目,不斷夯實新型工業化發展后勁,促進工業持續平穩健康快速發展。

  近年來,新鄭市共新招引投資項目224個,累計到位資金329.4億元,產業平臺已經搭建,產業層次正在提升。總投資600億元的華南城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建設僅用了4個月時間,一期兩年內實現150萬平方米試營業,創造了新鄭速度,刷新了新鄭效率。華商匯、雪花啤酒、圣戈班、首創、IBM等一批主導產業項目先后入駐,產業發展規模凸顯、集聚明顯、后勁充足。目前,新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5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225家、超5億元企業47家、超10億元企業14家,直接帶動就業10萬人,吸引外來工8萬人。

  未來新鄭在新常態中謀求工業發展新突破,努力推動工業發展從“騰籠換鳥”向“脫胎換骨”轉變,由投入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要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抓好項目帶動,培育主導產業。項目建設是壯大主導產業的有力抓手,是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重點做好IBM智慧產業芯城、圣戈班綠色國際建材城等項目協調、推進工作,實現跟進項目早簽約、簽約項目早落地、落地項目早開工、開工項目早竣工、竣工項目早見效。

  提升發展平臺,推動產業集聚。平臺建設是工業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推動辛店循環經濟產業園轉型發展,抓好宏業紡織、第一紡織、神州鞋業等項目建設,支持趙家寨、王行莊煤礦轉型升級,積極承接市內化工、紡織等企業有序轉移,打造新型工業園區,逐步形成產業集聚區、專業園區、農民特色創業園互為補充、聯動發展的園區發展格局,引領產業升級。

  實施品牌戰略,促進產業升級。品牌戰略是打造工業精品,繁榮工業經濟的必由之路。積極做好潤弘制藥、正龍食品等擬上市企業輔導培育,力爭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同時,要積極推進工業企業與華南城電子商務平臺融合發展,推動工業產品“上網上線”,提高產品知名度,提升品牌影響力。

  推進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動力。科技創新是工業經濟實現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突破口。加快推動以孵化器、加速器和科技產業園“兩器一園”為重點的創新創業綜合體建設,支持棗科院院士工作站、中原工學院企業孵化器等一批服務平臺建設,力爭在2016年建成創新創業綜合體兩個。

  民生優先 筑牢城鄉發展基礎

  走進位于薛店鎮的中國國際紅棗綜合產業園,園內的古棗樹一片生機,道路建設,智能大棚、休閑木屋的搭建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雖然還在建設中,但已經竊斑知豹初顯園區的宏大與前瞻。

  新鄭市將紅棗這么一個小小的農副產品,開發成一個聞名全國的休閑、保健類食品產業鏈,得益于當地加快推進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規模化經營,對農業現代化的強力支持。目前,原生態紅棗種植區和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已入駐10多家現代農業龍頭企業,全市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數達68家,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60億元。由此,從“種地農民”到“產業工人”,新鄭市走出了一條農民就近就地轉移的城鎮化之路。

  接下來,如何讓農民真正融入城市,實現農民向市民轉變,為農業現代化夯實基礎,是建設臨空經濟強市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新鄭市以新型城鎮化“六個切入點”為抓手,實施“六大工程”作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載體和抓手,著力解決群眾就業、創業、生活、社保等方面問題,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提升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程將農村勞動力全部納入技能培訓和就業幫扶范圍,按照“一個社區一家企業,一個家庭兩人就業”的要求,針對不同年齡就業人群的特點,扎實做好就業安置工作。對30歲以下就業人群,重點推出“專業培訓+就業指導+創業貸款+政策扶持”的一條龍服務體系,提升創業就業技能;對30~45歲人員,以推薦就近就業為主,增加就業覆蓋面;對45~60歲人員依托公益性崗位和第三產業發展,實現充分就業。

  去年以來,已開展各類培訓16期7693人次,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7028人;召開專場招聘會8期,提供就業崗位12473個,實現就業3256人。

  農民合作創業工程將有創業能力和意愿的村民組織起來合作創業、抱團發展,建立健全市、鄉、村三級農民協會體系,形成集團優勢和品牌效應。目前,已建立市新型農民協會總會、13個鄉鎮分會、25個村級農民協會和10個企業協會,開展培訓1.8萬多人次,實現農民增收400余萬元。

  “百千萬”文化惠民工程以“百支隊伍、千名骨干、萬家歡樂”實現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升級。活動開展以來,共組織12期文藝集中培訓,培訓文藝骨干和文化志愿者5000多人,扶持、組建各類群眾文藝團隊1000余支。

  現代農業示范工程針對土地流轉后農業如何發展問題,以現代都市型農業示范區建設為載體,實現農業綜合效益最大化。目前,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已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4萬畝,入駐河南高發公司、日新公司、大地果公司、好想你公司等1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已完成投資5.8億元,流轉土地2.3萬余畝。

  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工程針對失地農民生產生活成本增加、權益迫切需要保護的問題,使其擁有“雙重身份、雙重保障”,實現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目前,新鄭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6.5萬,60周歲以上居民參保率繼續保持100%,為全市8.8萬名60歲以上城鄉居民發放養老金8500萬元。

  行政效能提升工程整合部門審批事項,實施“五單一網”,打造全國縣域領先的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目前,新區行政服務中心主體已完工,預計在今年國慶節時投入使用。

  回顧近年來新鄭市的發展歷程,全市上下搶抓機遇,勇于創新,主動作為,率先突破,干成了一系列具有奠基性、戰略性、標志性的大事要事,開創了大刀闊斧、勢如破竹、全面突破的嶄新發展局面。從綜合實力到基本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充分證明了“雙融入、雙承接”戰略目標的合理性;從全省城鄉一體化試點到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充分證明了“產業為基、就業為本、民生優先、產城融合、城鄉統籌”新型城鎮化之路的科學性;從“兩個轉變”到“三主三輔”,充分證明了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撐性;從“六個一體化”到“六大工程”,充分證明了民生優先的基礎性。可以說,新鄭市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定位越來越明確,路子越走越堅實,信心越來越堅定。

  站在新起點上,新鄭市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謀求新作為,力爭在更高層次上邁出新步伐、實現新突破,努力開創臨空經濟強市建設新局面。

  (本版圖片由劉栓陽攝影)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