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本地新闻

2015全球商报经济论坛圆满落幕

2015-09-11
来源:

2015全球商报经济论坛贵阳论剑 创新发展贵在行动

备受瞩目的2015全球商报经济论坛昨于贵州省会贵阳举行。本届论坛主题是「科技强梦创新引领未来--自主技术变革与区域经济发展」。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学商各界翘楚及传媒精英,围绕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科技驱动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为当下中国经济寻找现实药方,为后起之秀贵州打造创新经济出谋献策。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广智对论坛嘉宾表示热烈欢迎,盛赞全球商报联盟开创跨国家、跨地区媒体合作之先河。全球商报联盟主席,香港商报社长、经济导报社长陈寅表示,全球商报联盟携手贵州共同举办2015全球商报经济论坛,这是贵州魅力感召之所在,也是全球商报联盟之荣幸,论坛当为国家繁荣与社会发展,为中国与世界和谐进步贡献积极力量。

建言献策 为贵州创新突围

昨午,由全球商报联盟、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主办,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贵州省商务厅、贵阳市人民政府、香港商报社、香港经济导报社承办,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商报社、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协办的「2015全球商报经济论坛」在贵阳市国际生态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届论坛主题「科技强梦创新引领未来--自主技术变革与区域经济发展」。来自海内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工商领袖、学界精英,及28家传媒高层齐聚贵阳,围绕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力量尤其是自主创新技术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思想交锋和观点交流,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贵州省的创新突围建言献策。贵州省委常委、贵州省委宣传部长张广智,全球商报联盟主席、香港商报社长、经济导报社长陈寅,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宫喜祥分别于论坛致辞,对各路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

坐而论道 论坛精采纷呈

论坛开始前,张广智亲切会见陈寅,以及前来参加论坛的嘉宾,有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吉林省原省长洪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江绍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保育钧等,宾主双方进行了短暂而热烈的互动交流。贵州省委宣传部外宣办专职副主任哈斯挺参加会见。

张广智表示,贵州是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也是发展潜力较大的地方,希望在座各位给予舆论支持与物质支持,为贵州多出谋划策,帮助贵州发展得更好一些。陈寅表示,贵州新气象新进步新发展令人欣慰和刮目相看;贵州正在积极积蓄、储备更大能量,未来3到5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来做,一定会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绩。

接下来,7位重量级嘉宾发表主旨演讲,成为论坛的精采环节(演讲内容另发)。

起立疾行 「贵在行动」

主旨演讲结束后,论坛进入对时下热点更有针对性的「一带一路 贵在行动」圆桌对话环节。在叶辛主持下,围绕「贵州区域经济竞争与协同优势」话题,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建国、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陈朝伦、贵州省六盘水市副市长范三川、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县长杨德振进行了精采的互动对话。

另外,全球商报联盟还为贵州民企举行了授牌仪式。陈寅、宫喜祥及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谢强为民企代表颁发「全球商报联盟推介示范企业」牌匾。

论坛最后一个环节,是在陈寅及贵阳市观山湖区长唐矛见证下,全球商报联盟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介岭与贵阳市观山湖区常务副区长邱斌签署全球商报联盟数据中心落户贵州战略合作协议,由此论坛宣告圆满结束。

张广智:让创新成果成发展新引擎

【香港商报网讯】昨日,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广智于论坛致辞时介绍,近年来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了经济总量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列的成绩。当前,贵州正在以「守底线,奔小康」为总体思路,努力实现全省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新跨越。

让创新成果成发展新引擎

张广智坦言,由于以前贵州交通相对闭塞,「地无三尺平」是很多朋友对于贵州的印象,但现时贵州已发生历史性变化。今年,贵州已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市有机场。

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贵州高速铁路更已连接广州、上海、北京等中心城市,并且建设速度还在加快。另外,年内还将陆续连接重庆、昆明等重要城市。贵州交通闭塞历史已彻底结束。

张广智对全球商报联盟开创跨地区媒体合作先河表示充分肯定。他表示,全球商报联盟成立以来,秉承共建平台、共享资源、互动互信、跨地区媒体合作,以跨界谘询为财富,与时代共繁荣,开创了海内外跨国家、跨地区媒体合作的先河。他指,在这个关键时期,让创新成果变成产业活动,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创新带动需求扩大,才能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他对与会嘉宾围绕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力量尤其是重大自主创新技术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思想交流和观念交锋,为百家之治商应对之策、搭合作之桥充满了期待。

陈寅:促进中外交流 推动贵州发展

「琼瑶览良讯,结根在贵州」。昨日论坛上,全球商报联盟主席、香港商报社长、经济导报社长陈寅以这首唐诗作为开篇语,欢迎前来参加2015全球商报经济论坛的各路嘉宾。他指,中国经济现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制造业「去产能化」、房地产「去泡沫化」、金融体系「去杠杆化」、环境保护「去污染化」等诸多重大考验,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促进创新成果孵化为产业引擎,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持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这是国家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今年论坛选题「科技强梦创新引领未来」的意义所在。

陈寅表示,贵州省近年来通过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及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久前考察贵州时,肯定了贵州在实施「大数据」战略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

把脉经济热点 展开头脑激荡

陈寅介绍,由全球商报联盟发起、在全球拥有广泛影响的「全球商报经济论坛」已连续举办五届,今年是第六届。论坛宗旨是:集聚全球政治、工商、学术精英的智慧,对当前中国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研讨,为国家繁荣、社会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和谐进步贡献积极力量。

陈寅介绍,全球商报联盟组织的经济论坛素以观点犀利,开放互动,特色鲜明着称,引导了舆论关注重点,有力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学术研讨与政策制订的有机结合。论坛的主讲嘉宾均为业界翘楚,他们将把脉当前经济热点,解析投资机遇,展开头脑激荡。

「坐而论道,起立疾行」。陈寅表示,通过举办全球商报经济论坛以及随后展开的一系列考察活动,借助全球商报联盟的报纸、网络,以及其它媒体的广泛报道,海内外不仅会对中国经济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必将对贵州的资源优势、营商环境和投资政策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有望带动贵州对外开放水平,促进贵州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实现较快发展。

洪虎: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跨越式发展

【编者按】昨日,7位重量级嘉宾的主旨演讲,成为2015全球商报经济论坛的精采环节。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吉林省原省长洪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独立金融谘询顾问兼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研究员韦杰夫,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江绍高,香港城市大学航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建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小敏,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保育钧作了精采发言,其独到的见解、敏锐的洞察、智慧的分享,赢得了在场听众不断的掌声。今将一众嘉宾主旨演讲撮要刊发,详见A2、A4版。

【香港商报网讯】昨日举行的全球商报经济论坛上,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吉林省原省长洪虎在主旨发言中表示,论坛选择在贵州召开恰逢其时,贵州经济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前列,实现「十二五」规划翻番目标,科技贡献率超过44%,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现在,贵州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进入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具有后发优势,可以走一条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增强向新产业转型意识

洪虎详细阐释了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即通过制度创新创造好的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外在的动力。通过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内在的推动力。只有解决好这两个推动力的问题,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他指出,要充分利用资源流动特点,在遵守市场规则前提下,实行「走捷径、抄近道」的方式,实现科学技术发展阶段的跨越。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必拘泥于原有的产业格局,而是根据市场预期的变化,及时调整产业方向,及时发展高层次性的新兴产业。

他认为,对于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不能做绝对的理解,局部的转移、非均衡的转移,比较容易实现向临近地区的转移。后发展地区承接的产业应视当地的环境而有所选择,而人们常说的产业转型不是理解为原有的产业转型,而是要增强向新产业转型的意识。

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

洪虎表示,要实现改革开放进程的跨越,必须具备良好的体制条件,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后发展地区与先发展地区的差距往往体现在市场化程度上,也是改革相对滞后。如果只是跟着沿海先发展地区后面亦步亦趋地推进改革,就很难实现赶超。后发展地区可以直接吸收先进地区的经验,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以更快速度集聚各种资源,激发经济的活力,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途径来解决。

他说,一般经济发展都需要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但在现代市场解决条件下,资本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流动,使一个地区在发展经济时,不必只限于本地区的原始积累,而要更加广泛的利用域外资金。对贵州来说,就是更加充分利用国家的特殊扶持政策,更加积极的发挥各种实验区、示范区的作用,大胆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取得先行先试的效果。

广泛吸纳海内外人才

洪虎还谈到,跨越式发展需要靠高素质的人才来实现,高素质的人才主要由本地区提供,但不能只靠本地区发展,对事业发展的成败和兴衰起关键作用的人才有一些要从区域外引进。他呼吁要广泛吸引人才,特别是海内外的高科技管理人才。要改革用人制度,大胆起用现代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新人。要千方百计创造各种条件,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

石小敏纵论创新转型前提与前景

【香港商报网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发表主旨演讲时,以深圳经济发展状况为例,对比贵阳这几年的发展模式,分析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难题和困境。他指出,在全国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深圳经济发展状况相对压力小很多,比较超然物外。过去六七年,深圳以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已成功转型为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模式,因此,深圳的日子现在非常好过。而对于贵州现今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状况,石小敏认为,贵州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基石。

中国经济转型困难重重

石小敏分析指,当前中国经济向创新型和消费主导型转变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非常大,从各地转型均可证明此点。

他指出,从传统的模式脱身出来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尤其是2014和2015年,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发生巨大变化,使得中国经济走势问题成了一个热点话题。中国高层也表达出了对中国经济下行的忧虑,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调整会有一个若干年的困难时期。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来看,「胡温时代」的发展模式是不协调、不均衡、不可持续的。过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的投资过高,消费率偏低,靠投资拉开经济增长注定不可持续,现已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局。「末端部分是房地产开发,这一块从去年以后出现越来越无力、疲弱的势头。中间这一段所谓各种政府投资平台,主要搞土地储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而真正的主角是地方融资平台,规划项目、审批、要素配置,特别是土地和资金的配置是他们来做的。」他说。

债务问题制约经济发展

石小敏指,过高过快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带来的明显后果是债务问题。中国的债务是硬债务,各种估计不一样。国内国外相对比较认可、一致的大数是150万亿左右,大约相当于GDP的240%到250%的水准。这一块融资额里面有一块是高利贷,各种各样的高利贷加起来估计至少也得三四万亿,高利贷的存在是中国和市场经济国家非常不同的特点。大约在2012年之后,高利贷的迅猛增长和迅速扩大,发展模式出现的疲软,从房地产和土地转让的视角来讲,发达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利率是下降的。而中国的利率反而是上升的,就是因为中国的借钱这一块政府和国有企业比重太大。

「特别是认为政府手里有很多资产,资产可以覆盖债务。手中有很多土地,他们可以借高利贷。所以我们2012年以后变成了整个金融系统通过理财来为需求者,特别是融资平台,房地产商安排高利贷。这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很罕见的。」石小敏说,特别是2013年社会融资量超过了正常的贷款,而高利贷和正常贷款不一样,正常贷款对国有部门和政府部门可以还本不还期,高利贷必须是按规定的期限连本带息一块还,迅速加大了压力。此前虽已认识到这个模式不可持续,但是无力调整,它已经形成一种惯性,经济转型一定程度上是没有太大的力量,这个过程在2014年才开始,紧接着国务院出了43号文,不允许地县两级融资平台继续借高利贷,明确的举措跟以往的模式改变,加之2014年中国房地产出现颓势和资本市场融资的枯干使得问题进一步恶化。

搞活资本市场 化解债务危机

「中央领导人对互联网经济的一些肯定、对自贸区的一些讨论和对一路一带的一些阐述,有不少热点,这些热点被描绘成了改革牛,恰恰这个时候股市开始从一个交易很疲软的状态下开始热起来,交易量从每日的三四千亿开始向一万亿、两万亿的增长,最后导致股灾问题发生。」石小敏说,中国在很多地方有所退步,但也有很多的垄断,中国政府决策的部分太多,政府的投资太多,且政府恰恰不是以利润为目标,而往往是政绩。投资有那么多收不回成本的项目,中间还有那么多的腐败。

「过去中国三十几年的发展风风雨雨,现在回想起来,我感觉每一次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实际上我们都靠新的带有冲击力的改革开放释放了新的发展空间。所以,经济能够变好,转型成功,要按照三中全会中所决定的市场决定配置资源体系能起作用,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建一个法治国家,对已有的弊端进行新的改革后,中国经济还是有希望的。」石小敏说。

刘建华:打造创新经济强国

【香港商报网讯】香港城市大学航贸金融中心主任刘建华昨在全球商报经济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打造创新经济强国已是中国进行经济转型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之一,主要可从三方面下手,即要素、机制和策略的有机结合。这涉及到专利保护和法律体系问题,创投融资效益问题,人才培养机制问题。

创新与创造为基石

刘建华指,打造创新经济强国是中国进行经济转型的不可或缺的步骤,可从要素、机制和策略的有机结合方面下手。首先,要素包含的重要内容是创造、发展和技术,这三者一定要有严格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来保证,否则创新就没有基础,价值也是空谈。其次,涉及到创投融资效益问题和人才的培养机制,因此,若想真有很重要的创新,就要有个长远的计划,不能急于求成。

他指,创新以创造为基石基本上已得到外界很大的共识。但在实际中,创造和创新是存在区别的,创造更多讲的是发明具体的技术和一些器件,而创新把创造发明的东西和新的思想转换成有价值、有市场的一些产业。比如说,现在苹果智能手机是一系列的创造具体的技术,包括移动通讯创造的具体技术集成起来变成市场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市场效应的创新。创新是创造的集成,所以所说的创新是要以创造为集成的。

刘建华进一步指,发明创造要涉及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据年初媒体报道,中国专利数量在全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但从专利所产生的价值来说,世界排名是倒数后几位的,所以以后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无财」科学家与「精创」企业家

刘建华指,创新要依靠创造,把两者结合起来,其中之一的模式是由企业家、投资金融家合在一起搞创业。这个可从以色列成功的案例来汲取营养,以色列用科技兴创的思路,由国家出钱培养一批非常优秀、先进无财的科学家,发明一些新的东西,找到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另用一部分培养一大帮指导金融,同时又是企业家的人才,把发明创造的东西转化成市场上的价值进行市场转化产业化,这是两个体系,两种不同的土壤。

他认为,创新和科研需要十分不同的土壤和条件,并不同的人才培养体

[责任编辑:黑龙江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