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市州简讯

長沙差別化購房新規出台後 首個符合剛需定位的樓盤公開認籌

2018-03-30
来源:華聲在線

    

  3月29日,購房者為了參與認籌春和景園,排起了上百米長隊。圖/牛蕊

  3月29日,差別化購房新規出台後第二天,長沙一樓盤春和景園啟動認籌,一大早市民就在營銷中心外排起長隊。

  目前,長沙房地產市場供需出現了明顯的分化,一方面地價高、品質提升等原因,高價盤不斷湧現;另一方面大量剛需購房群體為了一套價格適中的房子“擠破腦殼”,付出時間精力排長隊認籌。

  業內人士指出,對有置業需求的市民來說,既要看到政策帶來的利好,也需理性做出置業策略。

  瀟湘晨報記者劉李 長沙報道

  3月27日,長沙市住建委發布通知,即日起實施差別化購房措施,對長沙市限購區域內“限房價、競地價”的商品住房項目(不含定向限價房)和新建商品住房項目中144平方米(含)以下戶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將優先滿足首套剛需購房群體。

  差別化購房新規出台後的第二天(3月28日),首個符合剛需定位的樓盤發布了認籌公示——春和景園(此前名為五礦沁園金城),這個位於開福區福元西路與車站北路交會處東南角的樓盤將共計推出5棟銷售房源,該樓盤均價8600元/㎡左右。3月29日,在該項目營銷中心附近,購房者為了參與認籌,排起了上百米長隊。

  現場排起百米長龍,一天近700人認籌

  3月29日上午9點,春和景園啟動認籌。一位參與認籌的購房者對瀟湘晨報記者表示,早上6點多就有人來排隊了。

  從營銷中心門口至營銷中心外圍,購房者排起了長龍,以走路時間來測算,從排隊隊伍最後走到到營銷中心門口,需要走2分鍾。目擊者稱,有些購房者甚至帶了凳子過來,有些人站久了便蹲下來休息。

  該樓盤營銷負責人29日晚對瀟湘晨報記者表示,29日參與認籌的近700人。他還表示,“這次搖號是注定了。”項目會嚴格按照新政規定來開盤。3月29日、3月30日、3月31日為剛需客戶認籌時間,非剛需客戶認籌時間為4月2日、4月3日、4月4日。

  市場剛需房源603套,均價8500元/㎡

  據了解,3月28日,該樓盤拿到了18#、19#、21#、22#、23#棟共計五棟樓的預售許可證。這次共推出房源784套,其中603套為滿足剛需的房源,房屋面積低於144平米,均價8500元/㎡左右;另有181套房源面積為146平米,所推房源均價8600元/㎡左右,全以毛坯形式銷售。

  該樓盤發布的認籌公示稱,根據《長沙市限購區域內新建商品住房銷售搖號具體操作程序》要求及3月27日出台的《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於實施差別化購房措施的通知》,於2018年3月29日、3月30日、3月31日進行3天公開認籌。認籌對象為符合新規的首套剛需購房客戶。開盤時間為4月1日。

  分析新規實施效果尚待檢驗

  長沙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優先滿足首套剛需群體購房新規並未出台相關執行細則,長沙市此次實施差別化購房調控的效果,仍有待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有不願具名的開發商直言,新規本身還存在某種程度上的漏洞。政策規定項目開盤前積累的首套剛需購房群體數量,少於或等於可售房源數,就可不搖號按登記順序銷售。首先,這個登記順序怎么界定?一個樓盤,前期開盤積累客戶幾個月、上半年的,怎么樣算登記?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在2018年的長沙市場,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普通剛需樓盤可售房源已明顯下降,供給不多。並且市場一、二手房價格倒掛,開發商捂盤惜售心理加劇,某些樓盤采取諸如推遲開發、推遲拿證、推遲銷售的戰術在延緩開盤。

  延伸新聞

  梅溪湖一洋房樓盤最高單價超過28000元/㎡

  本報長沙訊 日前,梅溪湖片區的長房梅溪香山流出了一份該項目今年2月份的一房一價表。該表顯示:長房梅溪香山項目洋房總均價已達到21360元/㎡。其中,有一戶的最高單價達到28436.41/㎡,為該項目11棟401房,面積約226平米。

  事實上,2017年5月,長房梅溪香山在長沙各房產網站的推廣信息就顯示:“在售1棟、2棟、3棟、5棟、7棟141~142㎡、212平房源,均價14500~17000元/㎡。另外在售8-6#231㎡、262㎡別墅,中間戶均價24000元/平米,邊戶28000元/平米。”

  市場人士表示,一般而言,洋房價格是高層住宅價格的1.5倍左右。對比之下,梅溪湖片區的雲頂梅溪湖、正榮府、金茂灣、淺水灣1.2萬元/㎡左右的價格,就表現出顯著競爭力。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在目前長沙市場供不應求的大環境下,心理價位的突破對市場起到了一種暗示作用,無疑也將推動購房者的盲目紮堆入市,剛需人群雖可以優先“上車”,但“車票”越來越貴,買房門檻也越來越高。

  3月下旬以來,長沙一些樓盤頻現開盤即售罄,市場表現有些“亢奮”。有業內專家表示,對有置業需求的市民來說,既要看到政策帶來的利好,但也無需盲目紮堆入市,需要理性評估購房能力,恰到好處地做出置業策略。“對主管部門來說,需要提防各類政策效應下的無序漲價行為,對於部分隨意漲價的做法需要加強監管、及時打擊,維護更多購房者的利益。”

  本報記者劉李

[责任编辑:蒋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