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天地至理:善惡有報,福禍相倚

天地至理:善惡有報,福禍相倚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1-09-06 00:25:45 來源:香港商報網

 《列子》又名《沖虛至德真經》,和《老子》、《莊子》並列為道家早期三大經典,成書於孔子身後百年間。

 《列子·說符篇》中有則故事:宋國有個樂善好施,好行仁義的人,三代人都不懈怠。有一天,家中的黑牛無緣無故地生下了白牛犢,他父親讓兒子去詢問孔子。孔子說:「這是好的預兆,可以用牠來祭祀天帝。」

 過了一年,他父親的眼睛無緣無故地瞎了,家中的黑牛又生下了白牛犢,他父親又叫兒子去詢問孔子。兒子說:「上次詢問後你的眼睛就瞎了,為什麼還要再去詢問呢?」父親說:「聖人的話往往先相反後脗合,這事還沒有最後結果,姑且再問問他。」

 兒子又去詢問孔子。孔子說:「這是好的預兆。」又叫他祭祀天帝。兒子回家告訴了父親,父親說:「按孔子的話去做。」過了一年,兒子的眼睛也無緣無故地瞎了。

 後來楚國攻打宋國,包圍了宋國的都城,青壯年都上城作戰,死亡的人有一大半。而父子倆因為眼瞎都逃避了作戰,存活了下來。等到楚國的兵退了,宋國解圍之後,這父子兩人的眼睛又看見了。

 禍福相倚,是這則故事要表達的思想主題。《道德經》第五十八章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禍與福的關係互相依存,互為依託,相因而生。在一定條件下,禍與福可以互相轉化。福可以轉化為禍,禍也可變化成福。

 北宋靈源惟清禪師對程伊川先生說:禍能轉而生福,福也能轉變為禍。禍之所以能生福,緣由一個人處在災難危險之時,急切地想要平安渡過,便會千方百計地尋求解脫的方法,因此能夠心存敬畏,凡事謹小慎微,福德便在其中慢慢產生。福之所以會轉禍,緣由在於一個人處於安逸舒適的環境中,奢華放縱,為所欲為,恣肆任性,驕橫怠慢,尤其做人做事輕浮傲慢,囂張跋扈,所以禍根也在其中慢慢產生。

 聖人雲,多難成其志,無難喪其身。得乃喪之端,喪乃得之理。所以,人在福中要知福惜福,不能貪得無厭,驕縱損福。要懂得居安思危,行善積德,培植福德,這樣福報才能長久保持,福澤綿延。

 南懷瑾先生在《易經雜說》中說: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正反兩個力量:有生,有克。生克是陰陽方面的說法,在學術思想上,則為禍福相倚,正與反,是與非,成與敗,利與害,善與惡,一切都是相對的,互相生克。

 禍與福是互為因果的。一個人正在得意時,就要知道得意正是失意的開始;而失意,卻正是得意的起端。

 常聽人說某人有福,但福為「禍之所伏」,看來有福時,可能禍就快要來了。我們中國有句諺語,「人怕出名豬怕肥」,豬肥了算是有福,可快要被殺了。人發財以後出了名,大家都知道,同時麻煩也就來了。一個人官大、名大、錢大,只要三者有其一,也就麻煩大,痛苦多了。

 所以「塞翁失馬,焉卻非福」,禍害到了極點,福便來了;福到了極點,跟着便是禍了。這兩件事是互為因果,循環交替而來的。

 《秦本紀》記載了一則故事,秦繆公外出,走丟了良馬,等他找到時,發現歧山之南的三百多個人正要吃他的馬。秦繆公沒有懲罰他們,還送給他們美酒。後來,秦國與晉國之間發生戰爭,歧山之南吃馬肉的三百多人此時也請求跟隨參戰,秦繆公被晉軍包圍,這些人奮勇爭先,衝向晉軍,「皆推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使秦繆公不僅反敗為勝,還活捉了晉君。

 明朝洪應明《菜根譚》中說:「老來疾病,都是壯時招的;衰後罪孽,都是盛時造的。」盛極而衰,否極泰來。福禍吉凶,相互轉化,無一不是「善惡有報,因果循環」的結果。

 人之善惡、因果,決定了福禍轉化的方向。南朝周興嗣《千字文》云:「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太上感應篇》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善為福之因,禍為惡之果。心智聰慧的人,能從安逸中覺察到風險,從而慎獨修身,樂善好施,多積福報,廣結善緣;內心善良的人,能從危險中感受到光明,從而更加積德行善,惜福納福,勤行善事,轉禍為福,享受美好人生。

 弘揚關帝文化 彭允好

責任編輯:朱劍明 天地至理:善惡有報,福禍相倚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