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丨中國著名作家走進廣州市黃埔區 古韻新聲:黃埔「古遺存」煥發新活力

有片丨中國著名作家走進廣州市黃埔區 古韻新聲:黃埔「古遺存」煥發新活力

責任編輯:高心雲 2022-08-17 11:11:3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浴日亭、南海神廟、玉喦書院、蓮塘村、大榕樹、深井文塔、安來古井、進仕巷、羅氏宗祠、水聲下橋、幸福里……廣州市黃埔區不僅是廣州市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引擎、改革開放主陣地,同樣擁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8月11日-15日,中國著名作家展開在廣州市黃埔區的採風行程,深入黃埔區的城市和鄉村,感受這裏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採風團成員、中國改革文學作家的代表、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榮譽稱號的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蔣子龍感嘆:「這裏的鄉野里有現代城市的元素,在現代城市裏享受鄉野的自然風光,特別好」。

    文化是根  讓我們走得更遠

    享「灣區明珠」美譽的黃埔區,不愧是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最閃亮的明珠。2021年該區地區生產總值(GDP)達4158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達8771億元,坐擁廣州「工業一哥」頭銜。而在這耀眼的經濟成績單背後,還蘊藏嶺南地區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蘊。

微信图片_20220817111810.jpg

深井村的深井文塔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是一座三層樓閣式磚木結構的古塔。

    歷經數千年歷史積澱,黃埔風物燦若星河:除了古碼頭,還有始建於南宋端宗景炎年間的蓮塘村;800多年歷史的玉喦書院;清代傳統客家古建築三捷何公祠;橫沙書香街260多米的彎曲小道上分布着53家百年私塾祠堂,崇文重教的「鹿洞遺風」傳承至今,文脈厚重書香芬芳。目前,黃埔區有701處十類古遺存,包括:古樹、古村、古屋、古廟、古巷、古道、古塔、古井、古橋、古碼頭等,簡稱:「十古」。

    為了使更多的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今年以來,圍繞「十古」保護,黃埔區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基層治理探索「新招」迭出。今年2月,黃埔區率先在全市出台區級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實施意見和聯動工作機制方案,形成全區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一張網。今年4月發布《黃埔區村史》叢書,17個街鎮346條自然村已全部完成村史編修、全市首創「屋長+保護責任人」制度、全區古樹建立一樹一檔「一張圖」、推出廣東省首名文化遺產檢察官、組建從區到村的「講古人」隊伍……

    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陸春祥對黃埔區的「十古」文化保護工程給予高度評價,他說:「這次走訪了很多古村落,感受到黃埔歷史文化積澱的深厚,黃埔無論在文化保護思路的梳理方面,還是保護取得的成效,都非常好」。黃埔區將文化傳承和活化利用作為發展的動力,文化保護投入力度很大。在他看來:「文化是我們的根,只有文化才能使我們走得更遠」。

    賦予古建築「活化」新魅力

    位於廣州市黃埔區蘿崗街蘿峰山麓的玉喦書院,是廣州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書院之一,歷經800餘年烽火,傳承着廣州文脈。據了解,玉喦書院不僅是蘿崗鍾氏歷代承傳家學之地,還是宋代嶺南主流學派「菊坡學派」的發祥地之一,對整個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產生過深遠影響。

    青磚石,硬山頂,龍船脊,雕花簷。離玉喦書院不遠的鍾氏大宗祠建築群,是一組明代建築群,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作家們走進古色古香的鍾氏大宗祠,這裏一磚一瓦都沉澱着厚重的歷史,見證了當地鍾氏家族的歷史變遷。著名文史學者、散文家,《海內與海外》主編朱小平認為,宗祠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地標,黃埔區有許多保護很好的宗祠,提升了這裏文化地標的高度。

    據悉,今年以來,黃埔區進一步加強了對歷史文化建築的保護,深入推動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持續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力度。在黃埔區「融德里」、「幸福里」,作家們置身其中,細緻觀察着黃埔歷史文脈活化的時代脈搏。

微信图片_20220817111952_副本.jpg

「幸福里」位於黃埔區文沖街道,26處古建築鱗次櫛比,古為今用、重塑古韻。

    橫臥於碧水之上的鵲橋、綠樹掩映下的粵劇大戲台、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牆……作家們走進經過改造的「融德里」,紛紛被這裏鄉村之美所震撼。這裏嶺南古建築群原汁原味,古意十足,鑊耳牆、人字坡、博古脊等古建築元素尤其顯眼。

    作為黃埔區體量最大的舊改項目「沙步舊改」的一個重點項目,「融德里」秉持「修舊如舊」的原則,整個改造過程中,所有文物、古樹都是原址保存、原封不動。據介紹,該項目包含原村落保留的諸多宗祠建築及新建仿古建築群,其中保留文物及風貌建築近2000平方米。舊村經過改造之後,已煥然一新,千年沙步村有了一張歷史文化新名片。

    在黃埔區的文沖街道 「幸福里」,作家們找到了黃埔區賦予古建築「活化」的密碼。「幸福里」依托文沖陸氏大宗祠等26處古建築建設,古為今用、重塑古韻。陸氏大宗祠化身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廣東省廣繡傳承人陸枊卿在這裏開辦了廣繡傳承基地,延續了黃埔區廣繡的傳承文脈。在這裏,文沖村800多年的歷史,呈現給作家們不只是文字的記錄,而是讓他們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彰顯黃埔區對古建築「活化」的新魅力。

微信图片_20220817112458_副本.jpg


文沖「幸福里」的舞獅表演,彰顯傳統文化魅力。

    「見人見物見生活」是黃埔區文化傳承給作家們的直觀感受。中國作協原主席團委員,江西省文聯原主席兼作協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陳世旭說:「歷史是出發點,現在保護這些歷史文化符號,就是要讓我們知道我們從哪出發,這是最重要。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以新的建設賦予它新的生命,在融德里和幸福里,我看到的正是我希望看到的,這是自己這次到黃埔最高興的事情。」

    中新廣州知識城「產業興農」魅力足

    中新廣州知識城,作為中國與新加坡國家級雙邊合作項目,以知識經濟為創新模式,以打造成為一座經濟、人文與生態高度和諧及可持續發展的宜居之城為目標,正加速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中新廣州知識城的發展,給陸春祥深刻印記,「這次深入了解黃埔,感覺到這是一片勃動着發展因子的土地,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景象,特別是中新廣州知識城生長速度令人震憾。

    在知識城加速「生長」的同時,還以「產業興農」推進鄉村振興,一幅農民富、產業興、鄉村美的美好圖景正在徐徐展開。作家們在蓮塘村、逕下村的實地探訪中,深刻感受到中新廣州知識城「產業興農」的魅力所在。

微信图片_20220817112330.jpg

在蓮塘村學習粵劇的孩童們 。廖志遠 攝

    蓮塘村是中國傳統村落、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作家們一走進這個有着700多年歷史的蓮塘村,便被眼前的美所驚艷到。荷香瀰漫,滿眼青翠,孩童在村前的廣場上嬉戲,河邊垂釣的老人一派祥和,好一幅鄉村的生活之美。

    據介紹,蓮塘村的古遺存佔了36處。古樹、古井、時四陳公祠、鴻佑家塾、秀昌書舍、友恭書室構成了嶺南特色古建群落。現在,古遺存經過精心修繕、科學運營,為蓮塘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對外開放的「鏈咖啡」館、「荷塘月色」茶室、「愛膳蓮塘」餐廳……新舊之間的碰撞讓歷史文化古遺存「活」了起來,也吸引越來越多在外打工的年輕村民回來。蓮塘村也成為黃埔區「十古」文化遺存保護及活化利用工作成效的真實寫照。

    在逕下村,稻田花海、瓜果種植基地、林趣園和水上運動體驗中心等生態體驗景點、平崗河、納米農業公園分布其中,豐富多彩的鄉村旅遊在這裏每天上演。據悉,科學城集團、知識城集團、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等區屬國企紛紛下鄉,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傳承活化讓逕下村煥發新活力,擦亮知識城的歷史文化底蘊,鄉村振興為這裏帶來全新的體驗。蔣子龍感嘆:「這裏的鄉野里有現代城市的元素,現代城市裏享受鄉野的自然風光,這特別好。」

    「在黃埔,不僅能看到高樓大廈,還能看到古村落、荷塘、老戲台、古榕樹,既現代又古樸。」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河南省散文學會會長王劍冰說,「都市裏的村莊環繞着都市,這是一個先進的發展理念,既充滿現代的大氣象,又有着時代的小風味。」在他看來,黃埔區對現在鄉村的保護和活化,讓群眾在時代脈搏的跳動下,能感受到民族的氣息。

    黃埔傳統文化在「用」中「活」起來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發祥地,唯一越千年而繁盛不衰的港口城市。作為隋唐時中國海外貿易——扶胥港的所在地,當下的黃埔正深入挖掘和研究海絲文化、軍校文化、香雪文化、創新文化等黃埔特色文化,使更多黃埔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推動黃埔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向縱深發展。

    為領略黃埔海絲文化風采,品鑑嶺南,中國著名作家走入南海神廟、廣州海事博物館、深井古村,遙想當年「扶胥浴日」的盛景,祈盼「海不揚波」的千年宿願。

微信图片_20220817112230_副本.jpg

南海神廟始建於隋開皇十四年(594),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規制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海神廟。

    如果說千年南海神廟和廣州海事博物館展現了黃埔歷史文化遺傳的保護和傳承,那麼位於長洲島上的深井古村則展現了「以用促保」的文化保護思路。

    擁有700多年歷史的古村,以馳名中外的「深井燒鵝」享譽當下,然而它的興起則與海上絲路緊密相連。這裏原是對外貿易的集散地,村落因海外貿易而富,村里建築也因此而華美,具有嶺南風情的青磚大屋、石板街巷比比皆是。

    講好傳統故事,保護歷史遺存,守住文化根脈,留住城市記憶,是城鄉建設和城市治理中的重要課題。與一些「空心化」的古村落不同,深井村是一個「實心村」——現有常住人口4300多人。黃埔區長洲街從村民的民生需求出發,以「用」促保,將歷史古遺存的活化利用常態化、生活化,從而為深井村的發展帶來人氣。

    古樸安靜的古老集市飄散淡淡的中藥香,有着灰筒瓦和青磚牆的古民居里有書有咖啡有音樂,古香古色的宗祠里陳列着個人藏品和時裝,古老戲台經過升級改造後加設了燈光夜景……漫步深井村,因為越來越多「古遺存」地被「用」了起來,深井村這個擁有700年多年歷史的古村,再次煥發出了活力。

    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黃埔區正以海絲文化、軍校文化、香雪文化、創新文化為主要特色,進行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展現出一個真實、立體的黃埔。正如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陸春祥所言:「文化才能使我們走得更遠,因為文化是我們的根,黃埔的歷史文化積澱是相當深厚的」。

    當下的黃埔,在歷史文化保護與發展中,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在中國作協散文委員會委員、北京雜文學會副會長、原民盟中央宣傳部部長吳志實雖然過去多次到訪黃埔區,但這次感覺黃埔區變化很大。「黃埔區注重文化建設,鄉村的活化和改造過程力度很大,經濟發展正成為黃埔文化建設的動力,我相信黃埔未來的發展會更好」。(記者 朱樺 黃裕勇 喬凱)

    【採風團成員】(按照年齡大小排名)

    1、蔣子龍 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作為改革文學作家代表,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榮譽稱號;

    2、陳世旭 中國作協原主席團委員,江西省文聯原主席兼作協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3、朱小平 著名文史學者、散文家,《海內與海外》主編;

    4、吳志實 中國作協散文委員會委員,北京雜文學會副會長,原民盟中央宣傳部部長

    5、王劍冰 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河南省散文學會會長;

    6、陸春祥 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浙江省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頂圖:8月11日-15日,中國著名作家展開在廣州市黃埔區的採風行程,深入感受黃埔「古遺存」煥發新活力。李劍鋒 攝

責任編輯:高心雲 有片丨中國著名作家走進廣州市黃埔區 古韻新聲:黃埔「古遺存」煥發新活力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