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經濟點評】中國經濟力爭兔年「開門紅」

【經濟點評】中國經濟力爭兔年「開門紅」

責任編輯:楊穎婕 2023-02-03 08:16:4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易憲容

 經過三年疫情折騰,再加上外部局勢的急劇變化,2022年的中國經濟增長創下了3%這一改革開放以來最低紀錄。因此,如何讓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能夠快速回升,2022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做了明確的部署及下達了具體的任務。在兔年首個工作日(1月2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首場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持續抓實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推動經濟運行在年初穩步回升;並要求推動消費加快恢復和保持外貿外資穩定,增強對經濟的拉動力。

 與此同時,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和遼寧等多個省市,紛紛出台促增長措施或召開動員大會,規劃新一年經濟發展重點,爭取實現第一季「開門紅」。比如,上海出台新版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推出32條措施帶動消費、投資、外貿等領域回暖。廣東省召開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動員大會,全省20個市都在會上立下經濟增長「軍令狀」。中共江蘇省委開會強調,一季度是全年經濟風向標,就是要釋放「開年就是開工、開工就要實幹」的信號。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則在「新春第一會」上要求加快打造高水平創新型省份,推動以數字經濟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等。

 「拼經濟」提振社會信心

 兔年首個工作日,中央及地方紛紛亮出「拼經濟、拼增長、拼發展」的大牌,這既與新一屆的政府上任為了拼政績,即「新官上任三把火」,讓其施政開門紅,並為未來幾年工作奠定基礎有關,也與2022年受防疫之影響,整體經濟低迷、市場信心喪失,防疫全面鬆綁之後如何以更好方式來提振社會信心有關。可以說,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指出的那樣,2023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也就是說,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是推動2023年經濟「穩增長」的抓手和關鍵,是2023年中國經濟發展的「綱」,只有社會預期的轉變,只有市場、企業、居民對未來經濟的信心得到提振,中國經濟才能回歸到常態,才能重新踏上經濟「穩增長」之路。所以,在兔年首個工作日,中央及地方政府紛紛以大動作的方式亮出「拼經濟」的大牌,就是要提振整個社會、市場、企業信心。

 政府拼經濟,拼經濟增長,希望讓經濟增長從2022年3%回升到2023年5.5%的水平。由於絕大多數資源基本是掌握在政府手上,2023年要實現這個目標並非什麼難事。而且2022年的經濟增長基數低,肯定可以為新一屆政府拼經濟省下不少力(基數效應)。

 從各地方政府為拼經濟開出的藥方來看,最為大頭是增加基礎設施投入。比如廣東省2023年計劃重點建設項目1530個,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其中深圳最近舉行了2023年首批266個重大項目開工儀式,總投資額達3295億元。河南梳理出1萬個左右重大項目,力爭2023年全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萬億元以上。上海全年安排正式項目191項、預備項目48項,計劃總投資2150億元,比2022年投資計劃增長7.5%。還有多個城市如成都、長沙、南昌、大連等地都已宣布開工建設一批重點項目。可以說,為了保經濟增長,增加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是2023年經濟「穩增長」的主要抓手。其實,如果要保2022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不少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也可在2022年開工。我在青島就看到,從2022年9月開始,大大小小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立交、擴街道、建景區、通河道等)都在全面鋪設進行,這些項目都能夠成為拉動當年城市投資的動力,2023年的情況也會如此。但是,這些基礎設施投資是否能夠成為促使經濟「穩增長」的良性循環是相當不確定的,因為這些投資效益多數都是長期及彌散的。

 開放市場和數字經濟

 所以,政府要拼經濟,最為重要的是如何實現實質性的「開門紅」。正如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的那樣,要深入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依法保護民營企業權益,支援平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動企業節後快速復工復產,做好農民工返崗就業服務,鞏固和拓展經濟運行回升勢頭。要針對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乘勢推動消費加快恢復成為經濟主拉動力,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外貿外資保穩提質,即讓民營企業的信心和居民消費的信心真正得以提振,讓進出口貿易仍然成為經濟增長的重點。

 在這點上,上海、浙江的政策尤為值得關注。例如上海印發的《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推出32條措施帶動消費、投資、外貿等領域回暖,就是希望在當前經濟持續恢復基礎仍不牢固的情況下,新一輪政策能給上海市場主體「帶來更多的春意和暖意」。而浙江所強調的重點是,要加快打造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域中的核心地位,以更大力度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推動以數字經濟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以數字經濟來引領2023年經濟。可以說,這些政策都是非常的重要:一是以實質性的市場化、法治化及開放性來重建整個經濟及市場的信心;二是以數字經濟創新為動力來推動整個經濟增長。防疫政策一放開,整個旅遊業、服務業、航空業等行業立即活躍了起來,市場的信心立即顯現。但是,經過三年疫情折騰,要達到上海及浙江的上述政策目標還存在許多困難與障礙,其他省份的情況更是如此。所以,2023年中國經濟穩增長還得花很大努力才能達到,當前政府打響第一槍,對今年來說是一個好的開始。

責任編輯:楊穎婕 【經濟點評】中國經濟力爭兔年「開門紅」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