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熱門話題】優化政府發債產品 實現「金融扶貧」

【熱門話題】優化政府發債產品 實現「金融扶貧」

責任編輯:楊眉 2023-03-02 08:12:01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黃遠康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經已出爐,最大看點除了是繼續派發消費券、提供電費補貼等惠民措施外,特區政府亦致力擴大發債的種類和規模,包括推出價值不少於500億的銀色債券和150億的綠色債券,以及新設的基礎建設債券,務求為新的工程計劃帶來充裕的流動資金。財爺表示銳意打造香港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和金融中心,並會成立「綠色科技及金融發展委員會」推動發展,而綠色債券又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部分,可以預期未來政府發債的數量只會有增無減。

 根據政府文件顯示,政府自2009年推行債券計劃以來,一共發行37批總額超過2400億港元的機構債券、共15批總額超過1900億港元的通脹掛鈎和銀色債券,以及在去年首創價值200億港元的綠色債券。以上的債券都有兩個特點,第一,它的性質屬於保本為主,不具備較高的增值或炒賣的能力。以銀色債券為例,年息最高不過4厘,較坊間不少投資產品為低,而且不能在第二市場轉售,定位明顯是讓買家可以在極低風險下取得等於或略高於通脹的收益。第二,它的認購額度有較大的限制,有別於坊間不少的債券視乎買家的財政能力和投資意欲,特區政府的債券特色是盡量讓所有認購人士都能得到一定的分配,例如通脹掛鈎債券的買家大多只獲認購2至3手、而銀色債券的認購上限則為100手,務求做到利益均霑。縱然政府債券的回報率未算吸引,但是近年都錄得1.8至2.7倍的超額認購,證明相關產品受到市民歡迎。

 適度發債利公共資源再分配

 其實,只要政府將債務控制在合理水平,並且善用所得的收入投資在社會建設之上,適度發債是其中一個可以做到公共資源再分配的辦法。而隨着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支持香港鞏固傳統優勢,定位繼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無可避免需要維持打開門戶的政策,吸引世界各地的資金,讓股、債、樓市等金融市場持續興旺。可是,過多資金流進香港,亦會造成資產價格上漲的問題,擴大資本階級與無產階級的財富差距。從差餉估價署的私人住宅價格指數可以看到,1999年至今香港樓價升幅高達370%,但是同期的平均工資增長只有30%。換言之,金融業愈發達,的確愈能夠推動經濟增長,但是同時亦會加劇貧富懸殊,引發社會矛盾。此時,就更加需要加大二次分配的力度,令有需要的群體共同分享發展成果。

 既然發展金融業是必須,那麼政府更加應該善用金融產品的槓桿能力,加強透過金融手段做好扶貧工作。當然,金融投資涉及一定的資金,不是一般草根階層可以涉足,但是對於收入條件和生活品質未達中產水平、又未能得到社會福利網保障的夾心人士而言,則是一個可以增加資產,提升生活質素的有效辦法。

 過去三十年以來,隨着專上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加上香港產業不夠多元,許多青年朋友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根據政府統計處在去年發表的收入及工時報告顯示,取得專上教育學歷的僱員入息中位數為2.85萬元,正好就是開支負擔極為沉重,卻又往往被政府忽略而對社會產生最多不滿的一群。如果政府可以針對這類人士推出特別債券,加快他們累積財富的速度,相信最能兼顧金融業發展和夾心青年的需要。

 發行高息債券協助夾心青年

 因此,筆者建議政府可以在現有的債券產品之外,為收入水平低於3萬元、且年齡介乎25至45歲的青年推出每人限買一手,入場費為20萬元、年息8%的10年期複利式「夾心青年高息債券」。換言之,債券持有人在第9年已經可以連本帶利獲得39.8萬元。假如政府容許在自由市場轉售債券,那麼他們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套現獲利。假設他們在買入債券後的一年內以35萬元轉手,那麼他們就可以獲得75%的增長回報,相當於每個月增加約1.2萬元的收入。部分有投資眼光的青年人,更加可以在套現後尋找其他更好的機會「錢滾錢」,進一步加快資產增長的速度,力爭上游晉身中產階級。

 當然,有人肯定會認為高息債券會令政府的資源傾斜在夾心青年身上,亦會加重公共開支負擔。可是,既然現屆政府多番強調做好青年工作是重要任務,同時又要繼續加強金融業的發展,高息債券是同時滿足上述兩項工作要求的可行選項。再者,雖然計劃對政府財政造成一定壓力,但是如果在發債後善用資金再作審慎的投資,實際開支亦可以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希望政府展現更大的決心和更多的創意,借助金融產品為青年夾心階層創出新篇。

責任編輯:楊眉 【熱門話題】優化政府發債產品 實現「金融扶貧」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