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台江反排木鼓舞 東方的苗族迪斯科

2014-09-15
来源:香港商报

  在貴州省黔東南台江反排地區,未婚青年們特別喜愛一種歡騰而瀟灑的集體舞蹈《反排木鼓舞》。因舞蹈必須由敲擊架在一旁的木鼓為伴奏而得名,男女青年隨著漸快的木鼓敲擊聲全力地跳著、旋轉著,直到速度達到極致、群情激奮、力不可支時才宣告結束。反排木鼓舞瀟灑剛勁,激越豪邁,熱情奔放,表現了山區苗族人民頑強的氣質和堅強的生命力。她是苗族舞蹈的精華,是苗族文化活動的活化石,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被譽為「東方的苗族迪斯科」而遐邇聞名。香港商報記者黃慶松通訊員馬業波

  每逢丑年大跳反排木鼓舞
 
  反排苗寨地處貴州省台江縣城東南面,距縣城26公里。全寨362戶,1500餘人,皆為苗族。反排苗寨民族文化資源豐富,至今仍保持以反排木鼓舞為主要文化特徵的苗族文化生態圈。寨內有崗巒挺拔的松岔由斗牛坪,是民族節日的斗牛場地;林蔭障天,雲霧繚繞的「起鼓山」,是寨里四姓氏族祭鼓節舉行起鼓儀式之聖地,離寨約一公里的懸崖石洞,是歷屆祭祖放置單鼓處。遠古時候,反排村苗族的始祖「放耶古」原來住在東方,遭受其它部落的攻擊,全族幾乎覆滅。他的兒子勇耶古和女兒仰妮耶古雙雙逃散來到反排這塊地方,過著野人般的生活。由於長年生活在深山里,勞動之餘,兄妹倆常以蟲鳴鳥叫為管樂,手舞足蹈,自娛自樂。有一次,他們聽到啄木鳥發出「多-多」的聲音,節奏明快,清脆悅耳。遂緣木而上,發現此樹原來已經空心,擊之能出共鳴響聲。於是砍倒制成木鼓,為作舞蹈的伴奏樂器。某個丑年,勇耶古和抑妮耶古為使失散的族人團聚,他們舉行了斗牛賽活動,請大家觀賞,并將斗敗的牛宰殺來祭祖和款待大家。酒飽飯足之后,又將他們平時在深山學得的舞蹈動作傳授給大家,全族人舞蹈狂歡,慶賀團聚。反排木鼓舞由此誕生了。台江苗族木鼓舞,分布於全縣各苗族村寨。但由於受歷史的局限,有些村寨已基本失傳,現存下來較突出的有反排木鼓舞和施洞、革東地區的木鼓舞。這兩種舞蹈從木鼓的制作到鼓點敲擊、舞蹈動作均有區別,各有千秋。反排木鼓舞采用按一下、合擊、交錯敲擊等演奏手法,鼓點錯落有致,節奏明快,與舞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木鼓舞由木鼓伴奏,鼓點相應分成5個自然章節由於所敲部位有鼓壁和鼓棒自擊,形成不同的音色。
 
  每逢丑年,12年一次的祭鼓節到來,反排木鼓舞便要大跳一次,與宰牛祭祀和盛大的節慶活動相配合。反排木鼓舞起、承、轉、合結構完整,舞蹈動作簡練,組合豐富,風格熱烈豪邁,表現先民的生活場面和地理環境,敘述先民的由來。舞蹈發展采用遞進方式,逐步把情節推向高潮,每個情節層次分明,過渡自然。演員歌舞并進,五體皆動,甩同邊手,踏二四拍,舞姿粗獷奔放,灑脫優美,頭、手、腳開合度大,擺動幅度寬。
 
  鼓手受人尊敬系核心人物
 
  作為民間舞蹈藝術方式的反排木鼓舞。它的表現方式是以鼓導舞,鼓點就是舞之音樂、舞之靈魂,舞隨鼓點變化而變化。鼓手是跳木鼓舞的核心人物,他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天才,最受人尊敬。反排木鼓舞作為民間舞蹈方式,人們參與跳時不要求所有人員都按鼓點統一起步,可以由少數人或部分人按鼓點起步,眾人隨時參與進來,個人隨時可以退出,但有一個要求,儀式或時辰終止,鼓點結束,眾人方可離散。跳時,時間長度不限制,可以一小時,可以幾個小時;可以用一個鼓點章節跳,也可以將幾個鼓點章節連接跳。一般能敲完全部鼓點和會跳所有舞步者,都是舞蹈高手,被人們格外尊崇。跳木鼓舞是反排苗寨祭鼓節的重要活動,它是在鼓社這一古代組織領導下舉行的,它的最高組織者就是祖宗鼓主即第一鼓主,在祭師的指導下,由他向氏族全體成員宣布跳木鼓的時間和地點,一般時間都在下午舉行,地點就是從第一鼓主屋內開始。氏族成員和親威一旦接到通知,紛紛備魚、鸡、酒等禮品,時間一到,男女老幼著新衣,帶禮品前去祝賀和參與跳木鼓舞。跳時先由所有鼓主和夫人先圍鼓而跳,跳時因第一鼓主家屋內太窄,無法容納全體成員參與,儀式完畢后隨即抬著雙鼓到屋外空曠地即鼓場跳,跳時,青壯年男子手持馬刀,參與其中圍著一圈揮刀而跳,年輕女子著精美銀飾盛裝外圍一圈,長者圍著內圈,在跳的過程中人們互相敬酒,互相祝福。
 
  祭鼓節中方能接觸傳承
 
  作為民間文化傳承方式的反排木鼓舞,有其特殊的傳承方式,表現為:不是長年口傳身教,而是在7年一屆祭鼓節中方能接觸;在接觸中,由於禮儀的限制,不能單個口授手傳,而是通過集體參與,不會去模仿會跳的人的動作,鼓點是用心記的,由於鼓點輕重緩急,節奏快慢相間,鼓點變化多樣,一般人是難以記住學會的,只有那些心靈手巧,心記較強的人才能學會,因此會敲鼓的人很少,一旦學會敲鼓就被人們十分地尊重。反排木鼓舞,一旦祭祖節結束,祖鼓入洞安息,就不能敲鼓和跳,人們認為這樣會驚動祖宗,祖宗就不保護氏族全體成員的安寧,因此,平時不予傳授。通過眼、耳、心傳遞是反排木鼓舞文化傳承的最主要方式,這就賦予反排木鼓舞傳承方式神秘的宗教色彩。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