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24

荃灣名山古剎東普陀講寺

2018-10-29
来源:香港商报

  天王殿和韋馱殿結合一起,殿內有彌勒菩薩、四大天王和韋馱等像。陳天權提供圖片

  位於荃灣千佛山的東普陀講寺並非熱門的禮佛之地,然而其歷史在區內卻是數一數二。創立該寺的茂峰法師(1888-1964年),日佔時期大開方便之門,讓群眾入寺避難,戰後又讓大批南來僧侶棲身,同甘共苦,令他享有「慈悲王」之稱號。東普陀的羅永強居士多年來收集有關茂峰法師的文稿、書信、剪報和照片等,最近出版了《茂峰長老(慈悲王)搜稿》紀念特刊,深入介紹茂峰法師一生事迹,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可向該寺索取閱讀。

  「講寺」重視講經弘法

  東普陀講寺於1933年落成,它採用合院式布局,依據傳統佛寺設計,主要殿宇置於中軸線上。早年我到訪時已感覺它有古剎氛圍,及後得知開山祖師茂峰法師的生平,更覺寺院不凡。茂峰法師將佛寺取名「東普陀」,令人聯想到浙江普陀山的觀音菩薩道場。他以「講寺」代替佛寺稱呼,顯示重視講經弘法。

  「圓通寶殿」牌匾書寫特別,每個字呈三角形狀。下面的「普門示現」牌匾是1949年重修大殿時掛上。

  天王殿圓通寶殿二級古蹟

  東普陀下方近二陂圳路有座吉祥院,與東普陀同年代建成,是茂峰法師為女眾修行而設立的,1950年代初重修。由此拾級上山,經過岑日初伉儷出資修建的觀音甘露池,便到東普陀第一進殿宇「天王殿」。該殿於1937年落成(二級歷史建築),在殿門迎接善信的是彌勒菩薩坐像,兩旁有四大天王,分別手持寶劍、琵琶、傘和蛇等不同物件,代表風調雨順。背向彌勒像、面向內院的是韋馱菩薩立像,守護佛法,這部分的殿宇稱為「韋馱殿」。

  走出韋馱殿,是一個被房屋圍成的內院,與外界分隔,環境寧靜。正前方是一座三開間的主殿,名為「圓通寶殿」(二級歷史建築)。它不用「大雄寶殿」之名,是因為殿內供奉觀世音菩薩,佛教喜以「圓通」比喻觀音的耳根圓通法門。

  該觀音像於1934年進行開光典禮,兩旁伴有善財童子和龍女,左右還有文殊、普賢兩位菩薩。1940年尾圓通寶殿重修時,商人胡文虎(1882-1954年)送來緬甸玉佛,放在觀音像前供奉。觀音像的背後設有殿宇安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兩旁亦有文殊、普賢的彩繪塑像相陪。中央放了一尊古老鑄鐵佛像,是1952年由港九古玩傢俬雜架工商總會送贈,據說屬明代文物。

  圓通寶殿供奉觀音菩薩,前方的玉佛像由胡文虎送贈。

  圓通寶殿左右相連客堂和祖堂,兩側還有後期加建的法堂和禪堂。院落中央置有一座巨型香爐,頂端原有精緻的狻猊銅雕,但幾年前卻被人盜去,如今所見為事後重製的。

  設立茂峰法師紀念館

  茂峰法師於1964年圓寂,繼任人了一法師在法堂樓上設立茂公紀念館,安放茂峰法師塑像和他生前的遺物,當中以金燦五衣最為矚目。這是茂峰法師於1930年在台灣弘法時獲日本天皇御賜的,可惜年代太久並欠缺保護,現已破爛。日佔初期有日軍闖入東普陀,茂峰法師曾披上這件袈裟立於寺前,日軍見狀即放下武器致敬,令東普陀逃過一劫。

  東普陀講寺後方為窣堵坡,下葬了茂峰、了一和了知等大和尚。

  穿過圓通寶殿,拾級而上是1964年建立的後山門樓。門額「東普陀」三字由前清進士賴際熙(1865-1937年)題寫,由別處移植過來。門聯出自茂峰法師的手筆,但他在門樓落成之前已仙逝了。

  出了後山門,便是東普陀的墳地,牌坊上書「窣堵坡」,取其「佛塔」之意。現今所見的三座大型墓塚,分別下葬東普陀開山祖師茂峰長老(1964年圓寂)、第二任住持了一大和尚(1974年圓寂)和第三任住持了知大和尚(2017年圓寂),他們對東普陀的創立以至傳承付出了莫大貢獻。

  本文圖片和文字版權屬作者所有,不得轉載。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