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19

年輕家庭及幼童多 小學與託兒無一所 水泉澳邨「兩多兩無」愁難解

2019-03-11
来源:香港商報

 

  水泉澳邨公屋年輕家庭、學童及幼兒多,惟教育配套滯後,交通及服務配套不足。記者 周駿攝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周駿報道:2月27日,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利民紓困措施,指出「向有需要學生發放一次過2500元津貼,支援學習需要……。」有沙田水泉澳邨社區服務人士指出,向所有學生發放津貼的紓困措施,沒有減輕全港綜援人數第4高的水泉澳家長的經濟負擔和壓力。地區人士更指出,水泉澳面臨未能紓困問題是「一籮筐」。其中,作為新界東擁有萬餘戶及3萬餘人口的最大型公屋,社區特徵是「兩多兩無」,即年輕家庭多、學童及幼兒多,小學無、幼兒託管所無。教育資源不到位,令家長每日早上陪伴學童、幼兒與返工人士排長龍候車,苦不堪言,而日常的補習開支也是不少的開支。

  每天早上,等車返工返學居民眾多,候車人龍達幾十米。

  學童往沙角邨禾輋上學

  依山而建的環保公屋水泉澳有18幢樓宇,2015年首季開始陸續入伙。3年前由沙田區搬入該竹泉樓的住戶鄭亞平表示,整體上講該屋苑好住,空氣清新。水泉澳街坊互助社召集人鄧偉昌亦表示,在該山泉樓居住有3個年頭,屋苑坐落於兩個郊野公園之間的山間,僅以居住環境而言一流,但論交通就麻麻。他稱,該屋苑社區擁有3000名學童、幼兒,社區卻無一間小學,學童返小學要去到沙角邨或者禾輋就讀,車程超過15分鐘,乘車只能到沙田圍港鐵站後,再轉搭小巴到小學。每天清早,很多家長帶著學童與返工人士一起排長龍,等2、3輛小巴都未必上到。資深區議員鄧家彪提出增建小學,但是,需要到2023年才能啟用,但5年後,這批學童都應讀中學了,所以,政府是否要重新檢討興建小學的規劃。幼兒上學亦成問題,社區雖有4間幼稚園,惟舖面式的面積,幼兒活動空間受限,許多家長帶幼兒至山下幼稚園託管,他們每天周折很辛苦。

  鄧家彪建議,跨區巴士於山頂設站,方便山頂第1、4期住戶出行。

  將軍澳公屋擠迫戶黃姑娘表示,2017年搬入屋邨山泉樓,老公返工,她在家負責湊兩個小朋友,每天早上6點起床後為小朋友準備早餐,6時30分,小朋友起身食早餐,然後,7時許,她陪小朋友到巴士站排隊乘車返幼兒園,之後,再返回屋企接大朋友於早上9時前返慈航學校小一班,每天清早往返行4趟後,買完菜,返到屋企煮飯,又要接放學的小朋友,所以,每天往返屋企、學校之間7趟。她笑言,如果減肥就必成功。她指出,該屋苑特點是年輕家庭、小朋友多過長者,屋苑設有兩間長者服務機構,卻沒有1間幼兒託管機構,許多媽咪想返工都返不到,但最近幼兒託管在廣源邨,但交通都不方便。

  屋邨綜援戶全港第4高

  她指出,小朋友補習存在問題,現時該屋邨住戶大多數都是來自基層的低收入家庭,是綜援人數集中的社區,社區私營補習每小時收費120元,但補習至少要2小時約200多元,私人補習「一對一」收費更貴了,以低收入家庭難以負擔這筆開銷,特別是擁有2、3個小朋友的家庭負擔不起補習費用,希望政府能提供多些資源,補習津貼幫助低收入家庭。居於清泉樓的梁太表示,她和先生都是在職人士,3年前由元朗村屋搬至該屋已有兩個小朋友,當年,她每天早上8時前將大孩子送到麗豪酒店附近的小學上學,然後,返回屋企接讀K1班小朋友於早上9時前送往山下的博康邨幼稚園,現在,老大讀小學3年級,可以自己返小學,故此,減輕接送孩子壓力。梁太建議,教育部門應盡快解決學童於社區上學問題,同時,政府還應撥資源於社區增設圖書館、游泳池設施。

  社區無小學、無幼兒託管所,學童、幼兒跨區返學,令原本社區道路交通規劃缺陷問題更加暴露,本身是註冊社工的資深區議員鄧家彪批評,政府早早預留地方起小學,惟3年來預留土地都不起。屋苑入伙7年了,學童迫住落山返學,加重道路交通負擔,政府只鼓勵街坊乘搭小巴,惟小巴只有16個座位,即使巴士有120個座位亦不夠用。他建議應於高峰時段增加巴士及小巴的特別班次,往來區域校網,大圍、美林、顯徑、新翠及廣源等有校舍的屋苑,補充規劃不足。另外,其他方面,巴士總站在社區山中間,有社區一半人(第1期、第4期共9幢樓)要麼住在山上居民,晚上落車行山路返屋企多花10多分鐘,他建議所有跨區巴士能否駛往山上屋苑,再返回巴士總站。另外,他指出,政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提出利民紓困措施「向有需要學生發放一次過2500元津貼,支援學習需要……。」但這措施並非向所有學生發放,雖無過失但亦無新意。措施並沒有減輕全港綜援人數第4高的水泉澳家長的經濟負擔和壓力。

 

        一眾居於水泉澳邨3年的街坊表示,社區無小學及託兒所管是大問題。左起:黃姑娘、梁太、鄧偉昌及鄭亞平。

  每天巴士及小巴排長龍

  早上6時30分,記者於欣泉樓前巴士站實地觀察居民等車情況,返工人士,學童及幼兒由家長帶領於巴士站排隊等巴士、小巴,其中,等候812A小巴(水泉澳至沙田圍火車站)排隊人流最多,不到1分鐘時間內便聚集成長龍,812A小巴須不間斷地接載乘客,288號巴士班次之間隔較長,平均5至6分鐘有一輛巴士接載乘客。等候812號小巴(水泉澳至大圍顯徑)的乘客更不是樂觀,小巴班次平均要10分鐘,而每分鐘已聚集一批等車人士,最長的人龍達幾十米,乘客需要等上3、4趟小巴才能上車,直到7時40分後,812A小巴抽調幾輛機動812號小巴載客,排長龍的情況才有緩解。

  社區配套不足 亡羊補牢未晚

  社區人士建議,政府部門提供誘因,鼓勵街坊多用行人天橋、升降機,減少使用交通工具,紓緩道路壓力。

  街市熟食舖捱不住貴租,改做其他生意。

  【香港商報网訊】水泉澳邨面臨未能紓困問題是「一籮筐」,除了家長找學校難、學童返學難、幼兒無託管所等教育資源不足,不到位之外,擁有3萬人口的屋苑,街市規模細,舖租貴,帶動菜價貴,沒有政府綜合大樓、診所,長者取藥、覆診須行遠路去醫院。地區人士指出,建學校,學童於社區內返學可紓解交通問題,同時,提供誘因鼓勵居民利用行人天橋、升降機,減少乘車也可紓解交通。

  沒有政府綜合大樓

  水泉澳邨街坊互助社召集人鄧偉昌指出,社區沒有一間政府綜合大樓,意味着沒有涉及公眾的對外服務機構,舉例,去年立法會3.11補選,幾萬人口的一個社區沒有投票站,選民要跑到山下博康邨票站投票,行動不便的公公婆婆,要行20多分鐘,相信影響他們投票意欲,無形中拉低了新東地區公民投票率。此外,無綜合大樓亦就沒有多元化的設施,包括圖書館、青少年中心、長者中心及診所等社區設施,社區5000名長者若有診所,小病可於社區醫療。

       街坊指出,水泉澳廣場有租戶因租貴,被迫清貨離場。

  他續指,有街坊埋怨買菜不方便,屋苑只有一個萬有(水泉澳)街市,該小型街市舖租貴,租戶不多,菜檔的蔬菜品種少且不便宜,1斤芹菜賣22元,所以許多居民落沙角邨、乙明邨街市及沙田街市買菜。屋苑內水泉澳廣場同樣舖租貴,玩具店、鞋店、餃子店及家品租戶店均捱不住貴租要搬遷,街坊擔心這類街舖搬走後,生活不方便。亦有街坊希望屋苑設置泊單車位,港鐵於屋邨安裝拍卡機,方便街坊。

  建議興建行人天橋

  鄧家彪建議,政府於未入伙的社區服務大樓預留幾千呎做社區用途。例如,開辦幼兒託管所、可供家庭主婦及新來港人士的再培訓課程、街坊互助社,這些是迫切需要的。他指出,交通上亦有很多不足。未建公屋前水泉澳道路僅是沙田至郊野公園的村路,根本不適合大型屋苑交通使用的,既然樓也起好了,政府應該提供誘因鼓勵居民利用行人天橋、升降機,例如,行人天橋、升降機或者水泉澳廣場裝置港鐵拍卡機(拍卡2元)優惠,鼓勵街坊利用行人天橋、升降機落山,疏導道路交通壓力問題。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