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玻璃坠落砸伤男童:小区在老化,管理需更新

2019-06-17
来源:澎湃新闻网

   刘远举

  6月13日,深圳福田京基御景华城小区发生玻璃窗坠落事故,一名5岁男童被砸伤。画面中,妈妈慌乱抓狂,小孩奄奄一息,令人不忍目睹。目前孩子已送医抢救,还未脱离生命危险,希望能挺住。  

 

  玻璃窗坠落事故现场深圳晚报图

  高空坠物砸伤人的悲剧经常发生,血的教训应该吸取。刮风下雨时,要么离高楼远一点,要么贴着楼下走——此次悲剧中的窗户就是落到外墙的1米之外。据报道,起因是住户开窗导致窗户坠落。所以,还要排除自家的隐患。现在在楼外安装空调外机的很多,支架长年累月暴露在风雨中,隐患很大,砸到人是悲剧,自己也要赔偿一大笔钱。好好检查一下,对人对己都负责。

  但这起悲剧背后,更系统性的问题是中国城市小区的老化。该小区2005年建成,已经过了15年,很多东西已老化了,6月初就发生过坠物事件,所幸没有伤人,不想意外再次发生,酿成惨剧。居民自家的窗户都如此老化,不难预见,那些公共设施的老化就更加厉害,也很可能无人管理。

  前不久,一篇《小区走向衰败》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刷屏。作者居住的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房龄已有17年,各种设施已严重地衰败了。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很多小区过了十几年,就绿化带杂草从生、暖气不达标、门禁虚设,更严重的是电梯经常故障,以及类似窗户坠落,外墙瓷砖、附属设备跌落等严重事故。

  小区像所有的事物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刚刚建好时一切欣欣向荣,但物理上的折旧不可避免地发生,逐渐毛病百出。从社会规律上看,一个小区最初按照地段、价格设计,购房和搬进来居住的人都差不多。随后时间的推移,大家的年龄在变,从最能挣钱的青壮年进入老年,经济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当小区设施变得破败之后,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会率先搬离,房价与房租都会随之下降。然后,搬进来一些经济基础和对生活要求都低一些的人群。如此几次,小区就会陷入一个负面反馈,最终加速衰败。

  其实这就像佛家说的“成住坏空”,加速衰败之后,进入“坏”的状态,房价下跌,拆迁变得容易,开发商接受,小区拆掉,空空如也,又进入下一个阶段。实际上,这就是西方一些较早进入城市化的国家与地区的状态。不仅一个小区如此,整个社区也是如此。

  不过,小区的生命周期,时间跨度大得多,应该以几十年为单位,但目前中国小区的衰败却在十几年之间。这不是正常的衰败,而是“早衰”。这里面有更为具体的原因。

  首先,小区的各种设施,可以视为公共资源,这难免出现“公地悲剧”的现象。比如,小区草坪,大家都不爱惜,有些人在上面踢球,对草坪的消耗极大。再比如,“搭便车效应”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简单地说,人们都指望别人出力、出钱去协商解决问题,自己什么都不用干,反正公共资源摆在哪里,自己用就可以了。此外,中国小区内往往存在大量的出租房,业主不住在小区,租客也不是长期居住,对公共资源都不在乎。这些因素混合在一起,就造成小区物业费难以跟随物价同步上涨,甚至于难以收上来。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政治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针对公共事物的治理这个世界性难题,提出了“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她认为,人类虽然存在许多的公地悲剧,但在私有的市场制度与公共的国家管理之外,人们可以通过公共性组织起来,在公私之间找到一种机制,在“存在着搭便车和逃避责任的诱惑的环境中”,使人们取得有效的公共治理。

  但是,这些组织化需要一定的公共性。毋庸讳言,中国人缺乏这种公共性,这就会导致组织、协调的成本很高、挑战很大。比如,开会协商,别说遵循罗伯特议事规则,就连知道这个概念的人都是少之又少,开会七嘴八舌,往往不欢而散。这个时候,一盘散沙的业主根本无力维护小区。比如,换电梯需要提取公共维修基金,但提取又需要成立业委会,而成立业委会需要成功召集由一半业主参加的业主大会。且业委会成立后,还需要2/3业主同意,才能动用公维基金。

  公共维修基金,是一笔已经交过的钱,可以视为公地,本该是加速消耗的,但即便如此,由于提取所需的一致性,这其中的协调、妥协,对于国人的公共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的小区业主很难翻过这个门槛。所以,现在大量的公共维修基金只能以低息的方式沉睡在银行中。

  诸如小区窗户坠落、电梯故障等致命问题,政府管起来或许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救急之举。但必须指出的是,如果长期过度依赖于政府事无巨细的管理,中国人公共性差的局面仍将很难改变。从长远看,小区的业主,应该学着自己解决问题了。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