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網誌:2020已至,香港還行嗎?

2020-01-07
来源:HKEx Pulse

  “在我看來,香港的作用只會更加突出,而不是淡化,更不會被邊緣化。但是,對於每一個香港人而言,無論你屬於何種政治光譜,都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只有取得中國的信任,香港才有可能制勝;對內地而言,只有讓世界認可香港獨特的國際地位,香港才有可能繼續幫助中國成功。因此,一國兩制是香港成功的保證,“一國”與“兩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香港人若不清醒認知,就會自暴自棄、走入末路;內地朋友若不清醒認知,就有可能感情用事,將孩子與洗澡水一起潑掉。”

  新年好!時間的腳步總是如此匆匆,幾乎轉眼間,我們就告別了動蕩波折、悲喜交加的2019。還沒緩過神來,我們又一腳踏進了象徵完美視力的2020(雙眼視力2.0)。站在兩個十年的承前啟後之時,回想2019的風風雨雨,我們如此期待能用2020的靈敏視覺穿越迷霧洞悉未來,回答很多朋友心中默默思考的問題:香港還行嗎?

  十年回顧

  如果想要預測未來,我們必須回望過去,特別是過去的十年。如果想看清楚香港的問題,必須用全球視野,特別是要看中美關係之演變。

  無論怎麼看,過去的十年都是一個奇蹟與矛盾交織的十年。有幾對矛盾尤其突出:

  全球化迎來了史無前例的高潮,但似乎很快地要進入大幅度的退潮;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豐富了人類的物質享受與精神生活,但它對現代政治、社會倫理和信息認知的巨大衝擊與破壞力也開始顯現;

  中國與美國曾經在二十多年裡深度聯姻,但是近年來婚姻觸礁、各奔東西的趨勢似乎無法避免;

  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奇蹟一方面讓世界驚嘆不已,但另一方面,中國在國家治理方式上的路徑選擇與西方傳統政治理念和價值觀越來越分道揚鑣,似乎播下了難以解決的長期衝突的種子。

  深處這些發展大潮之中的香港,不知不覺已經走過了回歸後的第二個十年,其心路歷程也同樣地矛盾與糾結。一方面,香港享盡了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發展紅利,但另一方面,這顆東方之珠還未能通過一國兩制有效地解決香港社會蓄積已久的深層次政治經濟矛盾,為一國兩制這一偉大的社會實踐帶來了空前的挑戰。

  表面上看,香港早已不再是對中國GDP貢獻最大的城市,香港相對中國內地GDP的佔比已經從1993年的27%跌至2018年的2.7%,香港實體經濟對於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已經非常微小。正因為此,香港還行不行就經常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

  但是,如果我們稍微調整一下審視香港的視角,聚焦香港在中國金融市場發展中的獨特貢獻,你一定會同意,香港在過去的十年已當之無愧地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最重要紐帶。

  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香港對內地投資在中國內地實際利用外資額中的佔比不降反升,一直保持在60%以上,在中國內地資金的對外投資中,通過香港出海的投資佔比一直保持在60%以上。香港資本市場對於中國企業上市融資以及為內地A股市場引入外資的獨特貢獻是有目共睹的。自1993年以來,香港一直是內地企業首選的境外融資中心,過去10年香港市場的新股總融資規模超過2.3萬億港幣,全球排名第一,其中大部分為內地企業融資。特別是在過去五年中,香港金融市場靈活應變,修橋開路,滬深港通開通5年以來,北向流入金額達到1.01萬億人民幣,外資持股達1.44萬億人民幣;債券通開通2年多以來,達成交易超過3.8萬億人民幣。香港市場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充當了中外聯通的翻譯機與轉換器,為中國創造了重要的戰略價值,也為自己贏得了持續的繁榮和財富積累。

  這些努力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就是“三通一擁”這四件事:股票通、債券通、商品通與擁抱新經濟、改革上市製度。其終極目標就是將來自中國的錢、來自中國的“貨”(產品)、來自世界的錢和來自世界的“貨”(產品)盡量地通過香港實現互聯互通。

  十年展望

  未來十年,全球化到底能走多遠?科技發展的極限潛力和邊界在哪裡?中國與美國這對漸行漸遠的伙伴或對手還能不能聯手應對氣候變化、貧富懸殊等全球性挑戰?這些問題將深深影響地球上的每一個人。而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我們最關心的話題是身處大潮的香港能不能走出2019年的陰霾,再創輝煌?

  未來十年,中美兩極化的世界格局已基本定型。無論世界喜不喜歡,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無論中國喜不喜歡,都可能不得不持續面臨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很多國家或許都會覺得自己將面臨二選一的左右為難。全球化趨勢雖然不可逆轉,但是東西方市場是否能相互融合和兼容仍是懸而未決的課題。科技將比以往更具顛覆性的力量,重塑世界經濟與全球社會,有科技助力的兩極惡性競爭也會帶來前所未有的破壞力。

  未來十年,中美兩極化格局將帶來更大的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挑戰,世界在兩極之間必然比以前更加需要翻譯機和轉換器。中國與世界,特別是金融市場,似乎迫切需要雙方均認可的“戰略緩衝區”來實現市場的聯通與融合。

  因此,在我看來,香港的作用只會更加突出,而不是淡化,更不會被邊緣化。但是,對於每一個香港人而言,無論你屬於何種政治光譜,都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只有取得中國的信任,香港才有可能制勝;對內地而言,只有讓世界認可香港獨特的國際地位,香港才有可能繼續幫助中國成功。因此,一國兩制是香港成功的保證,“一國”與“兩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香港人若不清醒認知,就會自暴自棄、走入末路;內地朋友若不清醒認知,就有可能感情用事,將孩子與洗澡水一起潑掉。

  對於中國和國際金融市場而言,面對未來十年的高度不確定性,香港作為翻譯機和轉換器的功能會顯得尤為重要與迫切。一方面,世界與中國都迫切需要中國的金融市場更加開放、更加國際化;另一方面,中國金融市場的巨大體量、自成一體的市場結構和監管路徑決定了雙方很難在都不大改自己的前提下充分兼容與融合。因此,香港一定仍然會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與國際化進程中的極其重要的一環,我們仍然任重而道遠。

  對於金融市場特別是香港交易所而言,未來十年,我們還是要繼續辦好四件事:三通(股票通、債券通、商品通)與和一擁(擁抱科技、跨越發展)。

  股票通方面,現貨通上個十年已經基本實現,未來我們要做的是升級、擴容、換代,從現貨通擴容到衍生產品通,從二級市場通擴容到一級市場通,讓更多的產品來,讓資本更高效、更安全地流入與流出。

  債券通方面,三年前萬里長征剛剛邁出了北上銀行間市場債券現券通這第一步,雙向互通之路還很長,但需求會越來越迫切,只有債券市場的深度互聯互通才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真正實現。未來,我們需要加快雙向通進程,首先著手交易所市場的債券雙向通,通過推出回購、離岸清算、融資融券等多種服務提高兩地現券市場的流動性,用科技找到重塑國際債券市場的機會,通過合作、合資、併購等多種方式加快國際化佈局。

  商品通方面,香港沒有大宗商品市場發展的天然土壤,過去十年主要通過海外買(LME)與內地建(QME)完成了原始積累,未來十年則要開始“通”的提速。未來我們需要努力的是複制股票通模式實現商品交易通、清算通,通過產品互掛等方式讓中國商品市場和國際商品市場的價格接軌實現“價格通”,加快在岸實物交割的國際化進程。同時,我們也希望利用科技幫助重塑中國大宗商品市場的交易和融資生態。

  一擁,就是要全面擁抱科技革命,通過科技拓展新機遇、探索新天地。

  在《戰略規劃2019—2021》中,我們提出聚焦立足中國、連接全球和擁抱科技三大主題。我們的立足中國戰略還繼續需要政策和監管驅動,我們有信心可以繼續往前走,因為這些舉措對國家都有巨大的戰略意義;我們連接全球的戰略將繼續拓展國際合作和收購的佈局;與此同時,未來我們還會越來越聚焦科技的力量,利用這一新的動能更迅速、更有效地連接中國與世界。因此,我們必須勇於探索、勇於試錯、允許失敗,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2020,未來已至。回到開篇之問,香港未來十年還行嗎?我的答案很清楚:香港還行!肯定行!讓我們心懷陽光與夢想,勇敢開啟一個全新的世界!祝所有的朋友新年進步,心想事成!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