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韓暴露台政局困境

2020-06-17
来源:香港商報

  文丨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潘錫堂

  日前,在綠營強力動員下,高雄市民以93萬多票通過罷免韓國瑜市長,體現兩點意涵:一、贊成罷免票超過罷免所需的57萬票門檻,說明了韓國瑜當選不久即轉戰2020大選,無法獲得市民諒解;二、投票率僅42%,可視為市民不滿民進黨政治操作的另類審判。韓國瑜遭罷免後,隨即傳出高雄市議長許崑源墮樓身亡。一天之內,國民黨在高雄折損府會兩員大將,這不僅是黨的挫敗,也是黨主席江啟臣領導威信的嚴重折損。值得探究的是,2018年風起雲湧的「韓流」是否已經消散,民進黨自此再無對手,台灣將進入民進黨一黨獨大的局面?

  民進黨罔顧程序正義

  韓國瑜以非典型國民黨姿態崛起,跨越藍綠藩籬,喚醒所有生活日益艱困及對民進黨濫權反感的民眾。易言之,韓國瑜能激起民意狂潮,根本原因在於他「讓人民發大財」的「拼經濟」論述主軸,獲得眾多庶民共鳴,因而爭取到跨黨派、世代與省籍的支持。遺憾的是,韓國瑜於2020大選回到國民黨同溫層,蔡英文卻連續操弄「反中」及「反修例」兩訴求,搶回「韓流」的中間與淺綠兩大支持群,「韓流」只剩下深藍,因而潰敗。

  尤有甚者,韓國瑜甫當選市長就轉向選2020,予人信任感的撕裂,在綠營鼓譟下,更加深高雄人對韓的不諒解,終於從2018年的「討厭民進黨」變成「討厭韓國瑜」,冒出93萬多的驚人罷免票數。然而,此次罷免案表面上由民間團體發起,卻處處可見蔡英文當局介入的斧鑿痕,最後雖罷免成功,但民進黨贏得一點也不光榮。例如,《選罷法》規定就職未滿一年不得罷免,但此次罷韓提案卻很早就發動;「中選會」一再介入並「放水」,罔顧行政中立及程序正義。此外,蔡當局很多部門從周邊發動助攻,尤其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常會下令發動罷韓,在在都讓「罷韓」的操作達到高峰。

  若要說這場罷免是如民進黨所宣稱的「民主的勝利」,實則不然。平情而論,此次罷韓形同2020大選的「延長賽」,韓國瑜在2020大選敗選,使得罷韓成為民進黨的政治「紅利」。尤其,民進黨挾「完全執政」之威,赤裸裸地下達罷韓動員令,都讓這場罷免淪為政治對決,而非市長施政的滿意投票。曾是民進黨一員的民調專家游盈隆一針見血地指出,民進黨最無法容忍韓國瑜的,不是他參選2020,而是他「偷竊」了民進黨的起家厝--「民主聖地」高雄,「讓民進黨顏面無光」。換言之,讓民進黨忍無可忍的,無關政績,也無關韓國瑜是否中途落跑,而是他讓民進黨沒面子。

  藍營要置之死地而後生

  經過2020大選和罷韓兩次投票,庶民仍在,「韓流」卻已退潮,台灣社會重回藍綠對峙、朝大野小的威權體制狀態,只是換成綠大藍小。民進黨已達到權力顛峰,濫權也達到高峰,卻透過強勢大內宣,讓社會只能有一種聲音,這是最嚴重的民主危機。展望未來,台灣的外部環境會更危險,經濟會更困難,現在最需要的不是權力遊戲,而是有效的監督制衡。換言之,展望未來,「韓流」雖散,但庶民的基礎將更擴大,其中關鍵,一方面在於貧富差距問題不斷擴大,當前台灣經濟飽受新冠疫情之苦,蔡當局卻紓困無方。另一方面蔡當局始終無法改善兩岸關係,讓相關行業走出困局。只要這個罩門一日不除,民眾對韓國瑜號召的想像與期盼必將長存。

  至於國民黨的在野制衡角色,目前似乎側重在對民進黨的日常施政批判,卻只有「狗吠火車」的作用,無力改變現實。國民黨若不能對民進黨作更深入的揭弊調查,或結合民間團體對社會不公現象作更有效的揭露,國民黨的在野監督制衡將僅止於「口頭批判」的層次,並無助於大眾察覺民進黨的自私與顢頇。因此,國民黨必須廣伸觸角與不同的公益社團接觸或結合,開發更有深度或具時代意義的議題,才能爭取更多的社會認同。再者,從韓國瑜2018年以89萬票當選,如今卻被93萬多票罷免,藍營若想在市長補選勝出,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國民黨不如改變心態,透過補選過程「練兵」,發掘及培養在地人才,提出好政見並長期深耕。國民黨現在需要的,正是置之死地而後生,應藉無可迴避的補選展現政黨的格局、氣度與理念,同時也給「躺選」的民進黨一定壓力。

  總之,庶民一直都存在,只是長期被忽視,涵蓋淺藍、中間及部分淺綠,屬於經濟弱勢,他們的困苦與人數不因韓國瑜個人政治際遇起伏而有所消長,卻因蔡當局執政無方與路線偏差使人數日益增多。民進黨執政下,台灣會愈來愈窮,只要庶民生活困境無法有效排除,「新韓流」將可能隨時再起。

[责任编辑:郑婵娟]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