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估價逾3億的亞洲藝術品 是哪位大師的傑作?

2021-05-01 16:32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繼蘇軾《木石圖》、常玉《五裸女》等亞洲藝術品拍賣價屢創新高後,香港佳士得再度推出估價極高的亞洲藝術品——中國現代藝術巨匠徐悲鴻的油畫《奴隸與獅》。以港幣3.5億至4.5億,成為目前估價最高的亞洲藝術品。此作將於5月底、在「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晚間拍賣」後,以獨件作品專場呈現。


徐悲鴻作品《奴隸與獅》,1924年,123.3×152.8cm。

 2006年曾在佳士得拍賣會以5300萬港幣成交價拍賣的徐悲鴻作品《奴隸與獅》再度出現今年春拍,並被拍賣行稱為國之瑰寶級作品,皆因它曾創下2006年中國油畫拍賣紀錄。《奴隸與獅》相隔15年後再現拍賣會,身價飆升近7至8倍,佳士得亞太區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部副主席林家如表示,因《奴隸與獅》的稀缺性,才令其估價如此高。「通常徐悲鴻的拍賣品常見獅子、馬等題材的水墨作品,油畫作品相對來說少見,而且這幅作品更是徐悲鴻的主題性繪畫,在私人收藏中不超過6件。」

 第一幅主題性繪畫

 徐悲鴻是中國現實主義繪畫一代宗師,創作《奴隸與獅》時為1924年。那個年代內地處於動蕩時期,很多人希望能到西方留學,學習及利用文化知識改變國家的未來,在這樣的環境下,徐悲鴻1919年拿到公費赴法國學習藝術。佳士得亞太區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部資深專家莊俊對徐悲鴻該作品的背景作了詳盡解說:「徐悲鴻在歐洲學習期間,掌握了嫻熟的西方古典寫實主義技法,同時他對西方的故事和文化也非常熟悉,因此便有這幅作品出現,也是畫家藝術生涯中第一幅主題性繪畫。」莊氏續指,在歐洲學習5年時間,徐悲鴻經常去美術館臨摹古代繪畫、古典繪畫大師的作品,所以在《奴隸與獅》處理布局和構圖上,遵循了古典繪畫的色彩與造型理念,技法受西方古典主義繪畫和寫實主義風格的影響,畫面充滿現實主義精神。


莊俊表示,1920年代人民生活條件並不好,像《奴隸與獅》一樣大尺幅的作品非常難得。(Janice攝)

 寄託對國家崛起的信念

 《奴隸與獅》源於古羅馬傳說與伊索寓言,講述逃跑的奴隸被主人抓獲,即將被餵置於鬥獸場中獅子,卻因奴隸在逃跑的過程中,於山洞替獅子將爪上的刺拔出,治癒了牠,所以當一人一獅再相遇時,獅子非但沒有攻擊他,更與他溫情相認。莊俊說,在徐悲鴻筆下,故事被賦予更深刻的人文精神:「畫家選擇繪畫獅子與奴隸初次見面的場景,畫中可見獅子負傷進入山洞,黑暗中奴隸看見獅子,是驚恐的狀態。在傳統的文學創作中,威武的獅子和備受欺淩的奴隸通常都是強者和弱者的對比關係,在這幅作品中,卻擁有新含義。受傷的獅子渴望幫助,神情依然威嚴,象徵著正義與民族精神。奴隸雖面臨猛獸,身體害怕到背靠山壁、緊握拳頭,眼神仍炯炯有神,身體緊繃恍如充滿了力量感,表現出無畏而博愛的情感,象徵民族形象。」徐悲鴻除馬外,也創作過數十幅以獅子為題材的國畫,比如《獅吼》、《負傷之獅》、《會師東京》等,他筆下的獅子一方面充滿民族精神,一方面寄託他對國家崛起的信念。如此別具意義的畫作,難道不值得前往親眼觀賞一番?

 同場加映:大師級書畫同場展出

 今季春拍雲集巨匠名作,包括古典、現代創作先鋒,如清代的張宗蒼,近代的張大千、吳冠中、傅抱石及李可染等,他們的作品更代表每個重要時刻。

 張大千的潑彩山水《碧峰古寺》,這幅以鮮豔的石青、石綠潑灑於金箋的作品,非常瑰麗。此作為李祖萊、李德英伉儷舊藏,李、張兩家交情匪淺。1949年後,張大千於香港的事務多由李祖萊夫婦代為操辦;1971年,張大千全權委託李祖萊夫婦處理於香港大會堂舉辦「張大千近作展」,畫展成功舉辦,並盛況空前。該畫作創作於1967年,見證兩家交情之深。


張大千《碧峰古寺》,1967年,127.7 x 63 cm。作品尺幅巨大,採用大風堂特有的日本裱工,飾以畫家在日本訂製的大風堂「八寶燒」軸頭,上面還有瓦當形式製「三千大千」字樣。

 而宮廷畫家張宗蒼的《梧館新秋》同樣引人矚目,畫家在清乾隆時期深受皇帝青睞。此作以乾筆皴擦出山石肌理,呈現地勢起伏之立體感,並以青綠描繪初秋山巒疊翠、綠意蔥蘢之景,畫卷中有一名可能為皇帝的紅衣高士端坐屋中,讓畫作增添清幽與和諧。作品中不僅有乾隆皇帝御筆題詩,更可見數方乾隆皇帝及清代皇室之鑑藏印,足見此作在清朝皇室之珍藏中的地位。(文:Janice)


張宗蒼作品《梧館新秋》。此幅作品收錄於《石渠寶笈》三編,《石渠寶笈》是清代乾隆時期宮廷收藏的書畫著錄。


楊善深作品《雨打芭蕉》。


吳冠中作品《北武當山》。


張大千作品《倣畢宏霧鎖重關圖》,1942年。

展覽詳情
日期:5月20至26日(中國書畫部預展)、5月21至24日(《奴隸與獅》獨件作品專場預展)
地點:灣仔港灣道 1 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須要預約登記參觀

[責任編輯:副刊]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