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封銀信 滿載著江門華僑的愛國之心

2021-05-14 17:44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中國人民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正確領導下,獲得了徹底的解放。強大、自由、獨立、幸福的新中國已屹立於世界上。中國人民成為真正的主人翁了……」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展覽室里,收藏著一封印尼華僑陳金秀1953年寫給新會梅江村大哥大嫂的信,她在信中如是說。
 
    新中國的成立和取得的成就,激盪著華僑華人的心,令華僑青年對新中國充滿了期待和嚮往……
 
    打開近百年中國歷史長卷,走進五邑銀信,從一封封銀信里,解讀華僑華人「眼中」的中國共產黨黨史。
 
印尼華僑陳金秀寫給大哥大嫂的信

    抗美援朝勝利鼓舞了海內外華僑
 
    新中國的成立標誌着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而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戰爭,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保衛了朝鮮的獨立和我國的安全,維護了遠東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新中國成立初期取得的成就,令身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倍感振奮。
 
    信中,陳金秀寫道,「前幾天我聽到朝鮮已經停戰的消息,而勝利到底是屬於愛好和平的人們。這大概你們也聽過了而感到說不出來的歡樂。同樣的,我們華僑也有這種無比的痛快」。
 
    美國華人歷史泰斗麥禮謙在其著作《從華僑到華人:二十世紀美國華人社會發展史》中講到,美國華僑華人關注中國政治局勢,甚至直接參與中國的政治活動。「中國富強起來,一方面可以給予海外華人……在中國有發展的機會;另一方面,中國的國際聲譽提高,也可以幫助改善華人在居留國的待遇與社會地位……」麥禮謙在書中說。
 
    「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當年也有着同樣的想法。」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院長、教授劉進表示,「正是有這樣的想法,所以,當新中國成立之初取得的成就傳到華僑華人那裏後,他們會很振奮,特別是當年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更鼓舞了中國人的志氣。」
 
    劉進表示,銀信是海外華僑寄給國內親友的僑匯(「銀」)和書信(「信」)結合體。受時代影響,華僑華人在寄往家鄉的銀信中,也出現了不少關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復興的記述。它們見證了歷史,也見證了華僑華人的家國情懷。
 
在陳成長老人家裏,收藏著不少他與遠在印尼家人的往來書信、照片和銀信

    華僑青年紛紛回國讀書就業
 
    新中國的成立鼓舞了無數海外華僑,他們滿懷著對新中國的期待,紛紛回到國內定居、工作和生活,形成了一股回國浪潮。而在這股歸國潮中,華僑學生是一個特殊而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工作人員江振仕在《新中國建立後的歸國華僑學生初探》中介紹,從1949年至1953年,經各地僑務部門接待安置的僑生約有1.9萬人,連同未經僑務部門接待而直接入學或參加工作的估計有兩三萬人。
 
    1953年,陳金秀在印尼讀初三,和眾多華僑青年一樣,也有了回國讀書的夢想。在信中,她這樣寫道:「不能否認,海外的華僑都一批一批地投入祖國的懷抱里。最近,我的同學已有好多回到中國去了,他們給我們的消息和信,都是令人也想回國……」

    「共產黨讓中國站起來」
 
    現年96歲的陳成長在印尼出生,家族祖籍新會梅江,父輩在印尼先後經營木材、黃金等生意,家境殷實。從5歲回國開始,他就一直在家鄉梅江生活。
 
    雖然有些記憶已經模糊,但陳成長對於1953年收到的那封信還有印象。他回憶,那封信是身在印尼的親妹妹陳金秀寄回的。信中提到,她通過「人民畫報」等了解到,新中國成立短短3年,一切都煥然一新,「人人有工開有飯吃,城市恢復熱鬧,生活轉好了」也很高興哥哥能在國內過上好生活。她還以激動的語氣描述「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正確領導下獲得了徹底的解放,強大的、自由、獨立、幸福的新中國已屹立於世界,中國人民成了真正的主人翁!」
 
    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院長劉進教授說,陳金秀信中的描述,反映了當時的海外華僑對中國共產黨的衷心擁護。根據他的研究,包括五邑華僑在內的海外鄉親,經過長期交往和深入了解,都相信只有主張自力更生的中國共產黨才會真正捍衛民族獨立,而只有獨立的中國才能給予海外華人實在的支持和援助。1948年8月12日,五邑著名愛國僑領司徒美堂就公開聲明擁護中國共產黨及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組建人民民主政府的主張。
 
    劉進特別提到,1949年10月,作為美國紐約華人群體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華僑衣館聯合會在美國大陸上升起了美國境內有史以來第一面五星紅旗,慶祝新中國的成立。這是海外華僑華人擁護中國共產黨、支持新中國的最好事例。(記者 盛芳齡 通訊員 江軒)
 
[責任編輯:薛正軒]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