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聚焦省厅

重启文艺复兴

2015-01-29
来源:香港商报

  

重启文艺复兴

  ——和学思想家刘浩锋当代艺术展长沙隆重开幕

  【香港商报讯】记者刘洗涌报道:近日,由文化部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中国当代艺术著名批评家朱其先生策展,世界和平科学院、世界文艺复兴协会主办,长沙圣意殿画廊承办的“重启文艺复兴——刘浩锋的天道美学与绘画”暨刘浩锋当代艺术展在长沙举行。原湖南省军区政委、湖南省政协常委黄祖示将军,湖南省收藏协会曹志德会长、文化厅湖湘文化对外交流处陈有材处长、全国人大代表何真临等数十湖湘文化名人到场观展,军委总参谋部原检察长曹明毅、中央巡视组李晨、中央党校研究室崔振椿等领导发来贺信。

  湖南是中国文艺创新的前沿阵地。当代艺术的发展,更需要从湖湘文化中汲取深厚的人文资源,才能开拓全球化视角下的艺术语言新境界。刘浩锋先生作为探索国学现代化与全球化创新成果的“和学”创始人,其很多理论成果与艺术成果互为应证,不为常人所理解。这次展览在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通过作品表达了作者的哲学思考。

  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鲁迅”、当代艺术艺评界旗帜性人物的朱其先生认为: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崛起,要想超越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成为强国,文化价值观的重建迫在眉睫。按照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历史,崛起的前夜意味着需要重启一场文艺复兴,为这个民族的重生奠定新的精神基础。毫无疑问,文艺复兴是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梦想。但这个梦想时至今日才有实现的可能,因为这一代中国人真正了解西方和中国两个体系,对中国传统拥有更明晰的自信。

  本次展览,共展出油画五幅作品《拯救》、《复活》、《命运》《圣女》《大海》,国画三十多幅,主旨为《生命树之果》,以及书法作品《佛道》、《和道》。

  黄祖示将军对展出的作品《复活》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复活》的图像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但身体却是一个臃肿的女人,坐在大海上抽着大烟,图面背景则是钓鱼岛。黄将军认为该画创意独致,立场鲜明,意味深长,具有高昂的艺术价值与难以估量的社会意义,是一幅传世佳作。

  曹志德会长观展后认为,中国画传统表现方式虽然很重要,但作为时代必须不断发展,停留在山山水水的中国化传统已经走入死胡同,而刘浩锋的艺术完成了国画的西化与油画的中国化的完整表达,代表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湖南省文化厅湖湘文化对外交流处处长陈友材认为,刘浩锋的画很有创新,亮点很多,语言很有深度;大学教授谭女士观展后留下题词:“作品具有天人合一之大美”的感慨。

  《生命树之果》是宇宙星空的图式,却隐隐透出各种不同大生命的意象。它揭示了文化内核的密码,阐释了个体寻求精神与灵魂的终极觉醒,从而如何可能成长为宇宙星辰大生命。为拜金主义、道德沉沦时代,如何提升人的精神层次,打开了一条审美的上升通道。画面跳出传统的语言结构,既具有当代艺术的表达形式,又超越了当代艺术,植入了国学与文人画一贯的“天人合一”的大审美大意境,引导观众围绕民族文化世界化的主题做深邃思考与联想。如果说,欧洲文艺复兴是将个体从上帝那里解放出来,树立了人本主义为中心的现代主义的社会价值秩序,至今西方哲学宗教人文经历解构主义的一再批判质疑已经衰竭,西方人文滑入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虚无主义、形式细片化深渊。西方文化因排斥矛盾的形式逻辑线性思维而引导世界五百年的秩序,但如今因形式逻辑分析工具特有的解构事物特征,已走入末端。中华文艺复兴与之相反,它基本的太极图式接纳矛盾的辩证思维方式,要恢复人和宇宙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合一秩序,将西方解构离散了的文化重新逻辑的建构起来,从而引领世界文艺复兴。事实已经证明,人缺失终极意义的探索,而停留在器物层面的建设,只会导致周期性的社会分化与道德沉沦的灾患。民族复兴唯有民族文化的内核语义清晰无误地阐释开来,并获得科学的论证,才能传播开去。如果说艺术家刘浩锋的著作《和学——中国文化传承与开新》从科学哲学层面对之进行了论证与阐释。那么,《觉醒——生命树之果》国画重彩系列,则通过艺术的画面语言将个体与宇宙星辰的内在关系诠释出来。无论是艺术的形式语言、色彩语言、还是思想语言,它是表达中华文艺复兴价值诉求的经典性作品。

  朱其认为,刘浩锋的天道美学及其绘画,是重启文艺复兴的开拓性探索。他重拾了中国的文人传统,不仅是一个贯通哲学、逻辑学、艺术学、文学的通才,同时又是一位作家、诗人和画家。近年,他从中国传统中吸取了哲学精神,创建了天道辩证逻辑学,试图超越西方二元化的形式逻辑,并将天道辩证逻辑运用于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美学、佛学、伦理学等十个学科。在上述创造性的体系中,尤为重要的是天道美学及其在这一理论下的绘画探索。中国传统中的道统及核心精神是天道辩证哲学及其建立在自然观基础上的宋明理学和以自然为题材的文人画艺术。中国自商周至秦汉,道家完成了自然观念向天道观念,即自然被看作一种外在于人的宇宙秩序;由魏晋至宋元,佛教进入中国,儒家在对禅宗的心性观的重新解释后,形成了理学。理学完成了天道观的内心化,即人的内心被看作一种内部宇宙,自然状态是自我内部的一种至高境界,它既是宇宙的天道,又是内在的心性。

  据朱其介绍,宋元美学及其文人画理论是建立在道家的天道观向理学的心性论转型的基础之上的。这是迄今为止实际上人类最哲学的艺术,但由于近现代中国失去文化自信,而被看作一种文化衰败的象征。刘浩锋的天道美学试图重兴这一传统,但这不是简单地复古,它通过现代逻辑的方法重新解释了中国传统中有关天道的哲学模型,并建构独特的天道美学理论。他的绘画正是天道美学的观念体现,比如油画《佛光普照》、《拯救》、《天道系列》,建构了一种天道佛学为观念的图像形式;水墨画《生命树之果》系列、《竹节众山小》、《资江东去万山鸣》则将中国山水画推至一种哲学的世界图景。刘浩锋在继承了中国画的哲学性,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画并不将绘画直接当作一种观念形式(比如,抽象绘画),而是将绘画看作一种哲学心性化的感性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刘浩锋复兴了这种传统,并为这一传统注入了一种气象宏阔的世界观化的图景。

  一千年前的北宋,湖南人周敦颐完成了儒释道合一创建了理学。千年后的当今,湖南人刘浩锋追溯文化源头,继承理学道统,再次完成了儒释道耶回科学合一的和学思想体系。在以习总为首的党中央吹响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大时代背景下,记者相信,他的和学与美学思想,以及他互为应证的艺术作品,在文艺复兴的征途中,具有大展身手的广阔世界舞台。

[责任编辑:李宁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