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民声舆情

用“精氣神”凝聚發展改革的“文化磁場”

2016-11-17
来源:紅網

  11月15日,當說起湖南人民的“精氣神”時,湖南商學院文新學院院長、湖南省政府文史館館員、湖南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鄭佳明翻出了一封三年前的信,這封信是時任湖南省長的杜家毫寫給他的。杜家毫寫給鄭佳明的信中提到:“這三十多年來,湖湘大地上以袁隆平、黃伯云、梁穩根等以及文化、廣電、傳媒等為代表的開拓創新者異軍突起,‘血性’依然存在,敢為人先的精神依然存在。時代變了,傳授‘道’境遇變了,‘致用’的重點乃至方向變了。只要認真加以研究、挖掘、提煉,可以悟出湖湘文化新趨勢。企業要文化,創新要精神,領導要氣質。希望您多寫一些這樣的文章。”(11月16日紅網)

  情懷、膽識、智慧、意志,湖南人民“精氣神”寫進了工作報告,更寫進了每一名湖南人的心上。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堅韌不拔,字字鏗鏘、促人踐行,一封三年前的信文寄托了杜家毫同志的衷心祈愿與心志所向,如今,湖湘文化的精髓之本已然上路,化為人人共勉、凝心聚力的“精氣神”,打造服務改革發展的“文化磁場”,促瀟湘兒女再躍新高。

  心憂天下,下好經濟民生“一盤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上詩篇傳世,引洞庭盛景促人遠謀;“身無半文,心系天下”,以革命之志而立新中國輝光。正是一代代先賢先烈,在湖湘文化的正氣熏陶之下,成為了治國理政、敬業愛民的典范,靠著遠大的志向及民族氣節,為天下大計奔忙。當前,治一省、強一域、精一業、惠一方,都需要有擔當、識大局,正是在一代代三湘兒女努力下,“湖南速度”才真正走上了時代前沿,過去五年成就不凡、過去五年攻堅不易,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的催促下,全省上下守住了“增長陣地”,實現健康發展、惠及民生,特別是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終要求,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在脫貧攻堅中真正做到了“舉全省之力”“聚全民之力”,累計減貧561萬人,為的就是在奔向好日子的路上一個不落!強經濟則天下富、惠民生則天下安,正是得益于心憂天下的“精氣神”,才能助力于行動、增效于實踐,為大治湖南奮力而為。

  敢為人先,爭做謀事創業“引路人”。杜家毫同志不止一次表示:“為敢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感到驕傲”。回望過去五年,湖南各行各業無不奮發著“先行一步”的昂揚斗志,有機農科率先打造出生態農業范本、“湖南制造”實現由“大”到“強”轉變、長株潭現代化跨前一步、“創新湖南”的名片正響徹神州。事事先行一步、條條深思一層,謀事創業要的就是敢想敢為、會干實干。湖南人民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精神追求,特別是一股子“霸蠻”勁,著眼正道、全力相搏、有理有序,先行而不浮躁、爭勝而不死板,正是在這樣“一揚一平”的境界下,湖南人民才續寫了五年的盛世藍圖。當前,全省引入“三個著力”、構建“四大體系”、打造“五個基地”,守業而后創業,一個以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為戰略目標的新湖南茁壯而生,沒有敢為人先的氣魄和意志、沒有爭強爭優的膽識,湖南就不可能成為中部崛起的“引路人”。

  經世致用,打造湖南特色“示范牌”。三湘大地賢達輩出,往往所具備的就是求是、包容、融合、創新、務實等優秀精神元素,湖南人民的智慧在各行各業及各個歷史時期都有著精粹展現,更極具著湖南自有的特色,能夠將任何精神內涵轉化為實際行動,成為力促實踐、爭取佳績的“催化劑”。誠然,湖南人民何嘗不是靠著“正能量”在做有意義、有深度的大事小事,抗戰勝利日,長沙“萬人空巷”,盡沉于愛國熱潮;湖湘智庫,集納賢才真言,為一方發展聚力謀新;人才戰略,加大培養選拔,傾斜于熱點領域。一系列良效舉措的落實和一次次活動的開展,何嘗不是為了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目標。正如杜家毫同志所言:“‘致用’的重點乃至方向變了”,然而,只要湖南人民的“精氣神”還在,只要能夠繼續探索、鉆研、輻射、共生,湖南特色的“示范牌”就能高昂而立,成為爭相學習、共謀強省的內在動力。

  堅韌不拔,啃下改革發展“硬骨頭”。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湖南人民就靠“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的精神氣魄奮起迎敵,堅韌不拔的自強品質徜徉至今。如今,困難、桎梏、難點、挫折……這些關鍵詞被各行各業各領域不斷面對、不斷戰勝,如今,全省進入發展改革“快車道”,更進入“攻堅期”“深水區”,既要擺出不服輸、扛得住的身段,更要有多吃螃蟹、能啃骨頭的手段。五年發展不易、后續改革仍在,成績滿頁、問題不少,發展不足不優仍需解決、改革攻堅仍要下功夫、民生短板依舊凸顯、黨的建設確需加強。當前,正著全省推升“四化兩型”“三量齊升”質效的關鍵時期,能夠保持定力、勇破荊棘,沒有意志不行、沒有堅持更不行,從“過去五年”到“今后五年”的轉折,仍要千萬湖南人民奮力拼搏,有困難,上;有責任,扛;有軟肋,強。朝向“兩個一百年”目標,勇于改革、深推發展、不辱使命,堅韌不拔,最是良方。

  杜家毫同志說過,“千百年來,湖南這片土地從不甘于平庸,湖南這方人民從不懼怕困難”。如今,大業在前、民心相向,此時更需要用“精氣神”凝聚起一個“文化磁場”,輻射人人、激增能量,讓每一個人民、每一份事業都連點成線、以線帶面,朝向未來正步而去。當然,從三年前的一封書信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些“精氣神”來之不易、延續不易,只有打造再打造、提升再提升,讓寫進報告的“精氣神”更進一步,才能真正將其融會貫通,寫進湖南飛躍的壯麗詩篇、寫進湖南建設的宏偉藍圖、寫進湖南崛起的一池春水,讓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兼具湖湘文化之“芯”,湖南幸矣。

[责任编辑:湖南管理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