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民声舆情

国际专家:请中国医改关注外籍在华人士

2014-08-22
来源:香港商报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专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图武海亮摄)

  【香港商报讯】(记者唐竟淳、通讯员武海亮)“看病难”、“看病贵”亦成为外籍在华人士,特别是跨国企业员工、科研机构学者在中国境内生活遇到的普遍问题。21日,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国际和商业服务部总裁Charles E. Bogosta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坦言,他们在对中国40余家顶级三甲医院的调研证明,“中国医改不仅需要立足中国人,更应该关注越来越多来华的外籍人士的医疗体验。据统计,目前在华常驻的外籍人士已超过100万人,2000余名外国人拿到中国版“绿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合法、永久性居民。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建立在华的第一个国际医疗合作部。(图武海亮摄)

  老外在中国看病“险象环生”

  “幸亏医生反复观察、询问发现她怀孕了,不然要是像对待普通患者一样把药开下去,体内胎儿就危险了”, UPMC大中华区工作组介绍,在广州某医院调研的一名30多岁非洲女患者,由于她和丈夫英语都不流畅,汉语更糟糕,而把医生误导。Charles E. Bogosta说:“外国人地头不熟语言不通,如果没有中国朋友的帮助,也许连病历都无法填写。”

  记者在长沙某医院采访碰到了来自摩洛哥的在华外籍教师Miga。“这个医院到处都是英文标识,但是医生怎么一点英文都不懂呢?”他告诉记者,自己因肠胃不适来就诊,但由于语言沟通不畅,医生索性给他开了近十款价格不菲的各类中西药。国际病友就医途径不畅,难以保留完整的医疗记录,医疗保险等权益也能难得到保障,Charles E. Bogosta强调,“一定要让外国人在中国也能方便就医,让中国医改真正与国际接轨。”

摩洛哥的在华外籍教师Miga在长沙某医院就诊时感叹不易。

  医改亟待国际医疗合作

  “经过近一年的调研,我们发现在中国真正开展了国际医疗合作并建立了常设机构的不足千分之一。”Charles E. Bogosta说,经过磋商,我们与中国综合实力排名前三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合作成立国际医疗部,派驻该机构癌症中心、意大利地中海器官移植和医疗研究中心等专家赴华常驻。“这是中美两国在尖端医学合作的里程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际医疗部的建立还将引入国际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和方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院长孙虹认为,国内公立医院里有海外背景、能说流利英语的医生越来越多,真正将外国病人阻挡在门外的,是医院服务精神的缺乏和流程的繁冗,病人在这排队挂号、缴费、候诊等一轮折腾后,已筋疲力尽。此外,国际医疗部还将引入国际商业保险对接,让老外在中国享受与母国一样方便的医疗结算方式。

  据悉,UPMC是权威杂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的“美国最佳医院”,也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医疗机构。在21日举行的中美双方签约仪式上,记者获悉最新组建的国际医疗部还将合作开展器官移植、干细胞科学与组织工程、辐射安全、感染控制、生物危害风险等国际尖端医学研究。“以后中国人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医疗服务”,Charles E. Bogosta说,这是该机构在华的第一家国际医疗合作部。

[责任编辑:李宁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