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经济动态

武漢:十項重點工作沖刺全年目標

2017-08-02
来源:湖北日報

  完成GDP6019.1億元,同比增長7.5%,占全省比重達38%,較上年末提高1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武漢一路拼搏趕超,贏來精彩開局。“要以超強謀劃的眼光,真正將武漢打造為中部脊梁。”7月31日召開的武漢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下半年,武漢要保持定力,乘勢而上,聚力抓好十項全局重點工作,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啟動申報長江新區

  力爭打造最精簡高效管理模式

  十項全局工作,首項瞄準城市未來發展綜合競爭力,明確提出,以“一城一軸一心”為抓手,提升武漢在全國戰略地位,努力打造世界城市發展的新亮點。

  其中,對于長江新城(新區),全會首次提出,創新設立管理體制和區域利益分配機制,創造高效精簡管理和區域利益共享新模式。

  武漢市負責人表示,長江新城(新區)僅設綜合局、發展局兩個部門,人數不超過30人,力爭打造全國最精簡最高效的管理模式。在區域利益共享上,創新實施市區兩級股權分配模式,各區以現有空間、產業基礎等折算入股,產生的效益按股權分配,以此激發市區共建共享。

  在產業布局上,長江新城(新區)將對接國家使命,高標準布局國家多式聯運樞紐、“武漢科學城”等樞紐性、功能性、引領性項目。近期,將抓好長江新城規劃建設,積極主動做好長江新區申報工作,力爭早日獲批。

  對于長江主軸,下半年要編制完成長江主軸實施方案,積極推進交通軸、經濟軸、文化軸、生態軸、景觀軸“五軸一體”建設。其中,交通軸要抓緊搞好左、右岸大道規劃設計,適時啟動沿江示范路段建設并確保在“七軍會”之前建成。

  對于東湖綠心,力爭年內建成東湖綠道二期工程,優化東湖綠道三期規劃;啟動“景中村”有機改造,避免大拆大建,注重城市文化傳承,留住鄉愁。

  發展工業飛地

  加快產業鏈向周邊城市延伸

  區域協同發展的今天,大武漢如何發揮帶動作用,真正扛起全省“主中心”的責任擔當?

  武漢提出,以空港、水港、陸港整合統籌為抓手,優化區域協同發展布局,構建現代高效綜合物流樞紐,加快推進都市圈城市群合作發展。

  飛地經濟,將成產業協同的重中之重。武漢市將以定向、分片為原則,鼓勵功能區到鄰近城市發展工業飛地。以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和臨空港經開區為主要輻射極,加快產業鏈向周邊城市延伸,謀劃建設科創走廊、先進制造走廊、商貿物流走廊、臨空經濟走廊。

  同時,加快推進漢十高鐵、武嘉高速、漢孝大道建設,打通斷頭路,延伸軌道交通,推動武漢大都市區同城化。

  籌建科研成果轉化服務局

  力爭在漢高校成果八成就地轉化

  全會提出,堅持以“四大資智聚漢工程”為抓手,優化人口結構,再贏人口紅利,創造“大學+”新模式。

  年初啟動的“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將不斷更新完善政策,讓大學生能就業、易創業、快落戶、好安居。“百萬校友資智回漢工程”,則拿出更多創新舉措,挖掘校友資源“金礦”,讓“武漢校友”成為城市品牌。

  武漢將著力實施“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對接工程”,創新籌建“市科研成果轉化服務局”,以“虛擬機構、實體運作”的模式,力爭在漢高校科研院所80%的科研成果就地轉化。

  同時,實施“海外科創人才來漢發展工程”,探索建設東湖國際人才自由港,集聚一批諾獎級、院士級全球戰略科學家、產業科學家,構建面向全球的招才聚才網絡體系。

  堅持畝產論英雄

  提升三大功能區品質

  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臨空港經開區,是武漢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撐。全會明確提出,推動功能區高品質發展,優化產業結構。

  其中,東湖高新區,重點發展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科技金融、智能制造產業,努力打造光谷、藥谷、金谷、智谷。

  武漢經開區,盡快實現傳統汽車200萬輛產能,布局發展下一代汽車、人工智能等產業,打造車都、機器人之都、智能家電之都。

  臨空港經開區,則聚焦臨空制造、網絡安全、高端服務、現代食品等產業,打造臨空制造之城、網絡安全產業之城、現代健康食品之城。

  武漢將堅持畝產論英雄,加快建設現代產業園區和科創型小微產業園,提升產業空間承載能力,促進企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記者 謝慧敏 胡弦)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