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北 > 商报专稿

上海音乐学院原创歌剧《贺绿汀》登陆武汉

2018-07-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杜一可 报道:今年是人民音乐家贺绿汀诞辰115周年,循着老院长的革命生涯和战斗足迹,上海音乐学院原创歌剧《贺绿汀》剧组师生200余人开启了一段精神朝圣之旅。剧组23日来到武汉,将在汉掀起一场红色风暴。

  在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下,上音原创歌剧《贺绿汀》今年启动三省二市的全国巡演。5月下旬,走出上海的第一站是新四军军部重建地江苏盐城;7月20日,贺老115周年诞辰之际,上音联合贺老家乡湖南邵阳共同主办首届贺绿汀音乐艺术节,向贺老家乡人民作了两场汇报表演。

  武汉是贺老曾经两度工作、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上音终身教授周小燕先生的故乡,贺剧武汉巡演受到武汉市政府及各界人士大力支持,7月26日、27日,由上海音乐学院与武汉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武汉市政府驻沪办协办,歌剧《贺绿汀》将连续两晚献演湖北剧院。

  上音儿女,武汉“回家”

  贺绿汀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第一任中央管弦乐团团长。歌剧《贺绿汀》再现了其从青年时期开始以音乐为武器投身革命事业,奏响民族与时代最强音的故事,贺绿汀一生中创作的经典之作穿插其中。他充满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中国第一首走向世界的钢琴作品,也是中国音乐复兴的一面旗帜。他的革命歌曲《游击队歌》,电影歌曲《四季歌》《天涯歌女》等,也都传唱至今,魅力不减。

  贺老曾经两度在武汉留下战斗工作的足音,始终对湖北有感情,有关注。据记载,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贺绿汀从上海原本打算回湖南,途经武汉时,经当时在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任教的陈啸空介绍,留在该校教授钢琴、作曲和乐理,直到1933年秋才离汉返沪。这一年多的时间,他翻译了《和声学理论与实用》一书,在青年音乐工作者中产生积极影响。当时“武昌艺专”音乐科教师力量强大,有贺渌汀、吕骥、陆华柏等,培养了多位杰出音乐家。

  贺绿汀第二次来到武汉是抗战爆发时,当时已经是著名艺术家,他舍家撇业,率先组织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演剧队奔赴武汉等地演出,一路跋涉,一路宣传。1938年夏天抵达武汉后积极参加武汉歌咏运动,并把《游击队歌》改成了四部混声合唱,在武汉进行演出。这首歌成为20世纪中国最经典的合唱单曲之一。

  上音终身教授周小燕一生与武汉有着不解之缘,这位“中国夜莺”“中国第一歌剧夫人”,还有一个让武汉人听起来格外亲切的名字——东湖的女儿。周小燕出生于武汉,其父周苍柏是中国现代著名银行家、实业家、爱国民主人士,有“东湖之父”美誉。1929年,周苍柏自费在东湖西岸兴建了“海光农圃”,解放后,他主动将“海光农圃”献给国家,这就是东湖风景区的前身。

  1937年的战火中,周小燕回到家乡武汉,含泪唱响《长城谣》,曾激励着无数国人同仇敌忾抵抗日寇。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先生多次回汉。如今,东湖风景区内的周苍柏纪念室、周小燕纪念室,将艺术表现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生动形象地“讲述”大师不平凡的一生。周小燕先生一生都在为了培养歌剧人才而不息,她亲手创立了上音周小燕歌剧中心,培养了众多声乐栋梁之才。

  武汉为上音输送了大量优秀生源。仅以歌剧《贺绿汀》剧组为例,作为主创人员的导演刘恋和指挥周珂都是武汉人。

  如今,上音师生带着自编、自导、自演的歌剧《贺绿汀》来到武汉,不啻是致敬上音先辈,同时也是上音儿女向这片孕育上音血脉的土地致以真诚的问候,这里是上音声乐人内心永远惦念的“家乡”。据悉,上音贺剧剧组还将走进武汉社区与市民分享精彩唱段,并赴周小燕先生故居(东湖)、红巷等地参观寻访。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要能够使正能量让每一个人切身感知,产生发自内心的情感共振。对贺绿汀的认同,对贺老所奋斗献身事业的认同,让这部作品真正产生一种教育的意义。《贺绿汀》排演过程中,我们‘95后’的学生演员、演奏者们真切了解了中国现代史,真正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有了情感认同。”《贺绿汀》总策划、作词,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表示。

  《贺绿汀》推进上音原创进程

  去年建院90周年之际,上音专门创作排演歌剧《贺绿汀》,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得到国家艺术基金、上海市教委“校园大师剧”项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等支持,在今年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隆重首演。

  《贺绿汀》主创班底均为上音师生:作曲团队由作曲家、校友张千一领衔,另有三位本校青年作曲家戴维一、邱晓柳、徐可参与;导演刘恋、编剧陆驾云是在校老师;演员由著名歌唱家顾平、方琼教授等师生担纲;乐团成员来自管弦系;合唱团来自声乐歌剧系;舞台视觉呈现由数字媒体学院师生担纲,剧务则由艺术管理系学生承担。

  《贺绿汀》三分之二的音乐为原创,三分之一的音乐选取了贺老的代表作,以幕间剧的形式穿插。其中男主角有四大段咏叹调,风格突出,刻画出贺绿汀壮丽的人生、丰富的情感。

  “歌剧被誉为“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舞台艺术创作和表演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中国民族歌剧创作以文化自信和人民情感呈现出焕然一新面貌,产生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党的女儿》等一批经典作品。今天,新时代对歌剧艺术发出新召唤。音乐在发展,审美在变化,手段在丰富,民族歌剧创作的探索方兴未艾。上海音乐学院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原创歌剧,服务伟大时代和伟大人民。建校90周年之际,我们创排的歌剧《贺绿汀》,就是一次自觉的尝试。”林在勇表示。

  近年来,上音扎实推进民族歌剧原创进程。2015年10月,弘扬爱国主义主题的原创音乐剧《海上音》公演成功;之后,为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联手汤显祖家乡江西抚州市推出原创音乐剧和歌剧版《汤显祖》,第一次把《牡丹亭》作者本人作为艺术人物呈现出来,着力于弘扬中华君子德性之美、中国文学戏剧之美。该剧获国家艺术基金海外传播推广项目资助,今年1月又在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作为欧洲青年歌剧节开幕首演。 

[责任编辑:实习生 ]
网友评论